管理学基础试题 2009年7月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括号中。
共20分)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B )。
A.复杂人 B.经济人C.社会人 D.单纯人2.“管理就是决策”是( A )的观点。 A.西蒙 B.泰罗C.法约尔 D.韦伯3.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C )。
A.控制 B.预测C.决策 D.组织4.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C )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5.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D )。
A.SWOT分析 B.盈亏平衡法 C.线性规划法 D.BCG矩阵法 6.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B )。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 A.不为法 B.糊涂法C.缓冲法 D.转移法8.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 )。
A.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一般专业人员 D.基层操作人员9.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D )过程。 A.通报 B.下达C.上报 D.反馈10.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企业引用了( A )的概念,由主管人员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负责。
A.成本中心 B.管理系统C.成本体系 D.预算控制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个以上是正确的。共10分)1.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BCD )。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2.“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AC )。 A.科学 B.方法C.艺术 D.战术3.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ABD)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主管人员的选拔程序D.组织发展的需要4.管理冲突一般包括( ABD )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C.支持冲突D.干预冲突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C.平均成本D.可变成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 (I)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即个人自身影响力。
职位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4.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年度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
五、案例分析(20分) 李英的困惑 李英已经40岁了。回首这二十几年的奋斗历程,········是步人中年了,“跳槽”的决定又谈何容易。
问题: 1.请运用有关激励理论,对李英走过历程中所体现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以及他目前的困惑心境作一分析。(10分) 李英从没有工作到晋升生产部长,其个人需要已经从初级的生理需要发展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了可观的收入,权力和地位,他渴望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变革组织结构等,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2.如果李英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单位来工作,你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吸引他并给他提供所看重的激励?请说明理由。
(10分) 企业应该尽量满足李英在自尊、自我实现方面的要求,为他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许多复杂产品和现代化工程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些都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有些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这些理论同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
如果说泰罗和法约尔的古典理论当初只是管理学的萌芽,那么现在这些萌芽已发展成为一片茂密的丛林。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
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这是网站上的,非常珍贵,一定要按上面提到的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综合常识、写作。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为英语15%、计算机20%、综合常识20%、写作45%。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写作。答题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英语:认知4000-6000个词汇,能较熟练地运用其中的2000个单词,掌握其基本搭配;具有较扎实的实用外语语法知识,了解主谓一致关系、倒装句和各种从句,熟练掌握虚拟语气、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法;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能在阅读中根据需要自觉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计算机: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xp和电子表格Excel2000/xp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理论和相关应用,包括局域网和Internet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等。
综合常识:涵盖政治(含时政)、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省情等方面。
写作: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给定材料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主要考察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楼主我要说的是,这个考试是没有真题的.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完了人事部分不会将题目公布于世的.我们看到市场上卖的那些资料真题都是各大辅导机构找人入考试考试偷偷带出来的题.
去年我参加这个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只考了英语计算机和写作,没有综合常识.今年可能难一些了.估计这个综合常识经济,法律和管理占的比重大一些.具体参考国考的综合知识就可以了
英语计算机都是基础知识.中等难度.考前练练手!
面试中的专业知识就是看你考什么岗位,他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准备什么了
肯定会问你,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多少?为什么选择报考这个岗位?也就是报考动机.这需要你多方打听所报考的单位重要信息,网上多找些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 管理定义为: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系统化管理 民主化管 科学化管理 法制化管理 以人为本 追求效率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是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 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4、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 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罗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实行例外原则;(单)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跳板原则(法约尔桥)P44 韦伯认为,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1、传统权威2、超凡权威 3、合理—合法的权威(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才是理想的组织)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世界性会议上,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 1、成就 2、上级赏识 3、工作责任4、个人进步等。 麦格雷戈“X-Y”理论的X理论代表,采取强制、惩罚和监督的方法,而Y则反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学派有六个: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主义学派3、人群行为学派4、社会系统学派5、决策理论学派6、数量学派等。 西蒙认为,现实中的决策,一般是在“有限度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只有“令人满意”的标准,才是更合理、更可行的准则,而并非最优化。
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思想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只有针对不同情况从而灵活变通才最好。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和效益原则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为什么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件的根本保障; 2、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3、“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充分新生人的权利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 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份之一,要素和系统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系统具有下列特性:1、整体性 2、层次性3、动态性 4、开放性 任何有机系统者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系统正是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得以维持其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组织性。
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出的合目的性结果;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具体地说,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管理必须重视效益? 1、自然资源的匮乏决定了管理必须注重效益; 2、国际竞争的加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取胜;3、人类利益的趋同性决定了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主导。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规范对象的特殊性; 2、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管理关系中会出现的人际冲突1、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2、利益上的冲突;3、管理中的结构缺陷造成的冲突; 4、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 管理道德的内容 1、有道德的管理者:每个管理者都应当努力完善自我,自学地去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2、管理道德规范 a、忠于职守 b、遵纪守法 c、实事求是d、团结协作 e、尊重人才3、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管理者的道德品质则是他道德心理和道德意志的统一。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为 1、管理道德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2、管理道德教育 3、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法律手段是管理系统整体意志的体现。 法律。
供参考。
1。按计划的范围,可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2.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心理过程,其目的是达成(组织目标)。
3.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保持一致而进行的活动过程。
4.按人际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5.在合作管理对象中,应以什么为最重要(A)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6.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D)
A.确实方案 B.制定派生计划 C.制定实施细则 D.编制预算
7.下面个管理职能中队信息依赖性最强的是(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8.某公司年终考核时,以部门为考核对象,并实行集体奖励。这是什么样的认识侠盗管理手段(D)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9.弹性控制是指控制行为能够适应组织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哪种做法没有体现弹性控制的原则(D)
A.制定弹性计划 B.制定灵活控制标准 C.强调组织文化 D.避免过多控制
有效性是领导活动的主要衡量标志,是领导水平的总体反映。
一个组织或群体的领导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出来: 1.主动支持。下级员工主动而非被迫地支持领导者,不论这种支持是出自感情或利益上的考虑。
2.相互关系。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保持密切、和谐的交往关系,并鼓励群体成员之间发展亲密的、相互满意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处于协调状态。
3.高度评价值。绝大多数员工都能高度评价所在组织或群体,并以成为该组织或群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4.激励程度。员工因自身需要获得满足而焕发出较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利用。
5.有效沟通。领导者与下级员工之间能够及时、顺畅地沟通信息,并以此作为调整领导方式、协调相互关系的依据。
6.促进工作。在领导者的引导、指挥和率领下,组织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活动得以高效率地进行。
7.实现目标。领导活动的效能或效果最终要通过是否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以及实现的程度反映出来。
其中既包括经济效益目标,也包括社会效益目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