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球的击点:
大家都知道,控制母球走到自己理想中位置是靠杆法和力度来实现的,不同的杆法是根据球杆击打母球不同位置而产生的。那么母球上究竟有多少个击点又究竟可以产生多少种杆法呢?
理论上有N个击点可以产生N种枪法(N≥1K)。所以说可以把母球象钟表一样分成十几个点云云的时候,偶也在骂。的确,母球细分的话至少会产生二十个以上撞点。但,有些击点几乎是用不到,而且也无法击打的那么精确,同时产生的效果也不会非常明显。所以,为了让我们的思路变的清晰简单透彻点,希望大家接受下面几个概念。
1.母球有很多击点会产生很多效果,但最基本的枪法只有五种。
2.中杆,高杆,低杆,中高杆,中低杆。(偏杆下塞的打法本节暂不讨论)
3.所有的基本枪法都发生在母球垂直台面的中线上。
4.凡是击点不在母球竖中线以内都会产生偏塞.亦就是向左向右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旋转。
5.偏塞的概念只有在母球吃库后才可以完全实现。也就是说,母球在不吃库的情况下是没必要用偏杆下塞的。
概念理解:使用以上五种基本杆法完全可以控制母球走至台面任何位置.所需要的只是杆高一点或低一点.也就是说,当你面对的角度距离不同时,适当调整母球击点的高低而不是下偏塞来达到母球走位的目的.
1.非直线球.
中 杆-最基本杆法,大多数击打情况下首选杆法。理由,击点厚实,走球不飘。分离角度为九十度(根据发力大小和距离远近角度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自己细心体会)击点位置,目测到母球中心稍偏下方。通常眼睛看到的母球中心点实际上要高出一点。
高 杆-常用杆法,使用时母球会产生向前的旋转,分离角度为锐角。杆越高发力越大分离角度越小。
中高杆-常用杆法,中杆与高杆之间位置统称中高杆,根据击点高低不同发生原理同上。
低 杆-常用杆法,使用时母球会产生向后的旋转,分离角度为钝角.杆越低发力越大分离角度越大。
中低杆-常用杆法,中杆与低杆之间位置统称中低杆,根据击点高低不同发生原理同上
2.直线球.
所有基本杆法使用在直线球时均无分离角.依杆法的不同在同一轨迹上产生同向或反向的直线或直线延伸运动."平角算不算分离角?:)"
基本的杆法概念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如想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以上杆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延伸运动."平角算不算分离角?:)"
基本的杆法概念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如想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以上杆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明白了基本枪法的道理之后就需要具体的实施这些枪法,很多球友对杆法已经相当熟知,那么如何行之有效的练习和使用这些枪法呢?
基本功训练:
在要求高低杆双落的同时增加中高,中低杆的训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蹬杆。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粉球来增加练习乐趣。
中高杆蹬位:利用中高杆法,注意,是杆法而不是力度,也就是说在练习这种杆法的时候每一杆的发力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在击球点上寻求高或者低的变化,将目标球击进袋后母球向前蹬一个球位,两个球位,依此类推。直到你能控制母球蹬到任何你假想击打粉球的位置。
中低杆蹬位:练习方法,要求同上.不同的是方向。采用以上方法训练时均需将杆拉满,也就是杆头拉至姆指架桥处.这样可以保证每杆的力度大致相同.
难点:注意击打的位置,蹬杆练习时击点位置稍高或低产生的效果都会不同.
打球贵在用心,认真,还要学会总结。对于相同位置的对自己有点难度的球,更是如此了。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七大基础学科依次为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天文学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都有许多应用。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围棋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围棋的棋具 一、棋盘 盘面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共构成19*19=361个交叉点(以下简称为 “点”)。
在盘面上标有几个小圆点。称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称“天元”。
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均为扁圆形。
棋子的数量以黑子181、白子180个为宜。 第二条 围棋的下法 一、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 三、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四、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 第三条 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
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条——提子。 第四条 提子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种: 一、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二、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拔掉对手一颗棋子之后,就是禁着点(也作禁入点) 第五条 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第六条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第七条 终局 一、无单官或其他官子时,为终局。
二、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另一方中盘胜 第八条 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没有两只真眼的棋都是死棋,应被提取。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有两只真眼或两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 第九条 计算胜负 第一小条 中国规则 1、贴3又3/4子的规则 第一步,把死子捡掉。
第二步,只数一方围得点(叫做目)并记录下来(一般围得点以整十目为单位),再数刚才那一方的子数并记录下来,再把目数和子数加起来。第三步,如果数的是黑棋,再减去3又3/4子,如果数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
第四步,结果和180又1/2(棋盘361个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就算胜,否则判负。 2、让先与让子 让先不贴目,让子要贴还让子数的一半(就当被让方是预先收了单官)。
第二小条 日本规则和韩国规则 日本和韩国规则是一样的,采用数目法,黑棋终局要贴6目半。先数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再数另一方的目数并记录下来,然后黑棋减去6目半,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
第二章 竞赛规定 第一条 先后手的确定 对局的先后手,由大会抽签编排或对局前猜先决定。 第二条 贴子 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现行全国性正式比赛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方需贴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第三条 计时 计时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条件的比赛应采用计时制度。
一、时限 根据比赛性质的不同,应事先规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时限。棋手用时不得超过规定时 限。
规定一局棋的时限可长可短,基层比赛可规定为1-2小时,全国比赛要求在一天之内 结束。 二、读秒 在采用读秒的比赛中,应事先规定在时限内保留几分钟开始读秒。
全国比赛保留五分 钟读秒,基层比赛亦可保留一分钟开始读秒。 读秒时,凡一步棋用时不足一分钟的不计时间。
每满一分钟则在保留时间内扣除一分 钟,但不得用完规定时间。 读秒工作由裁判员执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钟时各报秒一次。
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钟,裁判员应及时通知棋手“还剩 X 分钟”。最后一分钟读秒的 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后1、2、3、4、5、6、7、8、9。
以准确的语声逐秒 报出。最后的报法是“10,超时判负”。
快棋比赛的读秒办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竞赛大会另作规定。
围棋的基础知识大致分工具有棋盘、黑白2种棋子,棋盘有9X9、13X13、19X19路的棋盘,一般常用的是19X19棋盘,正式比赛都是这个格式的棋盘。一副围棋的棋子一般有黑色180个子,白色189个子。
下围棋之前首先得了解规则,要知道怎么算是输赢。19X19的棋盘有361个交叉点,各得180.5个点就是平手,但是交叉点没有算半个的,所以谁得181点以上就算赢了。围棋的最初是这样的,但是围棋有先手的优势,就是说谁先行谁会得利,现在围棋就出现贴子的规则,现在都是黑棋先行,中国规则是黑贴3又4分之3子(3.75子)。180.5+3.75=184.25子,黑棋需得185子以上才是赢棋,白棋需180.5-3.75=176.75,也就是177子以上才是赢棋
围棋下棋的流程,围棋的开局一般是从角部开始,然后往边延伸发展,这个阶段叫布局。金角银边草肚皮也就是这个意思,指的就是围棋下棋的阶段进程。布局完成后就进入中盘的战斗了,这是中盘阶段。中盘阶段是业余爱好者们最喜欢说道的阶段,因为在中盘不需要定式和什么套路的约束,可以凭自己的棋力和喜好下棋。搞完中盘,进入官子阶段,官子是一种功夫棋了,体现一个人的耐心的地方。
围棋水平的提升,做死活题是提高围棋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计算力是围棋的基础。还有就是多下棋,多打职业棋手的棋谱来提升自己的棋力。
还有一些围棋的术语,如:挖、靠、拆、尖等等。。。在学棋过程中会慢慢积累的,
围棋的入门简单,但是提升会很艰难,他是需要慢慢积累的一个过程。只要你有恒心每天花一点点的时间,就会体会到围棋的魅力,围棋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智力运动。
群论定义:在数学和抽象代数中,群论研究名为群的代数结构。群在抽象代数中具有基本的重要地位:许多代数结构,包括环、域和模等可以看作是在群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运算和公理而形成的。群的概念在数学的许多分支都有出现,而且群论的研究方法也对抽象代数的其它分支有重要影响。群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中,因为许多不同的物理结构,如晶体结构和氢原子结构可以用群论方法来进行建模。于是群论和相关的群表示论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大量的应用。
群论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基础知识也较多,比如:集合相关知识,几何学,拓扑学,数学分析,代数学,概率论,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等。
因此,如果要学最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研究,不然需要知识太多反而不利于研究学习。
根据我近几年参与的几次事业单位招考人员考试情况来看: 专业知识考试,主要就是你报考的那个专业(或者说那个岗位)的大学时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一部分结合实践的专业题目,试卷的形式主要还是选择、填空、简答、论述(根据专业或岗位不同有的考试没有论述),专业知识试题大部分时候是在考前几天,去外地请专业人员出题,每一次出题的人员不一样,所以专业知识的试题出题方向、注重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举一个例子:如某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化建设岗位人员,专业要求是计算机应用或软件工程,专业试题中可能有“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值换算”这样的基础题,也可能有“在给出某个单位人员数量、部门名称、电脑数量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要求设计一个有特定条件的局域网框架”的这样的发挥性题目。 所以,复习专业知识,最好先找一家与你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去见习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但最根本的是需要认真学习你报考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不变应万变。
色彩学习中需要知道哪些常识?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
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
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
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
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对比色:色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
补色相减 ( 如颜料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 ) 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色调:一幅色彩作品,其画面的色彩搭配总是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和一个完整统一的色彩组成整体,并形成了画面的某种色彩总倾向,称之为色调。
色调的类别较多,从色相上分有绿色调、蓝色调、红色调等,从纯度上分有明亮色调、浅灰色调、深暗色调等;从色性上分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等。 在色彩的学习当中哪些基础知识必须具备? 要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与方法,而其中最基本的是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名词的理解:色相、明度、纯度、色性等,以及由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各种对比关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会专门开设有针对性的理论课来解决对这些名词的理解问题,并结合各大院校的优秀专业试卷,以及一些大师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通过作品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以及让学生明白怎样让这些名词在自己的画面中体现出来,例如:在一块黄色衬布上,如果在画花瓶的时候能够略微带些紫色,那么白色花瓶就更容易从黄布上跳出来了,这个例子就涉及到了补色关系的运用,同时在专业课的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们也将穿插这些内容,使实际与理论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词意,最后达到运用自如。
重点、要点、突击方法。a.素描的黑白灰关系。
b.画面色调关系。c.画面构图空间关系。
d.画面味道气氛关系。这些均需采取重复递进的方式穿插教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