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第四单元 文言文(2) 单元导语 基本阅读 14 孔孟两章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5 劝学(节选)(《荀子》) 16 过秦论(贾谊) 17 师说(韩愈) 扩展阅读 18 晏子治东阿(刘向) 19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实词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从,在) 固而近于费 (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夫 夫颛臾 (那) 夫如是 (发语词) 相 则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 (辅佐,v.) 而 危而不持 (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 (又,表并列) 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作 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 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职位 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 古:有人 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 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 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 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 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 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 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 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 (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 (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并且)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善假于物也 (对) 焉 风雨兴焉 (于之,从…) 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于) 以 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 (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 (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清楚) 假舆马者 (借)(车) 而致千里 (到达) 而绝江河 (横渡) 不积跬步 (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 驽马十驾 (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 (专一) 用心躁也 (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验,对照检查;反省 今:探究并领会 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脚 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今:一种贵重的金属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黄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蚓无爪牙之利 古:鸟兽的爪和牙 今:多指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 词类活用 其曲中规 曲,adj. n.曲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n. 状,每天 非能水也 水,n. v.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n. 状,在地面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 一,数词 adj.专一 輮使之然也 輮,v. n.弯曲的办法 积善成德 善,adj. n.善行 16.过秦论 通假字 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从”通“纵” “举”通“与”,帮助,支持 秦有余力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不堪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锄耰棘矝 “棘”通“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多义词 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朋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 (它们,代词) 因 因遗策 (沿袭) 因利乘便 (趁着) 因河为池 (凭借) 制 制其兵 (统帅) 秦有余力制其弊 (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统治) 兵 制其兵 (军队) 收天下之兵 (兵器)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 追亡逐北 (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势 致万乘之势 (势力) 攻守之势异也 (形势) 利 因利乘便 (便利的机会) 陈利兵而谁何 (锋利)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 (遗留下来的) 古今异义 当是时也 古:这,此 今:判断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内 古:黄河 今:指一般江流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吝惜 今:喜爱 于是六国之士 古:在这时 今:连词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血流漂橹 古:大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奋六世之余烈 古:功业 今:猛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古:举起 今:振动 因河为池 古:护城河 今:水池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古:深不可测 今:指意外情况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词类活用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n. 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
(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3)山川相缪 (通“缭”) 4)?,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3)一词多义(例)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A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 yao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4)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5)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6)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7)苟
A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B 欲苟顺私情 (假如)
8)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9)异
A 始指异之 (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10)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11)为
A 余自为像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12)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3)乎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B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5)特殊句式(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
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1、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直接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选入教材的有《亡民》《无衣》《静女》 《论语》先秦儒家典籍。
是一部记录孔子广告的语录体作品,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集。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怷是“仁”的学说;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选入教材的有《季氏将伐颛臾》 《老子》先秦道家典籍。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故又称《道德经》。
此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文字简洁,善用譬喻。 老子,生卒年代不详,李姓,名耳,字伯阳,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绝圣弃智,清静无为,幻想倒退到“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去了。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年(前469),前后赢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此书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孔子《春秋》作传(解说)的。它与为《春秋》作传的别两部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及《春秋》本书一起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经”部。
中学课本中的《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出自于《左传》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
关于此书作者,历来说法不一,至今仍无定论。《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则以记言见胜。
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节,说理就十分形象,含意也很深刻,选入教材的有《勾践灭吴》 《墨子》先秦墨家著作。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语录。
此书文字质朴无华,逻辑性强,注重说明理论。 墨子(约前468__约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其观点有很多是与儒家相对立的。
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对。 《孟子》先秦儒家派著作。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一说是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此书文辞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并且长于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历来为读者所传诵。
孟子(约前372__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
他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论”,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背向,但却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儒家,特别是宋儒有很大影响。中学课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庄暴风孟子》均选自《孟子》一书。
高中第五册教材专门作了孟子单元《寡人之于国》 《庄子》先秦道家学派著作,庄子及其门人所著。此书中许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组成,如“鲲鹏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运斤”“东施效颦”等寓言都涵义深刻,脍炙人口。
庄子(约前369__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化合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但他却抹杀万事万物的差别,否认是非、大小、有无、贵贱等等客观标准。
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先入的有《秋水》《逍遥游》 《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
此书内容驳杂,保存了一些先秦的优秀寓言和神话传说。先入中学课本的有《两小儿辨日》和《愚公移山》。
屈原(约前340_约前27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国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在楚为官时力主对内任用贤人,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
受到佞臣排挤、打击,两次被流放,但矢志不改初衷。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自沉汨罗江而死。
他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新诗体_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