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延续了十六大以来对党组织作用的科学定位,要求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组织建设,突出了农村、城市社区、非公有制和社会组织这些薄弱环节;要求健全组织体系,突出了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突出了党员质量提升、党性分析制度化和党员退出机制。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而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应当在思想政治方面实施领导,保证党的各项意图和任务在基层的落实,同时要加强对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和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它们的工作,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工作对象的流动,农村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城市的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也发生深刻变化,党组织在基层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相关组织,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如何优化设置、积极发挥作用,如何在小型化、分散化的社会组织中建立组织、发挥作用,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难题。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与作用,这就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并对农村、城市社区以及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做出部署,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组织体系建设 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不仅要使自己成为组织的有机整体,而且还要以组织整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即以党的组织网络和组织领导来整合整个社会。
而城乡一体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组织形式整合社会资源进而推进城乡建设,其中通过理顺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相互关系,发挥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以党建资源整合实现干部人才和其他资源的良性流动,是近年来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要巩固和发展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创造的新经验新举措,既要组织上加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还要进一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保障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党组织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因此,十八大报告要求:“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同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总结,既与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也与党组织的基本属性相匹配。
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必须始终着眼于党建工作总目标的实现。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哪个地方着手,是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创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如何创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十八大报告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指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党的十七大后在全党开展的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全体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提出,则从整体性、规律性和规范性方面提升了创先争优的水平,如何把创先争优作为党员的本色、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成为党组织活动的长效机制,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推进党员管理的制度创新。面对党员队伍的变化,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无职无岗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八大报告要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这不仅是实现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体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三是发展党员注重质量,党员能进能出,促进结构优化。
十八大报告既强调“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又强调发展党员注重质量,这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之一,是党的力量的象征,是党员所代表群众的广泛性的说明。
而党员队伍的结构合理与否,是组织力量强弱的又一重要表现。因此,发展党员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体现群众基础更要体现阶级基础。
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建设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群众、真正关心群众、真心爱护群众。
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真正树好“风向标”。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党员楷模,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严格党员干部考核,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中。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任何功劳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得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一是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员网络。
村(社区)党总支下设党员支部,支部党员分别联系几名群众,做好党组织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吸收优秀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把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科学管理,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按照属地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管理,以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为原则。
二是正确定位基层党组织功能。党支部主要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包涵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
当前,重点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需要各个基层党员同志齐心协力,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共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是要扑下身子做好“基础”文章。从基层团支部的构成团干部、团员入手,做好团干部推选、团员意识教育工作;
二是塑造青年、引领青年,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职能。团支部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教育职能,要通过“主题团日”、“道德讲堂”等活动载体,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
三是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扩大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网络委员、实践委员的职能,逐步完善基层团支部网上团支部”、“团支部微博”、“团支部微信”等平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学生的需求变化;
四是活跃青年、提升青年,发挥团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设计贴近青年的活动载体、个性化的服务形式影响青年、凝聚青年。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组织的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层群众的利益是党和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的根基所在,重视群众、基层社会的利益也是党和政府的最基本的责任。
其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上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再次,大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将为基层党组织增添新的活力。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他们身边、党员就在他们当中,基层党的建设在服务群众中深深扎根,在服务群众中体现了价值。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强化服务职能,这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及关键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是主题,能力是关键。作为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突出“服务”两字,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为关键点,坚持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服务,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
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和领域,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当服务先锋。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是关键。
基层党组织能力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同时,党员干部要与基层零距离,增强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满意”为标准。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成长、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的评判标准,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抓好几个环节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
几年来,王集的村干部思想意识发生了较大转变,许多的村干部树立了干事、创业的意识。但还有一小部分村干部,停留在无过便是功,没功劳有苦劳,的意识形态上,甘心当太平官,是维持会长。
甚至个别的村干部,人云亦云,当面一套,北后一套,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今后,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强调领导向主动服务转变。
强化党员干部以人为本、真心为民的服务意识,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二是从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
始终坚持基层至上、群众第一,以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走进基层、融入群众,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三是从抓大放小向以小见大转变。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为民服务实效。(二)要夯实服务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基层。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直接地影响着党的形象。要强化党员干部投身基层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坚持从反对和克服“四风”做起,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坚决做到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当好服务群众的表率。
二是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合作,创新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服务载体,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
三是创新开展基层组织活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形式与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形式,充实内容,进一步巩固阵地、夯实基础,增强基层党建活力。
进一步扩大党建覆盖面。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强基固本,真正使基层“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不断改善基层工作环境。
(三)要增强服务能力。一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加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前沿科技知识和先进经验、基层经验的学习,研究新政策、吃透新情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新的水平。二是增强干部业务技能。
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提高,有计划、有重点、有创新地推进群众工作。三是强化教育培训。
建立健全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开办周末大讲堂、干部素质讲坛,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四)要提升服务境界。
一是主动担当。党员干部必须珍惜机会、珍惜舞台,干一行爱一行,集中精力想正事、干。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 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 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 建设。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 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 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 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提 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做到依法治村.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2.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保值增值。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4.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
四、积极探索新财务管理形式,理顺管理体制。
五、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管理水平。
1.实行会计电算化
六、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七、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八、抓好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盐城市时杨中学 蒋大庆随着2005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的考查角度、试题模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试题开始由基础知识为主、能力考查为辅的模式向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的模式转变。应该说,这样的转变符合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那么,在新高考的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应对新的转变呢?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总结试题类型,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复习在整个高三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落实好基础知识呢?一 依据考纲,明确目标. 《考试说明》强调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用一句通俗的话就是考察是否记全、记牢、记准了历史《考试说明》规定的历史知识。
从新课程新高考来看,虽然一再强调考察能力,而准确记忆性的基础知识的分数比重仍是相当可观。我们知道,高考中无论选择题还是问答题、材料分析题都是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虽然我们仍很难清楚划分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数有几多,但不掌握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题兴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在日益重视能力训练、突出能力考察的今天,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防止矫枉过正,无疑是当前历史复习中特别值得认真反思的重要问题。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最重要的依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教师要指导学生清楚历史考试说明中历史知识的考察范围,并注意形成学科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落实上。按照<>的考查要求,考试范围包括必修一、二、三和选修, <>列出了多少个一级子目、多少个二级子目、多少个三级子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条目烂熟于心,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全面、系统复习基础知识,为学生取得好成绩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 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从新高考试题看,凸现了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重视“双基”,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准确、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章节知识)是备考复习的基础。
(1)导言:搭建了知识结构框架,并给具体的史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定位(定性),属宏观知识,对学生们形成历史结构框架极为有利,可以要求学生多加了解;(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掌握大字,首先是要求学生“记”,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
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其次,理解要深。要区分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和本质内涵,特别要告诉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小字是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详实,可视情况掌握。(3)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情景图、图表、漫画等,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图讲史,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建立紧密的图文关系,而后再挖掘图中的隐性知识等,从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夯实基础。三 架构体系,提升能力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
到了高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坏之关键就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架构历史基础知识的网络体系就是形成系统知识体系的第一步。
有些同学认为自我架构历史知识体系太费时间,其实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因为整理知识体系虽颇费时日,但可以缩短以后每次复习的时间,而且也可以使自己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更为清晰;同时随知识网络体系在不断地深入整理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深化和加强,这实际上就是在逐步摆脱过去的那种烦琐的记忆过程,同时也达到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双赢。
可见,教师应在高三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自己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整个高三一年只要四个步骤培养就可以完成历史的深化复习了,即:第一步构建以目录、章节标题、课本黑体字为主线的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整理和开发目录、章节上的标题、课本黑体字架构成简要的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
课本的目录、章节标题和黑体字往往是被大家都忽视的,实际上这些都是课本的“纲”(骨架),对这些“纲”的综合、归纳,就能形成清晰的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等。第二步运用课本知识架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
构建“八位一体”大综治格局。
在全市推广“七位一体”的基础上, 将工商“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延伸到镇街和村(社区)综治工作平台, 在村(社区)形成“八位一体”联动工作格局,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消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加强“两新”组织的综治工作站建设。
区委、区政府紧紧依靠“两 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实现有效服务管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和工作 全覆盖,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单建率保持在100%; 在“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两新”组 织开展以“与党同心、诚信守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打造平安”为目 标的创先争优;积极探索运用“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综合治理“项目工作 法”,依托“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平台,建立综治组织,把加强安 全生产、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推进单位内部安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参 与所在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作为党建工作和综治工作的内容,实现单 位健康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回报社会有机结合;创新“两新”组织中的综治组织建设和工作管理服务机制,工商分局、民政局试行把“两 新”组织综治机构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人年检内容,指导督促“两新” 组织综治工作的落实。
扎实开展平安示范点创建。按照2010年重庆市综治工作“百千万工 程”的要求,大渡口区在各街镇、行业、单位中选择确定32个点开展平 安示范点创建工作,统一标准要求,健全议事例会、台账设置、情况互 通、协调会办、应急处置等工作制度,深人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街 镇、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道路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建立长效机 制,巩固和谐稳定的根基。
加强基层综治干部培训。 大渡口区送基层综治干部进党校培训坚持了 多年,围绕当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与要求,邀请市委政法委、防邪办、市综 治办、信访办、安监局的领导为全区综治干部培训班授课,并组织街镇、村(社区)综治干部到成都双流县、青羊区和株洲市(连续三届“长安 杯”获得城市)的示范社区现场观摩,吸取经验,全面提高工作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