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药的分类 1 .按性质分类 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l)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
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 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 锈宁、氟乐灵、毒鼠磷、2,4-D等。 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 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
如硫磺、硫酸铜、磷化锌 等。 (2)微生物农药。
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一 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 菌、核多角体病毒等。 (3)植物性农药。
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 2.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l)杀虫、鼠剂。按其对虫、鼠害的作用方式分为胃毒 剂、触杀剂、熏蒸剂、忌避剂、拒食剂等。
(2)杀菌剂。按其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又分为保 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和铲除剂等。
(。
1、发病初不用药,不见虫不用药。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此时用药效果好,用量少。等大面积爆发后,用药再多也难以控制。
2、药液浓度超高越好。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加水。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加大使用浓度还能强化病菌、害虫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有可能发生药害。叶面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使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激素类农药过高时,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
3、防治一次,一劳永逸。杀虫、杀菌剂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防治一次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及邻近地块的感染,仍有发病的隐患,应间隔7~15天,连续用药数次,才能达到最佳防效。
4、污水、浑水配药。污水、浑水含杂质多,配药会堵塞喷头,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降
低药效。
5、风雨天和高温下施药。刮风喷药会使农药飘散;雨天施药,药液被雨水冲刷降低了药效;高温下施药,易发生药害和中毒。因此,最佳施药时间是:上午8时~11时,下午4时~6时。天气晴好、微风施药。
6、一药连用。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最易使害虫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应交替用药。
7、滥用农药。应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还忌盲目增大施药量,造成害虫抗性增强降低了防治效果,还容易产生药害
8、收获前施药,安全期不够。由于农药会在农作物上产生残留,,安全期不够,残留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安全意识不强,在施药时要戴口罩,不能吸烟、吃东西。施药后用肥皂洗暴露的皮肤,漱口,有条件的洗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