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
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名称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0、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1、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4、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6、基督教:。
第一章地球:地球是一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km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读书,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春分日:3.21或3.22直射赤道夏至日:6.22或6.21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23或9.22直射赤道冬至日:12.22或12.21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第二章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三章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印象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因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第四章出生率减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人口稠密地区:东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第一章
地球:地球是一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km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读书,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春分日:3.21或3.22直射赤道
夏至日:6.22或6.21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23或9.22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或12.21直射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第二章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三章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印象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因素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第四章
出生率减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人口稠密地区:东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资料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 3、图例 ▲ 的含义是山峰, 的含义是首都。
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叫经线,这些线指示南北方向。
6、七大洲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7、根据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特征,世界居民分为黄色、白色、黑色三个人8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24小时 9.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多的地方是热带10.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11. 地球上位置最北的地方在北极 1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13. 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南到达.南回归线 14.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15.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16. 在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在寒带17. 赤道的长度约4万千米 18.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热带19. 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量少, 终年严寒的地区是寒带地区 20.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半圆 21. 从北京去南极考察的科考队什么时间出发最好12月1日22. 北回归线所指的纬线是23o26'N 23.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_长(填“长”或“短”).24. 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与这点相反的一点叫南极25. 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叫赤道,地球上的最北点是北极,南点是南极.26. 在地球仪上人们把南北纬66.5 o的两条线分别叫做南极圈 北极圈.27. 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同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28.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 它穿过英国_ 格林尼治 天文台的原址. 东经, 习惯上用字母“ E ”表示, 西经, 习惯上用字母“ W”表示.29. 国际上习惯用200W 和 1600E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30. 地球仪上或地图上,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构成的网格, 叫 经纬网.31、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32、19、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英语 ) 3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最终证实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34、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35、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大洋洲和北冰洋)36、下列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37、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非洲、大洋洲、美国) 38、清真寺是哪个宗教的景观 (伊斯兰教 ) 39 看地图, 面对地图, 通常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40关于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41宽广平坦, 起伏很小的地区,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平原42运用地图最早的国家是中国43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1:100000044丘陵的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45在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形是断崖46在分层设色图上, 绿色表示平原47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能够在电视机屏幕或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的地图, 叫做电子地图48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绿色→黄色→褐色49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50高原的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51山地的地形特点有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52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 按内容, 地图可分为普通 地图和专题地图.53在地图上, 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 以及表示_陆高海深的数字, 叫注记.54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航空摄影或_卫星遥感影像照片为底图, 经过科学制作而成的有居民点、注记经纬网并能反映地表事物影像的地图.55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叫做绝对高度.56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有 “世界第三极” 之称57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海拔的最低点.58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千奇百怪, 但基本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五种.59在同一地图上陡坡的等高线密集; 缓坡的等高线稀疏.60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 正确的是接近正圆的球体61由于地球是圆形的, 所以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 总是先看到桅杆62本初子午线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就是00经线.63表示东径的符号是E64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65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赤道66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67地球上终年炎热的地区是赤道地区6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凹进, 可以判定为山谷69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图有导游图 交通图70从卫星照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着的差别是海洋和陆地的分布7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 正确的是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起连成一片7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73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74世界著名的“低地国”是荷兰 75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76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挤压部位77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叙述正确的有大西洋面积将扩大.地中海将会消失要采纳哦。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hu415943378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2.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5.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6.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7.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8.自转产生的现象:a、昼夜交替;b、地方时差异;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9.公转产生的现象:a、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b、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0.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2。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