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是个技术主管。因为他必须清楚什么是可以实现的,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相应的难度怎么样,实现出来的系统面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等一系列指标。另外,需要对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等设计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快速的察觉出实现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重构)方案(也就是通常说的反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开发实践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单从书本上很难领会到,就算当时理解了也不一定能融会到实践中去。
在技术能力上,软件架构师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构件通信机制方面的知识,包括进程内通信(对象访问、函数调用、数据交换、线程同步等)以及进程外(包括跨计算机)的通信(如RMI、DCOM、Web Service)。在WEB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开发者往往对服务器间的通信关注的比较多,而对进程内的通信较少关注。进程外跨机器通信是构建分布式应用的基石,它是架构设计中的鸟瞰视图;而进程内的通信是模块实现的骨架,它是基石的基石。如果具体到一个基于.Net企业级架构设计,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级别的认识,包括.NET的CLR、继承特性、委托和事件处理等。然后是常用解决方案的认识,包括ASP.NET Web Service、.NET Remoting、企业服务组件等。总之,丰富的开发实践经验有助于避免架构师纸上谈兵式的高来高去,给代码编写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可行性。
其次,具有足够的行业业务知识和商业头脑也是很重要的。行业业务知识的足够把握可以给架构师更多的拥抱变化的能力,可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留出一些扩展的余地来适应可能来临的需求变化。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事,一厢情愿的保留接口在需求变化中的命中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系统设计之初为扩展性留下来的系统接口没能在需求变化的洪流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需求的变化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到最后还是不得不为变化的业务重新设计系统。这就是因为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对市场或者商业的判断没有达到一个实用的、可以为架构扩展性服务的水平。
再次,架构设计师对人的关注必须提升到架构设计之初来纳入考虑的范围,包括沟通以及对人员素质的判断。软件过程是团队协作共同构建系统的过程,沟通能力是将整个过程中多条开发线粘合在一起的胶水。大家都应该碰到过事后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不知道啊”或者某个开发人员突然高声呼喊“为什么这里的数据没有了”之类的。沟通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多条开发线的混乱,让系统构建过程可以有条理的高效进行。另外,对人的关注还表现在对团队成员的素质判断上,比如哪些开发人员对哪些技术更熟悉,或者哪些开发人员容易拖进度等。只有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才能让整个软件过程更加高效。
架构师应时刻注意新软件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新方法、开发语言、设计模式和开发平台不断很快地升级,软件架构师需要吸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中。但对新技术的探索应该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盲目的跟风。解决方案提供商永远都希望你能使用它提供的最新技术,而且它们在推广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是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容易给人错觉。比如数据库,往往让人觉得它什么都能做,只要有了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对于小型应用可以将许多业务逻辑用script的方式放入数据库中,但很少看到大型应用采用这样的做法。对于新东西需要以一种比较的观点来判断,包括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最后得出一些性能、可移植性以及可升级等指标。另外,新入行的开发人员往往关心新技术动向而忽略了技术的历史,而从DOS时代一路杀过来的开发者就对现在的技术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
依、理清自己的能力菜单,确定自己能力提升的目标 提升能力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楚四个问题: (依)我最突出的能力有哪些? (贰)目前工作最中国需的能力是什么? (三)对比工作中国需的能力我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 (四)我应该如何提升这些欠缺的能力? 你可以列一个表单,逐一回答上述问题,这样你所欠缺的能力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就一目了然了。
贰、制定自己提升能力的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时,要注意几点: (依)从知识结构上的合理、优化与提升。 一个主管的知识结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 。
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的支撑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一类是传统的知识结构,即仅有某一专业知识的结构。
这是唯一的知识结构,或称线性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对管理者的要求。
第二类是“T”型知识结构,或称为纵横结构。这里的“纵”,表示某一专业知识方面的深度;这里的“横”,表示与某一领域相关的知识面的跨度或广度。
“T”型的知识结构也可以称为通才的静态结构。一个现代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如果缺乏时间标量,没有反映知识更新率的指数,仍然是不完整的。
第三类是具有时间概念的“T”型知识结构,或称通才的动态结构。这类知识结构的主要测定指标有三个:即深度、广度和时间度。
只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才是管理者理想的知识结构。 (贰)结合职业和工作需要去“补短板”。
一般而言,我不主张“补短板”,主张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通过学习使长处更长,优势更优。但如果你眼前的工作职位确实需要这种能力,那就必须补上这个缺少的“短板”。
例如,作为一名职业管理者,如果你在职业管理者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上有短板,那么,你就得必须补上。比如,沟通能力是管理者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你要想在管理岗位上有所发展,你就必须补上这一课,否则,你就不称职,你就无法有更好的发展。
假如你的性格和习惯无法改变,确实补不上这一课,你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转换职业道路,比如走技术发展的道路。 (三)从行动上如何约束自己 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必须化为实践和行动,否则知识再多也只能是 。
所以,你在学习的同时,一定注意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工具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去。比如,你学习了关于 、目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那就要有意识给自己制定一个如何落实的行动计划,如何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如何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一般管理者的通用 能力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ker)说“ 正在成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能够成为 已经成了个人获取成功的主要标志。而 的基础在于管理者的 。”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和团队的主心骨与领导者,要想管理好别人,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要想领导好别人,必须首先领导好自己。 一般而言,作为一个主管,在 方面应该具备九项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去锻炼提升自己: (依)角色定位能力——认清 ,清晰职业定位; (贰)目标 ——把握处世原则,明确奋斗目标; (三) 能力——学会管理时间,做到关键掌控; (四)高效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实现左右逢源; (5)情商 ——提升情绪智商,和谐人际关系; (陆)生涯 ——理清职业路径,强化生涯管理; (漆)人脉经营能力——经营人脉资源,达到贵人多助; (吧)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健康和谐,保持旺盛精力; (9)学习 ——不断学习创新,持续发展进步。
四、一般管理者的通用团队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锅盖原则”,是说你的领导力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你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你的领导力。拿破仑也曾说过“只有糟糕的将军,没有糟糕的士兵”。
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 是 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能力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自我管理能力是管理者实现自我成功的基础,那么,团队 则是管理者实现团队成功的保证。
通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获得“小成功”(高绩效个人),通过提升团队领导能力则可以获得“大成功”(高绩效团队) 一般而言,主管的领导能力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进行提升和训练: (依)领导能力——掌握领导技巧,提升领导魅力; (贰)决策能力——学会科学决策,避免重大失误; (三) 能力——重视目标执行,提高团队绩效; (四)激励下属能力——运用激励技巧,点燃下属激情; (5)教练下属能力——教练培训下属,提升下属能力; (陆)授权能力——善于授权放权,修炼 ; (漆)团队学习 ——不断学习创新,保持团队活力; (吧)员工管理能力——体认员工需求,体验快乐管理; (9)团队 ——学会团队协调,促进团结凝聚。
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_(计算机科学)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软件构架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数工程师(尤其是经验不多的工程师)会从直觉上来认识它,但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很困难。特别是,很难明确地区分设计和构架:构架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它集中于某些具体的特征。
在“软件构架简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认为软件构架是有关如下问题的设计层次:“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为了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的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定标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GS93]
但构架不仅是结构;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义为“系统在其环境中的最高层概念”[IEEE98]。构架还包括“符合”系统完整性、经济约束条件、审美需求和样式。它并不仅注重对内部的考虑,而且还在系统的用户环境和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即同时注重对外部的考虑。
在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软件系统的构架(在某一给定点)是指系统重要构件的组织或结构,这些重要构件通过接口与不断减小的构件与接口所组成的构件进行交互。
从和目的、主题、材料和结构的联系上来说,软件架构可以和建筑物的架构相比拟。一个软件架构师需要有广泛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经验来事实和管理软件产品的高级设计。软件架构师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模块之间的交互,用户界面风格,对外接口方法,创新的设计特性,以及高层事物的对象操作、逻辑和流程。
互用性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供应厂常常把责任推给其他制造商。
对于多种产品构成的系统来说,以上问题使得管理更加复杂化,关键产品的支持也不得不延期。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数据中心采用了整合方法——由一个供应商直接提供欧诺个整套数据中心硬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中,TechTarget数据中心的Nick Martin连线MTM Technologies Inc.的虚拟化架构师Bill Kleyman,为读者挖掘出更多关于整合基础架构平台的信息,以及IT人员对此需要考虑的关注点。 Nick Martin:对于整合基础架构平台,我们需要权衡什么?比如,刀片还是机架硬件? Bill Kleyman:一个公司,不管要选择哪种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平台,都得考量其优缺点,其关键是公司的明确业务驱动是什么。
机架硬件环境和刀片机箱解决方案都可以做得很好。 HP ProLiant机架服务器定位就很精确,它们能够用大量内核处理上百个gigabyte的RAM,就依赖于你的处理器。
这些机器可以处理虚拟化、应用托管和普遍的服务器需求。要点在于明白这个硬件在公司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最好结合实例来理解,假如一个公司正在急速扩张,他们已经购买了在XenServer或者VMware的虚拟化平台。从那里,他们计划把全部台式电脑作为“使用各自设备工作”方针的一部分。
这个环境将一直扩张成长,那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如果他们购买独立服务器,管理员就得个别地管理每个箱子,或者通过一些第三方管理工具。他们还需要管理工作负载、硬件配置和网络,确保所有的独立服务器工作运行良好。
另一方面,如果有了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就可以解决问题。
思科UCS(统一计算系统)是个不错的例子。使用这个解决方案之后,公司就能在一片屋檐下拥有所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元件。
网络和交换,刀片管理和机箱控制都在一个GUI(图形用户界面)中。管理员可以复制整个硬件配置,然后加载到休眠中的服务器,以便快速配置。
管理和发展都成了比较轻松的工作。 如今,如果同样的公司仍然想要虚拟化,但是自知计算需求有限,那选择机架服务器可能才是最好的。
Martin:那么整合基础架构有那些优缺点呢? Kleyman:可管理性和发展潜力的难度降低,这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好处。周围建设的管理工具控制并修改刀片机箱的工作呈极度粒状。
管理者能够登入,并马上看到他们需要了解的环境信息。以UCS GUI为例,工程师可以登入查看环境中是否有关键性错误。
如果发现问题,他们可以深入到问题所在确切位置的刀片,并下至DIMM slot的层面解决问题。管理硬件配置也变简单了,把新的刀片放进机箱,你可以从一个刀片把属性复制到另一个刀片,花不了多久就能将其就位。
这意味着配置整个机架所有的刀片不需几天,只需几分钟。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使用整合基础架构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一步到位”,但是这某种意义上也是缺点。记住,整合基础架构的管理是为在已有环境中特定分析和观察而设计的。
所以,你放置任何东西若是超过了该环境,就得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监测。不要忘了hyperviser层面、后备和快照的工作负载管理,以及一切需要企业应用管理的东西。
这些将会变得独立,而且需要监控和管理。】。
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经验,这有助于理解并解释所进行的设计是如何映射到实现中去。
其次要具有领导能力与团队协作技能,软件架构师必须是一个得到承认的技术领导,能在关键时候对技术的选择作出及时、有效的决定。
第三是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软件架构师需要与各路人马经常打交道,客户、市场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经理、网络管理员、数据库工程师等等,而且在很多角色之间还要起沟通者的作用。
一般来讲,系统架构师应该拥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备 5-8 年以上软件行业工作经验;
2:具备 4 年以上 C/S 或 B/S 体系结构软件产品开发及架构和设计经验;
3:具备 3 年以上的代码编写工作经验;
4:具备丰富的大中型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及技术队伍管理经验;
5:对相关的技术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对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有良好的把握;
6:对 .Net/JAVA 技术及整个解决方案有深刻的理解及熟练的应用,并且精通WebService/J2EE 架构和设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产品框架;
7:具有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开发能力(OOA、OOD、OOP),精通 UML 和 ROSE,熟练使用 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 等工具进行设计开发;
8:精通大型数据库如 Oracle、Sql Server 等的开发;
9: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安全、应用系统架构等有全面的认识,熟悉项目管理理论,并有实践基础;
10:在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和项目管理上有深厚的基础,有大中型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的成功案例;
11: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较强的内外沟通能力。
游戏构架设计到底是啥?如果你自己都解释不清楚,那就没人可以回答你。
从技术实现角度,游戏构架 = 软件构架
只是游戏的结构有特殊性,拥有一些游戏特有的软件结构。
从内容设计角度,游戏构架 = 游戏系统设计
当然这个系统设计本身概念也很模糊,按照国外已经成形的理论体系,是属于核心机制和交互设计的混合内容,不过是从用户使用角度加以定义的。
这两者的知识量包含都很大,大学学习不过是学个基础罢了。
如果走技术实现方向,那么一般的计算机专业都可以,不过大量基础学科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扎实。算法、数据结构、对象分析等都是很基础的能力。不断的了解游戏技术基础原理和方法。这其实是游戏引擎设计的领域,相当艰深和……枯燥。
如果走内容构架方向,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基础学科是:哲学。因为系统设计大都是方法论的抽象和还原。当然,心理和经济,甚至是建筑方面的专业也都可以。因为内容构架需要的知识量更庞杂。指望速成是没希望的,选好方向,调整好心态前进就好了。
IT基础架构是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全球公认的一系列信息技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是英国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创建,可以理解为是承载信息的结构,帮助各类组织应对行业不断增长地对IT服务的要求,
IT基础架构是目前全球IT服务领域最受认可的系统而实用的结构化方法,信息技术基础架构融合了全球最佳IT实践,是IT部门用于计划、实施和运维的高质量的服务准则,是这些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根据功能可以划分:服务策略、服务设计、管理、服务转型、服务操作和服务完善。
扩展资料:
IT互联网技术主要组成:
1、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2、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技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7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