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自古以来都是心向远方的,我也不免俗地打小时候就盼望着有一天去到远方。其实那时只知道远方很远,却又不知道多远才算远。
我住在西北,想着或许到了海边,应该就算远方了吧!怀着对远方的憧憬与幻想,我也渐渐长大了。第一次启程去“远方”是要独自求学,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我来到滨海城市读书,看到了我憧憬的大海,第一次来到了“远方”,心里被大海的壮阔震撼到了,但却并没有多年梦想终达成的激动。寒窗苦读数年,我那时早忘了什么对“远方“的向往,偶尔想起来也知道了那只是从小被大人管着想出来独立罢了。
心里对”远方“的疏远,却偏偏去了更远的远方——出国留学了。那时的我实际已经开始懒惰,懒惰得不怎么情愿去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却不得不下决定出国,珍惜这大家都抢破头的留学机会,只身一人来到大洋的另一边。完全不同的环境、人文、社交模式,让我这个懒人颇为头疼,但相比起来,真正让我觉得难熬的是孤独感。在这期间,从来未有的想家的思绪,浓烈无比!但是,家在远方。我又欣喜的重新找回对远方的向往,那就是对家的向往。每次回家都是我踏上去”远方“的路程,心里有一种梦想达成的激动。长大了,原来家才是远方。
永不停止的是时间的流逝。随着日子一点一点过去,我也成家了,养儿育女,悲伤的送走自己亲爱的父母。闲时翻出旧时照片,总不禁红了眼眶,这时才知道,亲爱的父母和旧时的时光,都已成了我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远方!
在某个清晨,当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窗口那一刻。
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去远方!
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一个人的旅行,然后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也许是在喧嚣的城市里呆的太久,也许曾经的那些梦想都已渐行渐远,也许是每日的那些忙碌于麻木,也许是因为总有许多的郁闷与烦恼。
这个城市,不仅仅让我牢记的是脸庞,还有那些人,那些事情,都入烟云集聚心头,时不时氤氲旋绕心间。即使是街灯下,即使是路尽头,也是一份感情,挥之不去。不知道时光消逝里,它是否也会步入黄昏,渐渐离我远去。
总之,不管是逃避也好,追寻也好,我想要去远方。
想去找到一个神圣的东西:自我!
我会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上简单的行李,和一刻朝圣的心,出发!
我要去青岛,看那里的海,是多蓝,是多么美丽。
我要去去上海,想看那里的外滩,浦东,想看那里的繁华。
我要去西藏,想听僧人梵唱,想看茫茫草地,想看风吹低草,想看牛羊满地。
我要去西双版纳,想看那里的蝶,想看那里不一样的风情,想看他们的泼水节。
我要去湘西,想知道,它是否如作家笔下的那番美丽,青山绿水竹筏。是否会有人隔着浅浅的湖水,唱着情歌。
当然,也想去巴黎,想看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想看异域风情。想看时尚之都到底是怎样的个性。
还有荷兰的风车,法国的语言,意大利的雕刻,美国的发达,还有新西兰的牛。
有人说,“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
一个人的旅行,却会多出一份淡静。
其实无论去的是哪里,我只是想在一些陌生的地方,坐在陌生的人身边,看着陌生花草和树叶,在形色色的小店和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穿梭,随便看点什么。淡淡的走过一段又一段路,转过一个又一个弯。虽然没有记住太多,但如果你经历过,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慢慢的开始变得不同。你甚至都还没来记得感知,但是有很多就真的已经变了。
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在春阳与冬雪之间,一个背包,一台相机。
每一个四季都是花开的季节,雪梅与杜鹃,兰馨与荷香。
如果你的脚步没有能远行,静静的听一听花开的声音,你的心灵也在行远。
你会发现,心的安宁,像花开的声音,淡淡的微笑。
“远方”一个迷人的词语,充满诱惑。
远方一个让我们无限神往的地方,天涯海角没有它广阔,珠穆朗玛也不及它高远,但它却承载着美丽的梦幻,有着绚烂的朝霞夕阳,有着年轻人的理想和希望。
有时它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每天都把它装在心里;有时它离我们很远,却总也看不到他的真面目,它依然在遥远的前方!
到远方去,去追逐我们的理想;到远方去,去实现我们的希望。
木讷的“阿甘”成功的到达了自己的远方,木讷的“阿甘”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向我们诉说了一个低智能儿成功的故事。片中阿甘不断追逐、不断超越自我,执着的走向自己的远方。他在不断受欺负中练就了飞快的双腿,成为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他参加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一人独自救下了几位站在死亡边缘的战友。阿甘为了完成朋友的心愿,进行了捕虾工作,他经历暴风雨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在夜里,他与风雨战斗,与海浪交兵,他的公司成立了,他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富豪。
阿甘在追逐中超越自我,他知道只要去做就会有收获。他的远方似乎很遥远,而他在去远方的路上用坚持和毅力克服着困难,遥远并不可怕。他做到了,他的远方在向他靠近,他,成功了,他又在向一个远方迈进。
远方的路上或许充满着挑战,或许长满了荆棘,这艰辛的旅途中,不光需要坚持和毅力更需要在逆境中的坚强。候斌,用坚强走向远方。
候斌坐在轮椅上,独自拉紧绳索,一步步攀升到主火炬台底部,残奥圣火点燃的一刹那,全场沸腾欢呼,掌声雷动。残奥会“三金王”候斌超越极限,用副词震撼的方式点燃北京2008残奥会的圣火。那一刻,世界被他感动。
候斌9岁时不幸失去一条腿,但他乐观、自信。1996年,在残奥会的田径场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高度,震惊了世界,这个数字是:1。92米。2008年,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数字是:39米。他曾是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至今仍为世界记录保持者,他在挑战着极限,也在超越着自我。
候斌用他自己的方式走向远方,成为世界的焦点,它是中国的骄傲。
古语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方的路虽不好走,但是我们已经前行了。
到远方去,去看美丽的彩虹;到远方去,去领略成功的美妙。到远方去,只要我努力,远方并不遥远。
“人生不是眼前的苟且,人生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朋友分享高晓松看待人生
的潇洒态度。一番领悟过后,不免有些感慨,人生于世,难免欢喜
悲愁。浮生若梦,不管是一生繁华还是平淡如水,最终将是要尘归
尘,土归土。
忙忙碌碌生活着的人们,早已忘却了诗意,拒绝了远方。偶尔
空闲下来才发现,我们的人生已被所谓的房子车子、结婚生子占去
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生年华都付与挣钱养家、生儿育女,对自
己却总是那么的吝啬。虽然嘴边总是挂着等有时间了一定要去远方
做一次旅行的话,但是生活的压力总是让我们有心无力,脚步匆匆
疾走于大城小巷,奔波于柴米油盐。因此,远方不仅是旅行的目
的地,更是心中向往的栖息之所,那里除了自由还是自由,除了惬
意还是惬意,没有生活的烦恼,没有情感的牵绊,那里应有尽有的
是诗意的美景,是返璞归真的佳境。
寻一美景圣地,远离城市,那里最好有无边蔚蓝的大海,柔软
的沙滩。或者有一弯潺潺的清澈流水,一边是水,鱼翔浅底,相互
嬉戏,一边是山,鲜花盛开,蝴蝶飞舞,阳光明媚。用这样的静谧
空间来安放我们躁动的灵魂。我们的生活应该如此惬意,我们的人
生应该如此潇洒,来去自如,不被生活的琐碎所负累,更不应该因
为害怕前行的困难而不敢想像,从而止步于脚下。
行走远方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欣赏终点美好的景致,而是在于
感受在这段路途中穿梭或停留的意义。认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听
听别人的故事,感受着他们情感的悲欢以及学习他人积极对待生活
妈妈坐在门前
哼着花儿与少年
虽已事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幽暗的时光
那些坚持与慌张
在临别的门前
妈妈望着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
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
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我独自渐行渐远
膝下多了个少年
少年一天天长大
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
看他坚持与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
我会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如果现实,让我们无法飞翔到远方,我们必须为了眼前生存的苟且而苟且,但我们心中要保留有一个诗意并且辽阔的远方.去不了真正的远方,但我们自己,要坚守内心那个无比辽阔的世界.
外界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只有我们心中的那个远方.
生活会养成我们世俗,我们变得必须接触地气,否则会被看成逃离世俗的边缘人.就让生活养成我们世俗,但我们要让自己变得雅痞,就算很痞,也要耍得有情操.
生活不遥远,它让我们听见海里面四季怎样变迁,让我们知道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来,只有一次.看着窗外流过的光,伸出双手摸着.而心中的远方让我们能掀起诗篇,让怀念停留在那一天,永不改变像是一根线,让所有的钟表都停掉.你可以举着一枝花,等着有人带你去流浪,你也可以睡去在远方,像一个美丽童话.
我们心中的远方,可以允许我们疯狂地做梦,梦那些我们不敢做的事,想那些不敢想的事,我们可以有很多质疑.为什么天上有月亮 ? 为什么地上有远方? 为什么眼睛有泪光,看得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 为什么四季要歌唱 ? 为什么我们要成长 ?为什么有那么多墙 ?
而生活,眼前的苟且,却要我们无时无刻不直击,无时无刻不快速反应.因为没有可以重来的机会.而诗意的远方允许你可以多次做梦,错了还可以修改,直至尽善尽美,天下无敌.
生活匆忙,活的紧张,怎样去做才可以放松,怎样去做才可以坚强 ,为了唤醒那些少年时的梦想和希望,永远不再悲伤,诗和远方可以带你暂时逃离那个地方.
世界太大,我们太小.去时高飞,归时疲惫,披星戴月,好在有诗与远方天涯相随.
让我们保留一个净土,给诗与远方,不要为了眼前的苟且,而忘了其他的美好.
满意请采纳~
题目:生活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许巍的最新单曲刷屏了,很多人说,光听到歌词中的四句话,就早已泪流满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高晓松老师作词作曲。
单曲循环这首歌曲无数遍之后,不想写旅行攻略,不想写旅行计划,今天我只想写下这篇文,给你们,给我们。
在北京。
我有一个认识了十几年的闺蜜,我们两个念一所初中高中,甚至同一所大学。我常常对她说“茜茜,我可以没有男朋友,但是我不能没有你。”
大学毕业之后,她成了北漂,我成了沪漂。
她的工作方向是生物工程,需要每天不断地做实验记录数据写报告,没有周末,更谈不上国家假日。有时候,好不容易可以轻松地歇一歇,实验结果出来了,又要马上跑去实验室查看实验样本。拿着不高的薪水,和公司的同事们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每天洗澡像打仗,每天累得像只狗。
毕业两年之后,她考取了研究生,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研究生生活。没有课程的时候,她需要赶回北京做实验,要考试交论文的时候,她又要回学校,坐上20多个小时的火车。
我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常常见面,甚至睡在一张床手拉手聊一晚上,但是时间和地理的距离并没有让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憧憬着不久的以后,我们还会像学生时代那样,在同一座城市,时常见面,互相照顾。
在上海。
我是“汤包是只狗”,因为喜爱旅行,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旅行编辑。以前是出行之前为自己设计路线,制作旅行攻略;现在是搜罗各种好吃好玩的旅行信息,分享给同样喜欢旅行的你们。
大学毕业之后,我成了一名沪漂。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地点转换,学生和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让我很久才习惯。
很多人都对我说“上海很好啊,国际化大都市。”是的,上海很好,但是所有的亮丽光鲜是为有钱人准备的,我们就像忙碌的蚁族,在最底层为温饱的日子挣扎残喘。
我住在城市最东边,我的第一家公司在城市的最西边。每天早上我要坐3小时的公交车才可以到达公司,每天晚上回到家准备吃饭的时候,小区里的很多人都已经完成了夜跑。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叫“汤包是只狗?”因为在远离家乡的这里,我领养了一只狗,她的名字叫“汤包”。后来,为了不让汤包孤单寂寞,我又领养了另一只小狗,叫“摩卡”。在这样一座陌生的大城市,我想给流浪的她们一个家,但其实,她们也给了我家的感觉。
在全国各地。
我知道,在全国各地,都有远离家乡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着的你们。为了租一间便宜的房屋,只能远离公司,每天早起晚归,在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上打着瞌睡。
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只是报喜不报忧,害怕父母担心。生病的时候,倍感孤单,手边的一杯热水都成了奢侈。
每天都在记账,看看除去房租水电费,自己能省多少,还有多久就能给父母买上一份心仪已久的礼物。
有人说“在外打拼那么累为了什么?”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常常这样问自己?
A说,我要留在这里,因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打下一片自己的天下。
B说,我要留在这里,以后把父母接出三四线小城市,让他们看看这大千世界。
C说,我要留在这里,我的爱情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要在这里开花结果。
…………
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我们所有的人怀揣理想,为了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今年,我的闺蜜研究生毕业,她计划来上海和我会合,我们又可以重新手拉手躺在同一张床聊一晚上。
跳槽之后,我再不用每天耗时6小时往返于家和公司,轻松的工作环境让我的体质也好了很多。
我不知道你们的理想都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你们坚持到现在。但我知道,越努力越幸运,事情总会越走越好,继续带着你们的理想,勇敢地行走在路上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亦是眼前的苟且
活在诗和远方的梦田
花开亦是烂漫的瞬间
谢在路与仕途的两边
正因为赤手空拳来到这人世间
才不能两眼望空回到失败原点
所有远离家乡,辛苦打拼,努力并乐观生活着的我们加油!
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虽已事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那些幽暗的时光那些坚持与慌张在临别的门前妈妈望着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低头说珍重再见虽已时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那些欢笑的时光那些誓言与梦想在分手的街边她紧抱住我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我独自渐行渐远膝下多了个少年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素材2】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
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有一个家,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我们也在感慨:后边的院子多好啊,出门就是操场、游泳馆,还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
我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它让你透气,而不是豪华的景观、户型和装修什么的。
2007年,我们搬了出来,因为家人都在国外,我又不在清华教书,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后来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美国,我一样是无房户,坚定的无房主义者。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做编剧和开发,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为啥看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比如买房。
郑钧有一天跟我说,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不过,我肯定不属于时尚人士,因为从来不关注别人的流行趋势,也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经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人弹琴,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妈现在还在流浪,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
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叫做逗彩虹之上地,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哥,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好开心。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他们的笑容晃眼睛…然后她就开一宝马摩托,坏了,说整个非洲都没这零件,她说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吗看我在撒哈拉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导游。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就觉得很幸福。
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不入流,这不要紧。
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给母亲新书写的序高晓松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
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建议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痴迷一生。妈妈中西建筑融会贯通,。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