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1】建筑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思考
摘要:在建设工程实践中,造价控制的重点通常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控制属于被动控制。
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工程设计;造价控制;设计阶段
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中,应该从源头来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在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实践证明,设计不仅对工程造价,而且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
因此,充分挖掘设计潜力,加强对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
1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1.1根据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来进行讨论一下工程造价的作用
工程基本建设也可以理解为是建筑产品,会消耗比较大的资金。
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这是一个核心问题,这将在整个过程当中对基础设施投资和控制量的估计。
在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工程项目阶段不断的深入,对投资额测算的精度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这就形成了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标底、投标的报价、工程的结算、竣工决算等测算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测算体系。
按照工程项目测算体系的内容和阶段来讨论,工程造价工作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投资估算阶段、概算阶段、预算阶段及结算决算阶段。
投资估算,指前期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总额,是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筹集资金和合理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
初设概算是指初步设计阶段,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设计图纸,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型的其他费用,计算在建设项目从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全部费用的文件。
工程概算更加精确,但是受估算的制约,它是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依据,也是考核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而且经过批准的设计概算投资额,是该工程建设的最高限额。
所以必须编制好设计概算,并做好概算审核工作。
1.2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现状和问题
1.2.1设计阶段进行的造价控制是一种主动的控制也可以称为事前控制
一名优秀的工程造价人员是不会把造价重心放在施工图的预算上面的。
在造价的控制中根本没有起关键性的作用。
要在工程建设一开始直到结束都树立一种造价控制的思想,使用各项专业知识和自己所累积起来的实践经验,然后结合实践情况进行造价控制,特别是在工程建设的项目设计这个阶段。
因为项目的施工还没有开始进行实施,这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就具有主动性,还能够进行事前控制。
这能使项目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1.2.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具有阶段性
在对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造价测算的时候要确定这个项目的设计已经初步成型。
有一个好的设计概算是确定项目计划和控制的依据,编制的过程都是从各个单位工程开始编制,完成过后在对项目的编制进行一个总的概算,项目的概算以后就是一个依据,作为控制项目的投资指标,就不会对项目进行一个盲目的投资而没有正确的方向。
所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同的设计阶段有不同的做法。
1.2.3部分限额设计应用不合理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领域常常使用限额设计来控制投资的支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限额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技术和经济所带来的关系问题。
但是限额设计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被动地实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应该是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行设计以前进行设计的,可以体现出在投资控制这一方面的主动,可是大部分的限额设计偏偏是在初步设计之后进行的,在概算比较的时候就按照限额设计进行调整,必然会把设计的合理性降低。
②如果过分的强调限额设计的话,“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提高,功能更加的提高”这两条提高价值的方法就不能在限额设计中得到实现。
特别是“造价提高,功能更加的提高”在限额设计中尤其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设计人员在这两方面的创意也被限制。
③在限额设计中的金额投入都是一次性的,基本没有考虑到项目完成过后的使用费、维修费,项目使用期限满了过后的报废拆除费等这些费用,这样以来限额设定的设定效果就比较有局限性,没有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问题。
2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策略与方法
2.1设计招标的实施建议
在设计招标制度实施以后,给开发企业进行这方面的投资控制提供了契机并提高了规划设计的质量。
进行设计招标的时候,开发企业要就投标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做出评估比较,而且在满足设计任务书的前提下要把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融入到评标条件当中去。
现在企业邀请的专家基本都是工程这一方面的,很少邀请真正懂得建筑的比较专业的造价师,这样的评估对经济的考虑就会有所欠缺。
由于以上的原因,开发企业可以先考虑把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汇集起来,共同对该方案提出各自在专业方面的建议,使中标方案更加的合理经济。
2.2实行合理的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一种对投资估算控制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要按照初步设计图纸进行细化,各个专业也要在满足各个部位的使用功能正常情况下按照投资的限额控制来进行该控制,要防止控制的技术和施工图的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保证总的投资限额不能超出,这样才能达到控制限额的目的。
工程造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制约,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只有经济能够决定技术。
在有经济制约的前提下,对于不重要的辅助项目这一项投资要在建设项目中尽量的减少,而且还要保证设计项目的设计标准。
2.3认真对待工程量计算与定额的套用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方案被敲定后,各个专业工程量的计算就直接与工程造价和施工水平挂钩了。
这就要求造价人员熟悉设计规范等规定,其中特别要对自己专业的工程计算规则非常熟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胡乱的增加减少。
在没有工程量计算规则的专业当中,除了要了解单位工程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外,还要对概预算子目的相关工作内容和适应条件熟知,这样可以更准确的套用定额。
工程量算完以后要对相似的工程对比,如果有工程计算的错误或者某方面的遗漏的时候要进行检查并且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地改正,在设计过程中就把错误给解决。
现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定额的缺项就越来越多了,所以要很及时的对定额做好充足的补充。
3结语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用于建设工程的资金相对有限。
于是,节约建设的资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工程建设方面工程造价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不能盲目的进行施工,要仔细的进行合理规划,层层预算,才能使建设资金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许桂英.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2]颜月华.浅谈建筑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资讯,2009(10).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2】大学校园新中式建筑应用
摘要:以山西社会主义学院新校区规划及方案设计为例,对新中式建筑在大学校园中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校园各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以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学院,设计,风格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校园层出不穷,笔者曾接到一项设计任务: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规划及方案设计。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
建设项目位于龙城新区东侧,北靠龙城大街,南靠龙城南街,西邻龙城B公园,东依针织路。
山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而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延续。
本次设计借鉴山西大院建筑群落的传统布局形式,结合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新校区建设项目内容包括:行政办公、教学楼、阶梯教室、体育馆、学员宿舍、食堂及400m标准运动操场。
基本与一般大学甚至中学无异。
通过对地形图和设计任务书的解读,经过提炼,结合用地条件,设置横、纵双轴线。
主轴线贯穿教学行政综合楼体育馆、食堂及宿舍楼组团围合形成的中心景观广场,营造出庭院,分别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
北广场严谨、庄重,南广场纵深入校园内部,保留生态区和绿化;充分利用轴线,疏密结合布置绿地,主要的步行线路沿着绿地和轴线设置,考虑人性化元素,为师生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我们将场地设计为三个不同的功能分区:教学办公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
将教学行政综合楼设于场地的北侧即教学办公区,沿龙城大街展开,既节约用地又利用其体量形成建筑与龙城大街的对话,并成为该区域的地标性建筑。
在教学行政综合楼前利用退后道路红线66m的距离设置前广场,一方面避免建筑体量对城市道路产生压迫感,另一方面又为校园营造了园林式的场地环境。
生活服务区由三栋宿舍楼组团及体育馆+食堂组成,布置在整个校园的西南侧,三栋宿舍楼与连廊围合成庭院,为学员提供优美的住宿环境。
体育馆+食堂作为公共服务组团通过校园中心广场功能与学员宿舍形成左右对称,并与学员宿舍组团后退道路红线15m形成校园南入口。
同时,也考虑到社会主义学院以短期培训为主,有些后期保障项目、体育馆以及部分学员公寓等可以考虑社会化运作模式,故体育馆+食堂和部分学员公寓面向主要街道临边规划进行布置。
体育运动区布置在基地东侧,为400m标准田径场地及篮球、排球场地,同时作为学院二期用地。
在校区的空间组合上运用带有山西地域特色的庭院围合形式。
由教学行政综合楼、体育馆、食堂及宿舍楼组团围合形成的中心景观广场和由各组团建筑或建筑内部围合形成的内部庭院。
将建筑组团依照庭院围合式布置是我们将传统文化元素加入现代化建筑设计的一种浅尝辄止。
整个校园的交通并不复杂,基本原则即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车行体系在本规划设计中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校园设置了完整的车行主环路,达到高效快捷地联系各个区域,同时保证尽量避免机动车对各区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
校园南侧、北侧分别规划主广场等区域设立安全步行区,各功能组团亦经几个交通节点,建立各区的步行联系。
建筑风格应当体现出现代性与文化性,我们从此次“本土化”入手,以新中式元素及建筑风格来诠释建筑。
教学行政综合楼设于场地的北侧,且位于校园轴线中心位置,我们将建筑分成东西两部分通过屋面联系并构成“门”的形象,与中部凸出屋面平台的礼堂观众厅构成校园纵向景观轴的视觉中点,庄重大气,建筑风格上通过采用竖向构图将建筑统一为一个尺度宏大、形象简洁有力的建筑形体。
外墙色彩上以暖色米黄色为主色调。
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转变是必然趋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专建筑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探究分析
摘要:对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来说,两者有着广泛的审美共通性。
本文通过揭示和把握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组织开展建筑审美活动时,进一步展开审美想象、深化审美体验,进一步实现审美超越。
关键词:建筑;音乐;艺术;探究
1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特性
通过对建筑、音乐进行研究和对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前者属于空间艺术,后者属于时间艺术。
对比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人们审美的共识。
在西方,建筑被视为凝固的音乐。
在中国,建筑同样具有音乐美感。
在中国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通常情况下不注重高大的单体,往往侧重宏伟的群体;在修建建筑物的过程中,中国不是追求空间凝固的音乐,而是侧重在时间的流动中不断呈现旨趣和品格。
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音乐艺术,两者都有着共通性,其中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是关键所在。
建筑艺术凭借自身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对此,梁思成曾比喻说,连续与重复的一柱一窗,好像2/4拍子的乐曲,而连续重复排列的一柱二窗,就好比3/4拍子的华尔兹圆舞曲。
通常情况下,一座建筑的内部通常由许多室内空间构成,对于整个建筑来说,在空间的形状、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同样存在整体的和谐性。
在进行建筑审美时,人们在空间之间进行转移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步移景异的景象。
在空间前后转移的过程中,欣赏着一方面保留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同时怀着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使得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的显示。
2数的共通性
对于音乐与建筑来说,两者之间存在数的共通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两者之间存在潜在的数的关系,同时需要数学计算做基础;其次,两者之间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并且该统一体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此外,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变化和对比。
对于建筑来说,从设计到施工直至竣工,都伴随着建筑的空间、进深,墙的位置、高度等各种数量关系。
置身在建筑空间,时刻进行着建筑审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人的参与,凝固的空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为流动的时间关系,对于时空交汇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人们可以进行无限地冥想。
3空间感的共通性
通常情况下,建筑空间和音乐空间分别属于实体空间、想象空间,在表现形式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表达方式上,建筑空间属于直观的,通常情况下,依靠墙与墙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一步限定、表现空间。
墙与墙的距离和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的联系。
4节奏感、韵律感的共通性
对于建筑艺术来说,通常情况下是把人们置于时间中去领略其造型,通过空间的时间化,建筑的审美特征可以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感受时间序列的和谐与韵律。
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其效果主要依靠这些韵律关系来获得。
对于建筑空间的韵律感一般可以从建筑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两个角度进行感受。
对于建筑物和音乐来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垂直方向彼此之间都有相似的节奏和韵律,并且效果与音乐相类似。
5建筑艺术的审美
对于建筑来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一方面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功能,另一方面要具备独特的建筑美感。
在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进行不断积累,同时进行探索和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出建筑作品。
下面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建筑的美学现象进行积极的探讨,同时对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进行分析。
与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是自然的一个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效法自然的准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艺术形式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古代时期的雏形,与自然存在某种联系。
对于建筑来说,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同时更是文化现象。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将自身的建筑理念、情感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等因素融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本体实现从物质向精神的跨越,同时将人的“情”转移到建筑中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建筑有了不同形式的具象,同时成为人们情感的物质载体。
6音乐艺术的审美
作为一种艺术结构形态,音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通常情况下通过声响的方式,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凭借自身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抒发,同时拨动人们的心弦,并且对人们的惰性进行不同程度的陶冶。
同工艺、建筑、书法、舞蹈一样,音乐一般都不摹拟客体对象,风雨雷鸣,鸟语钟声等只是对音乐所表现的审美情感与自由想象进行明确的诱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有着声响,进一步带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原型等特点,这便造成了它作为主观的客体性艺术形态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某种程度上的模糊朦胧意味。
从对音乐艺术欣赏的角度讲,听众的审美情感可以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不明确的朦胧的内心因素,把主体的审美经验、情感内容因素造成的心境摆进去,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状态,从而对这种内容有较具体的感受和接近一般化的观念。
7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
7.1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情感通常情况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人对客观现实产生的体验。
从艺术价值来看,音乐是一种最富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可以激发和调动人们的情感,同时可以体现个人的修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得、培养情感体验。
7.2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通常情况下,情感体验就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情感反应。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情感逐渐产生共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艺术需求,进一步陶冶心灵情操。
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教会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同时释放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7.3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创设环境氛围,这一过程被称为创设情境。
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良好的环境氛围,帮助学生聆听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调动视听感官,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根本上说,创设情境就是营造课堂聆听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7.4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
对于音乐来说,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这是音乐的奇妙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通常情况下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按照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想象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去表述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然后出示出彩色画面,聆听歌曲,让学生把内心深处感受与歌声进行结合,同时激起情感共鸣,从内心底深处使人喜欢上这首歌。
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音乐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心灵。
7.5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
从本质上说,艺术创新就是借助其他艺术手段对实践进行创新,进一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进行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
对于音乐的旋律特征、结构特点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进行再现;同时也可以通过乐曲伴奏,或者通过简单的线条进行表达。
但是,这些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对课内、课外进行结合,或者通过小组和个人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效果。
8结语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需要讲究主题与形象的统一与均衡、对比与调和等建筑艺术法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相比,在美学信息方面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者来说,如果能够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在建筑创作设计方面,一般会获得更大的自由,进而在一定程度得到启迪和灵感。
对于音乐和建筑来说,虽然两者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各自具有不同性质。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形象直观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郭宇箐.中世纪宗教音乐与建筑的精神特征[J].福州师专学报,2001.
[2]唐孝祥.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吴文瀚.包豪斯精神与西方近现代音乐艺术[J].河南社会科学,2004.
[4]黄欣.从巴哈到库哈斯———建筑与音乐的共时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4.
[5]张耀辉.关于建筑和音乐的结果[J].南方建筑,2006.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二: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及国外建筑文化入侵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建筑艺术的传统设计思路正逐渐向世界的领军思想靠拢,即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推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长足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重推新中式建筑艺术日渐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据此,本文根据新中式建筑艺术的发展现状,解析新中式建筑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传统;艺术形态
引言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是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建筑艺术设计。
关于新中式建筑艺术的产生,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被改变,其逐渐认识到传统设计的必要性;二是我国传统古建筑主要采用榫卯的结构形式,与现代建筑设计相比,榫卯结构具有人力资源耗费大、施工工期慢、缺乏低碳环保的缺点;三是传统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用材,因此对虫蛀、雨水和气候变换的抵抗能力较差,且在常年风化的影响下,翻建、维修和重建的频率相当高。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中式建筑艺术应运而生。
据此研究背景,下文首先讨论新中式建筑形态的发展现状,然后再重点解析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
一、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古代建筑的高度较低,但是塔类建筑的高度较高。
据此可知,我国新中式高层建筑应是以古塔造型为原型的。
新中式高层建筑吸取了传统建筑的精华部分,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科技感,且外形也不单调,例如上海世贸大厦就是从大雁塔中找寻的设计灵感而设计出来的。
当今由于土地资源非常珍贵,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高空间、高密度,人们居住用地不断减少对于我国传统建筑形态的复兴起到阻碍作用,而当代建筑发展的方向就是中式高层。
我国传统的低矮的院落与当今主流建筑的要求不符,因此在新中式建筑发展过程中,若要不断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具体需求,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此乃新中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
如果仅从住宅建筑的设计来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内部空间的合理性及舒适性。
我国新中式的建筑普遍都是以经典的案例为基础。
很多情况下,面对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建筑师就会盲目滥用,例如对于一些建筑项目,建筑师过于追求建筑的形式,而对于建筑的本质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此外,在建筑空间的探索上缺乏深度,过度追求功能,这样新中式建筑就会衍生出“表皮形式”,缺乏探索精神。
我国的古典建筑普遍都和园林形式进行结合,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建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现代建筑设计都是将景观和建筑进行分别设计,并没有有效的利用景观将中式特征反映出来,同时中式建筑中经典蕴含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发扬。
二、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
关于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举例予以说明:
(一)从建筑元素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目前已经存在很多的新中式建筑的经典案例,都是对新中式建筑比较成熟的概括,且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
但是,针对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建筑元素,在具体的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慎重的考虑,特别要注意建筑组合风格的完整性要求,避免滥用、套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会创造出不伦不类的建筑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某个建筑项目普遍都是强调一种建筑风格特征,要抓住这个风格特点。
总之,在设计新中式建筑的时候,以现代特征为主要基础,适当的将地方的建筑形式加入进去,此种做法的主要作用“调味”,使建筑空间组合更加具备韵味,并不是在细节上进行严格的刻画。
(二)在建筑空间方面,可以将建筑空间组合和中式空间进行有效的结合,抽象我国中式的传统建筑空间,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现代的建筑当中。
此外,我国中式建筑空间组合受到我国传统的哲学和人们的性格的影响很深,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很强的“委婉性”我国传统的建筑很讲究委婉,这就需要建筑师将现代建筑形体和具体的组合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使我国新中式建筑艺术形式具备隐晦性和经典性,还可以适当的将开放性的现代空间加入进去。
(三)景观和建筑的整体性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建筑和景观的重要位置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可以以景观为主体,利用建筑来对景观起到丰富的作用,或者可以以建筑为主体,利用景观来强调空间组合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框景、借景等方法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借鉴,使建筑和景观对新中式的建筑发挥出自身的服务作用。
将景观自身的作用进行突出,可以充分利用景观建筑的具体概念,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看作是一宗元素,结合景观和建筑营造具体的环境,使其具备基本的人性化,使我国新中式的建筑艺术形态更加整体,具有很好的意境。
例如苏州园林在的建筑主要借助的就是借景和对景的应用,对于景物的安排以及观赏的位置都给予十分巧妙的设计,这和西方原因具有很大的区别,苏州园林利用有限的内部空间,将外部的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完美的表现出来,使园林具备一定的人文气息,通过在脚下的清流,可以将园中的的景物倒影出来,可以使观赏者开始进入梦幻的空间,通过借景的方式,将园外的美景收纳到园林当中,使苏州园林具有更加丰富的景观,使欣赏者的空间感受不断扩大,这主要受到唐宋文人的影响,对文人写意山水进行模拟,苏州园林个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小巧、自由、精致。
三、结语
综上,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
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产生的背景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加之新中式现象的产生具有时尚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因此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拥有极为广阔的受众平台。
此外,新中式建筑的表象与现代建筑元素的紧密结合也使之具有极强的自身变通性和时代适应性。
总之,新中式设计风格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作品本身,均可能存在一些争议点,应客观对待。
另外,作为我国当代设计师,有责任弘扬本土设计文化,并对全球文化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以便按地域化、国家化的要求来对我国本土文化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我国传统设计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莉,周建华.“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的运用方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5:8605-8608.
[2]杨茂川,邓珺.汉字在“新中式”空间设计中的视觉呈现[J].创意与设计,2014,03:43-48.
[3]徐珊珊,仝婷婷,李健凯.“新中式”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洛阳“盛唐至尊”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04:50-53.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