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翻译文学作品,译文应该遵循等值原则、等效原则、语域语体相符原则,使译文保持原文携带的所有信息,并合乎译入语规范,文学翻译的作品才是合格的。文学翻译中,应该选择使用恰当的翻译标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翻译硕士的开题报告,欢迎来参考!
关于翻译标准的说法很多,虽说法多样,但很多论述的几种翻译标准是一致的,互补的。以下先就翻译标准各式说法做一个简单的叙述。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在介绍西方学术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语堂为翻译定下了三个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他认为信达雅的问题实质是: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者对译文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译者分别对原作者、译文读者和艺术的责任问题。三样的责任齐备者,才有真正译家的资格。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在其《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对等论”强调读者反应,及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我国的范仲英教授进一步阐明了翻译的“感受”标准。他说:“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原本本的重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大致相同或相似,就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译文;相去甚远或完全不同,则是质量低劣甚至是不合格的译文。”以上所论述的几种翻译标准是一致的,互补的。总结起来,翻译的基本标准是: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也就是把中文的内容用外文正确的表达出来。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译文必须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如果不尊重外文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硬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
下面是选自一次翻译作业《天辛》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自己翻译和老师给的参考翻译的简单分析,并适当与一定翻译标准相结合来进行阐述。S(我) T(老师给的参考)
1陈列在眼前的又都是些幻变万象的尸骸;猜疑嫉妒既狂张起翅儿向人间乱飞.
S;What display before our eyes are changeable human remains.Since suspicion and jealousy have spread their swings flying into the human world.
T;What displays before our eyes are all deeds fickle,unscrupulous and vicious; that distrust and jealousy have infested the human world.
根据上下文可知:这句话里的“尸骸”指的并不是特定的事物,而是某种抽象的东西,所以当我翻译成“human remains”而参考翻译为“all deeds fickle,unscrupulous and vicious”。而对于“猜疑嫉妒既狂张起翅儿向人间乱飞”一句的翻译
该句的参考译句和我翻译的意思差不多。但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词语选用上都没有那么的忠实和表达符合译入语规范习惯。上“infest”更贴切原文,更符合翻译的忠实性。另外我用了“fly”也不太合适,“fly”太过于口语化,此处应该更加考虑到读者的习惯。
2如今,我并不恳求任何人的怜悯和抚慰
S Now,I don’t beg anyone for pity.
T And I shall beseech nobody’s pity or consolation henceforth.
从此句翻译中可以看出译者对原文并没有那么忠实的翻译,通过于老师翻译参考的对比不难发现,对于原文中所提到的“怜悯和抚慰”,参考译文中所选用的“consolation”极为贴近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里我的翻译就与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不想符合。也是对于严复在介绍西方学术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没有做到很好的应用的体现。
3过去的梦神,她常伸长玉臂要我到她的怀里.
从两个译本可以看出两者选用句式的不一致性。 翻译中一个需要随时关注的地方,是英汉句法结构的不同。总的说英语语法体现的是“形合”,形式规范、严谨,结构遵循主干—— 附加成分的框架,使用各种结构词表现出严密的逻辑; 而汉语则体现出“ 意合”,“ 形散而神聚”,“流散铺排,以话题为意念主轴,以‘神’驭‘形’ ”(刘宓庆,1999:30),重内在逻辑顺达,其关联性是隐性的。经常是几个平行的分句并列,没有明显的主、附结构。尤其是为了增强语势,经常注重排比、列举,甚至常见同意的修饰词、代词等的重复。所以翻译时经常要进行句式调整。 从参考译文的“From time to time”就可以看出,参考译文更加符合英文表达的习惯,把时间放在前面,而对于我自己的翻译只是在句子中提到一个past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重视翻译的传播效果和读者反应,从读者出发,让译文亲切易懂、使读者能接受。
4一切的凄怆失望像万骑踏过沙场一样蹂躏着我。
从这一句中很容易看出我用的“running”与galloping相比较,后者要比前者更加符合西方文化概念。也就是更加形象具体。在这方面,美国学者尤金.奈达提出的跨文化翻译的“ 功能对等”原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谓对等,就是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应达到“对等”,即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本一致。
通过上面几个句子的翻译的对比分析,大家很容易就能发现在本文中,文学翻译与翻译标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翻译中应注意到翻译标准的重要性。尤其作为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应该更加注重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翻译原则的结合。文学翻译中,应该选择使用恰当的翻译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笔者通过对翻译标准做简单叙述,并结合实例分析以及文学翻译的原则来阐述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的翻译方法。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课题来源
肿瘤的治疗是一门综合工程,通过手术、放射治疗、内科治疗等手段相互合作,才能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然而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抗恶性肿瘤药物会产生耐药性,是这是肿瘤化疗效果低或者无效重要原因,也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国内外研究者迫切的需要可以降低抗药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研究抗肿瘤药物的新发展和实际应用中该如何提高抗肿瘤药的疗效。从而在临床上提高对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使其合并用药时,毒性不相重复和不相交叉耐药。把握抗肿瘤药物的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
1.2.2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抗肿瘤药物与其他医疗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抓住未来抗肿瘤药物开发的新趋势,研究出适应当今考肿瘤药物开发的新靶点和抗肿瘤药的国际市场。
2、国内在该项研究的现状以及分析
2.1国内在抗肿瘤药研究现状
我国看肿瘤药物的研究工作近些年发展迅速,2001年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肿瘤药物药理学的申请项目达到40项,已经成为了药理学中申请项目最多的分支学科。重点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开发和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向,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深入讨论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等等,居多数是支队实体肿瘤,例如:肝癌、肺癌、鼻咽癌。但是我国目前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几乎是仿制药物,因此1993年我国开始对药物授予专利和符合条件的药物给予政府保护后,仿制国外抗肿瘤药的情况才得以降低。而国外在此时开发新品种较多例如长春瑞滨、替尼泊苷、雌莫司汀、亮丙瑞林等,因为专利权问题,我国在临床使用时,只能采取进口,在临床使用依赖性非常强。尽管如此,但是危害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治疗没有达到满意效果。
2.2分析
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让肿瘤本质逐步明朗化;大规模选择、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发明以及应用加速了考肿瘤药物的发展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3、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3.1主要研究内容
当今康中药物的发展趋势、主攻对象、肿瘤发生发展如何寻找新分子作用点(霉、受体、基因等)、新技术的应用与结合。
3.2创新点
3.2.1抗肿瘤作用的靶点新方向与相适应的抗肿瘤药物新品种的手段。
3.2.2重点讨论基因治疗对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作用和开辟前景。
3.2.3题材新颖
跟随国内外最新要求成果,药物研究发展动向,实体肿瘤的要就方向,新药物的特点作用,符合我国药物研究发展方向。
4、研究方案、预期目标
4.1研究方案
4.1.1文献资料
【1】《肿瘤药注射剂相关知识讲义》
【2】《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中华中西医杂志 作者:赵宝泉,赵再双(20060719)
【3】 陈治宇.抗肿瘤新药—培美曲塞.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43.
【4】 李尘远,刘艳华,李淑华,等,玉竹提取物B对人结肠癌CL-187细胞的抑制作用.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1):40-42.
【5】 韩建勋,吴军正,李焰,等.8-甲氧基补骨脂类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14(4):286-287.
【6】张中桥.补骨脂素可有效治疗乳腺癌.中国肿瘤,2000,9(12):567.
【7】 谢珞琨,邓涛,张秋萍,等.半枝莲提取物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2):115-118.
【8】 单保恩,斯重阳,张金忠,等.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癌变、畸变、突变,2004,16(4):203-206.
【9】 张卿,高尔.薤白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5):347-349.
【10】 钱士辉,王倩先,亢寿涛,等.陈皮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67-1170.
【11】袁淑兰,王修杰,魏于全.丹参酮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丹参酮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癌症,1996,15(6):408-411.
【12】NCI正在研究中的细胞毒类抗肿瘤新物质
【13】临床试验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14】联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原则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作者:王易
【15】 Van Cutsem E,van de Velde H,Karasek P,et al. Phase Ⅲ trial of gemcitabinc plus tipifamib com pared with gem crtabinc plus placcbo in advanced pancrcatic canccr. J Clin Oncol,2004,22(8):1430-1438.
【16】 Matsumoto G,Shindo J.Cancer therapy by wWW.fGdxw.cOm ene therapy with angiostatin.Drugs Today(barc),2001,37(12):815-821.
【17】 Sledge GWJ,Miller KD.Angiogenesis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Curr Probl Cancer,2002,26(1):1-60.
【18】 Toppmeyer DL,Gonder M,Much J,et al. A phase I and phamacologic study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imastat and paclitaxel in paticn ts with advance malignancy. Mcd Sci Monit,2003,9(8):199-1104.
【19】 Herbst RS. Targeted therapy using novel agents in the teatment of non-small-cell,ang cancer.Clin Lung Cancer,2002,3 Suppl:30-38.
【20】 Herberl H,Louis F,William N,et al.Bevaci
zumab plus irinitecan,fluorouracil,and leucovori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2004,350(23):2335-2342.
【21】赵浩如,李瑞,林以宁,等.白花蛇舌草不同提取工艺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6):510-513.
【22】宋景贵,肖正明,李师鹏,等.柴胡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和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99-301.
【23】 单保恩,斯重阳,张金忠,等.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癌变、畸变、突变,2004,16(4):203-206.
【24】张卿,高尔.薤白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
4.1.2对比分析
4.1.2.1国外内外权威抗肿瘤药物研究中心的数据和成果分析,找出我国研究的长处与弊端
4.1.2.2通过数据分析出现在肿瘤病因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4.2预期目标
4.2.1通过抗肿瘤药物研究三个阶段和分析,对未来抗肿瘤药的新发展进行展望
4.2.2对抗肿瘤药物新方向研究进行可行性预测
4.2.3抗考肿瘤药物的新发展进行与我国研究现状进行结合的方法,提出新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战略
5、难点与困难
5.1难点
5.1.1抗肿瘤药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动向,基因药物的研究方向
5.1.2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战略
5.1.3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5.1.4抗肿瘤药物新发展模式
5.2困难
5.2.1国内抗肿瘤药物几乎是国外抗肿瘤药物的仿制品或者复制品,可研究的国内抗肿瘤药物数据和文献并不多,并且疗效和耐药性非常明显,分析价值不大
5.2.2抗肿瘤药物试验成果公布不多,很多是保护文件无法查阅
5.2.3抗肿瘤药物的合并使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