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分析报告范文
投资分析报告范文(一)
一、背景介绍
一般以前言形式或首段内容介绍市场环境和背景环境情况,包括定期报告中的行情走势回顾或交易情况描述(合约或合约间的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变化以及市场动向的描述分析),不定期报告中经济背景和市场形势小结、市场机会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向的描述。
二、当期要点关注专项分析
定期报告中的市场成因分析和当期热点因素的点评,不定期报告中的必要性分析和意义阐述、新公布数据和突发事件的分析。
三、市场潜在重要利多/利空信息汇总和影响分析
国际市场信息包括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政治经济局势、供需平衡表因素(产能、需求、库存和进出口变化),天气和物流因素,以及国外相同品种期货市场的变化等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市场信息包括国内财政金融政策、现货市场产销格局、供需平衡表因素、币值、进出口数量和成本、相关品种之间比价关系变化等国内因素。
四、综合分析
行业品种分析,上下流产业链分析,数据采集及核心数据库的动态更新,统计计量模型分析及其校验等。
五、技术分析
价格走势图及其连续图,趋势和形态,关健价位和反转信号提示等。
六、结论及建议
落脚到期货投资的实用上和研究问题的解决上,包括后市展望、问题解决方案、应对的交易策略的投资建议以及可行性分析、投资机会分析和风险收益分析,投资计划(入市依据和价位,建仓比例和步骤,目标价位,止盈止损价位)等。
七、风险条款
后备资金安排,应急预案,止损条件,修正方案;报告适用范围,传播限定;分析师介绍和免责条款等。
投资分析报告范文(二)
一、项目概要:
(1)投资项目:上海商品期货燃料油0902投资
(2)投资总额:10万元(RMB)
(3)项目运作时间:2008年10月底至2009年1月底
(4)投资收益及风险:理论利润12万元;风险亏损1万元。
二、参与投资的基本理由:
1。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原油是现代文明无以替代的重要战略和重要生活物资,原油价格自2008年8月突破148美元/吨的历史高位,标志着油价见顶整理。从长远来看,在未来两三年之内替代能源还无法取代原油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根据美国原油长期的走势分析,在未来三到四个月之间,随着冬季的来临,(fwsir)季节性的原油消费旺季到来,将会更加刺激油价的上涨。我们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际油价将会有一波投机性的上涨行情。价格目标将会突破4709元。目前原油期货价格为4226元。
3。虽然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但市场已经把该消极因素消化殆尽,而且国内燃油价格一直与国际脱轨,上涨幅度一直偏小,再加之通货膨胀的因素,目前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价格正处于底部反弹行情,依据技术分析,其上涨近期11月中旬目标价位4709元。
三、投资操作和收益:
在2008年9月底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选择燃料油主力月合约进行交易,中期目标价位为上涨至4500元/吨,在3401-3511元附近的价位多头开仓10手(约占资金量30%),一旦操作方向正确句持仓不动,做长线交易。止损价位为元时,假如价格下破此价格,就平仓出局观望。
预计在2009年1月份将会上涨至4700元/吨的水平。此时可以全部平仓了结合约交易。
理论上的投资收益为:(4700-3500)*10手*10吨=120000元
理论上的风险损失为:(3500-3400)*10手*10吨=10000元
四、投资方案的评估:
此次专项投资预计时间为4个月。
投资收益为12万元,收益率为120%;
投资风险为1万元,损失率为10%。
风险收益比为1:12,比例是符合投资控制的。并且,在有风险时仍有补救的方案。
投资分析报告范文(三)
一、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2011年,我国服装行业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产业发展环境,产业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产业发展压力。而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内需的平稳快速增长将为服装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产业结构调整全面铺开,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快速推进,产业升级将再上新台阶。
未来10年,是我国服装产业朝着国际领军地位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30年已经为行业加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意识到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发达国家服装产业实力并未削弱,在品牌创新、价值创造、市场掌控等高端软实力方面,我国服装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感、紧迫感,沿着正确的产业升级方向,牢牢把握正在到来的产业大发展机遇期,努力缩小国际差距,确立更高的国际竞争地位。
二、服装行业核心竞争力:
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
(1)决策竞争力(2)组织竞争力(3)员工竞争力(4)流程竞争力(5)文化竞争力
(6)品牌竞争力(7)渠道竞争力(8)价格竞争力(9)伙伴竞争力(10)创新竞争力
三、服装消费趋势分析:
1.服饰消费连续5年居城市女性开支之首
衣、食、住、行,“衣”排首位,原因何在?或许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妇女杂志社等单位发布的“20**~2011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能在数据上作出回答。
调查显示,20**年城市女性消费以“服装服饰”为最大一笔开支,稳居消费榜首(这一“榜首”地位已连续五年),排在其后的分别是旅游、健康和与车相关的支出。
调查还显示,中国女性更加青睐国内服装品牌,在城市女性购买的最贵的一件(套)服装中,选择“国内品牌”的居首位,达到49.3%;选择购买“国内品牌”和“合资品牌”的超过六成;城市女性对国际品牌的认知度与城市国际化程度相关,选择国际品牌比例较高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大连、上海。在美丽消费持续增长的数据中,女性消费中购置服装、服饰是永恒的主题,今年前10个月,96.8%的被访者有服装、服饰消费经历。为自己购买服装的平均开支为4267元,为全家购买服装的平均开支为8793元。被访者为自己购买最贵一件(套)服装平均为1390元。
此外,网购成为女性重要的购物方式之一:20**年参与过网购的被访者达70.8%,上年网购比例仅为42.3%。参与网购的北京被访者达90.7%,位居10城市之首。18~30岁被访者网购比例最高,51~60岁的被访者中有39.8%的人参与网购。
2.电子商务消费爆炸式增长
宣称打造“平民时尚”的服装电子商务领袖VANCL则抓住了大众消费这个主流,在短短几年内销售突破20亿,成就了一个服装行业的神话。网络购物之所以兴起那么快,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消费者在“逛”网店的时候比逛实体店有更多的商品可供选择,可以轻松地货比“百”家,省时;第二,网络购物可以通过互动和搜索,了解更多有关品牌和商品的口碑,以此做出更准确的购物决策,省心;三是网络销售的商品由于没有了渠道、促销等成本,所以会比实体店的商品更加优惠,即所谓的省钱,截至20**年,中国已有4.2亿互联网用户――是印度互联网用户的5倍多,比美国的互联网用户几乎多一倍――新的用户还在以每个月6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大约一半的中国城市人口在使用互联网,而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也达到1/7。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城市用个人电脑上网的普及率将会达到66%,与如今西欧的水平相当,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则会翻一番,达到近30%。城乡加起来,中国将会有超过7.5亿互联网用户。如此庞大的消费者基数是互联网销售飞速增长的基础,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消费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销售模式,而服装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必将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五、服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急需扩宽渠道的商家,网络营销的强势推广性都让他们欣喜不已。纵使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某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人数还能够达到325万,交易额为20多亿元额。网络上直观地服装搭配展示和方便的海量货品查找都吸引住了现代消费者。而依靠网络经营节省下的渠道成本这个优势,也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后了网络销售之路,各种形式的网店如春笋般冒出。
不过当各种网店形式纷纷出现的时候,网店自身也在经历严酷的考验。在诸多的选择中,形同网络集市的淘宝网、打价格牌的网上折扣店、消化库存商品的'网上批发店似乎是目前大众更为认可和接受的服装消费方式。然而这几种电子商务形式之中能够专注品牌营销,并向消费者提供品牌服装商场功能的电子商务业务还是凤毛麟角。当然更不用说提供服装商家在营销过程中的各种功能转换了。
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这是每个有头脑的商家都明白的事情。在诸多商家纷纷展开网店业务的同时,诸多先行者们也感受到了危机。选择更好的,能在每个方面流程都进行融合,提高自己的效率的电子商务形式成了他们的努力目标。于是,许多知名的服饰品牌已经开展了新的电子商务计划,并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平台:美国贝克曼、英国伦敦品牌JUSTYLE以及欧洲知名的时尚男装玛萨玛索等等。这些服饰品牌背后的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同时也是最大的服务商ShopEx通过自己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各种优点。
如今传统服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是必然之势,因为他们担心自己落后。所以才会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才能让企业的将来在网络市场中没有盲点。
六、宏观环境下对服装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的服装行业,总体感觉是不利因素居多。例如原辅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制造成本甚至运输成本都在上涨,几乎服装产销链条中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上涨,这些不利因素已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服装行业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物价水平全面上涨,居民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初级产品的比例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给企业带来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服装消费需求减少
服装不是生活必须的初级商品(如食品),当通货膨胀时,对于中低收入的居民来说,消费必然会更多的集中于初级食品,而不是服装。经济增长放缓,很多企业面临倒闭、搬迁的困境。很多企业开始大面积的裁员、减薪。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再加上对经济前景的不乐观预期,消费者无疑会减少对服装消费的支出。
国家政策对中国服装业的影响
新劳动法的实施,迅速提高了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毫无疑问,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规范了企业在雇拥、工资、保险、补偿等各方面的行为,更大程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但也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新劳动法实施后,企业增加支出的工资、福利和相关费用将使服装企业的用工成本提高20?40%,企业认为不堪重负。
七、宏观环境下对服装市场的影响
市场的微观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是可以被服装零售商所控制的,包括供货商、制造商、市场中间商和消费者。这四个因素像一个环状一样相互作用,消费者对商品的反馈对于企业是相当重要的。企业要想彻底开发中国服装潜在的市场;必须实现有效的运作,需要台理分配自身内部的资源。
营销渠道
服装零售商们如今采用了不同的营销渠道,包括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等。营销模式也发生了三个步骤的演变第一步、从引厂进店到“承包经营;第二步、从”商企联销”到“直营专卖”;第三步、从特许加盟“到“直销连锁并且从注重外部营销转一内部营销进而讲求整体营销。
除了这些传统的零售模式,中国的网上零售尽管在1998年以前还未出现,但是正在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可是,由干个人电脑价格的下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内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网络。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1997年末网络用户数量为60多万,1999年中上升到400多万,2000年已有超过10000个网站和29000个以结尾注册的域名,其中77%为商业域名。
节能投资的分析报告
中国是节电技术的一个新的市场
快速的成长和市场的变革推动了对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的需求的增加,以帮助中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其能源需求。工业部门是进行节能投资的一个特别有前途的领域,因为许多企业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旧设备和工艺。新的建筑和设备对节能技术也是需要的。在中国做生意的障碍是很大的,但只要一个公司建立一个长期的业务发展战略,障碍是可以克服的。有兴趣的公司可对这些投资机会进行调查,手段当然很多,比如利用那些为在中国经商而建立的大量组织、服务机构,还可以从一些重大的事件入手调查。
市场状况:市场的压力、电力短缺、资金短缺以及环境的变坏已为外国公司带来极大的商机,使他们有机会在节能技术方面来分享庞大的中国市场。
最初开始于1978年的市场改革,戏剧性的削弱了国家计划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国有企业所占全国工作总产值由1980年的76%下降到1994年的34%,国家分配的商品由1979年的65种缩减为1995年的14种。在重工业和通讯以及运输领域的价格控制作用已削弱。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尽管少数几种关键项目,如谷类、棉花以及石油产品的价格仍在国家的控制之下。中国正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和配额,以及向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转变,来努力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准保持一致。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停止向煤炭工业发放每年高达2.3亿美元的补贴。煤炭价格1993年在许多地区开始急剧上涨,1994年价格下调后,仍继续上涨。据政府报道,许多煤矿在1995年已开始盈利。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改革在前进了两步后又退回了一步。在宣布了几条措施后,石油市场在1992年开始开放。1994年夏季,政府改变了方针,重新由中央统一管理价格和销售渠道。1994年春季,为了防止社会不安定,政府逐步对居民用煤和用气售价实行控制。电价仍是大幅度调节了的,在多数地区,电价现在比燃料价格上升得快。
通过改革,中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8-9%的速度连续增长。尽管80年代能源使用的增长速度只有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中国的主要燃料--煤炭的价格,从1978年到1995年仍翻了一番。1995年的原煤产量达12.8亿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含碳矿燃料的生产者和用户。难怪现在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者。这些环境问题由于从生产、运输到最终使用的整个能源系统的低效率而加剧。
此外,部分是因效率低,电力生产没有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经常性的电力短缺降低了生产率,并导致生活的不便。问题是如此普遍,以致许多地方报纸象预报天气一样发出计划性的停电通知。电力部计划从1995年至本世纪末到少增加200GW至300GW的装机容量,即平均每年增加24GW。当然,中国无论是建造大型电站的能力还是资金,都不足以完成如此巨大的扩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急于想吸引国外资金用于电力领域投资。
当然,政府也很清楚节能在改善与能源相关的经济和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早在1980年,国家便开始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提高关键能耗工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提高所有工业用电机、风机以及泵类的能源使用效率。90年代,政府的目标已将节能投资的责任由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由大制造商转化为一个出租协会。1993年,CECIC的贷款加上地方政府的资金补充,共有3亿美元,每笔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投资的一部分。
政府已公布了能源标准和一系列附加的节能条例,它们已收录在中国的《节能法》草案中。如果这一法律获得通过,许多地方节能技术服务和监测中心将授权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政府报告。严厉的立法将加强对节能的需求,这一需求由于现有的节能条例和市场以及环境的压力而有了较强的增长。
国外的技术和投资可在满足中国的节能需求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自从1978年中国开放以来,国内已成立了240,000家外资企业。直接的国外投资在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国家的总产的10%。外资企业现已占了超过中国总的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1992年,美国在中国能源和电力上的总投资达7.74亿美元。
机会范围:
由于经济和政治力量的综合作用,以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节能的需求。由于经营困难的公司允许破产,幸存者更愿意投入先进的技术,如工业过程控制、凝汽阀以及高效电机、锅炉和炉窑,这些将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电价的上升使得使用效率和热电联产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尽管以低的、可控制的价格传送暖气在多数地方仍是一个重要障碍,市场政府面临着通过改善区域采暖系统来减少污染和费用的压力。外资宾馆和办公大楼开发商通过采用节能灯具、恒温控制系统和装置以提高能源使用。请理解随着中国消费者可随意支配的收入的增长(暂且不考虑电线容量的限制)也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用电器具,因为通过减少维护和电费,比竟可以节省金钱。
改善工业设备和工艺:
中国的工业领域为国外的节能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机会。目前,中国工业消耗的能源超过能源总是的三分之二。非国有工业产量份额已显著增长,但由于国家控制着许多重工业领域,它仍是主要的能源使用者。
对国有企业能源使用的研究表明,如果将中国现有的过时的设备和工艺立即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来代替,将能源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国具备现有的能耗总量上节省40-50%能耗的技术潜力。当然如此彻底的设备改造是不现实的,这一数字只是作为一个有用的技术参考点。
一个对中国锅炉和炉窑的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通过工业设备改造而实现节能的潜力。中国的锅炉每年消耗8.6X1015Btu(9.1X1018焦耳)的煤,约为最终使用能源的三分之一。如果锅炉的效率由现在的平均65%提高到发达国家所达到的平均80%,每年可减少能源浪费1.6X1015Btu(1.7X1018焦耳)。
工业炉窑大约消耗中国最终使用能源的四分之一。由于中国使用的炉窑的低效率,工业加工比如钢铁和玻璃生产以及铜的冶炼所消耗的能源比初级加工要多25-110%。如果中国的炉窑提高到先进水平,中国将减少炉窑能耗的大约40%,或每年减少2.7X1015Btu(2.9X1018焦耳)的浪费。
根据地球环境研究所提供的案例研究,多数的工业能源使用的改善是经济可行的,多数情况下的投资回报率都是很好的。
上面陈述的节能潜力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它们多数使用低效、高污染的二手设备,由小型、低效的电站供电。甚至,许多地方的乡镇企业投资规模还是技术的先进程度均段于国有企业,为高经济回报的节能投资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市场。
降低高效率电机的花费是国外投资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区域。中国的制造商已生产也一系列称为YX系列的高效异步电机。然而,YX系列电机由于采用了更昂贵的材料,其成本比低效的Y系列电机要高出50%。尽管用一台YX系列电机更换一台Y系列电机的费用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收回,然而,许多电机用户却不愿意支付较高的初始费用。中国的高效率电机制造商也许愿意允许国外的技术或者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以提高他们减少材料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的能力。
国外投资对促进钢铁工业使用废气也是必要的,高炉产生的含一氧化碳丰富的废气可用来低成本发电,且可减少工厂产生的污染。例如,一个6MW的发电厂的投资成本约在1500-2500万元,由于使用废气,不需要燃料费用,每年可发电36GWH。假设电价为0.6元/KWH,生产的能源价值将高于2000万元,可让工厂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收回投资。中国已有8家钢铁厂有兴趣采用这一技术。
认识到中国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所存在的潜在的机会,一些美国公司已始了这一领域的业务。例如,有一家领先的美国控股公司已与一家中国的石化公司合作,采用过程控制改造其炼油厂。一家美国凝汽阀公司与一家领先的中国机械公司合作,改善许多工业应用蒸汽系统的效率。在第三个案例中,一家钢铁工业相关公司在财团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寻求钢厂的节能改造机会。
热电联产:
1993年,联合产热和发电,即大家所知的热电联产,估计几乎占了中国热力发电装机容量的12%。80年代,中央政府支持发展热电联产,因为这一下子解决了几个问题:供电量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环境得到保护。小规模热电联产的任务现在转移到了省级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领域,在这方面产生了对国外投资的需求。
热电联产的技术潜力在中国北方和东部省份发展得最快,因为这些地区冬天气温低,工业比较发达。然而,突然兴旺起来的南方沿海省份也同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那里需要的电能和制冷的空间更大。在能源短缺的地区,新建的工厂要比同一电网供电的当地用户付更高的价钱。实际的价格通常由发电厂和当地政府依实际情况协商而定(售热通常是不允许的收来源,因为政府严格规定采暖价格)。
纺织、食品、机械、造纸、炼油和化肥工业尤其是发展热电联产的强有力的选择。企业内部的热电联产部分似乎是最有利的项目类型。小地区的热电联产设施是次于大型中央热电联产工厂的好的改造项目。大型的系统趋于更昂贵,因为热传输系统估计在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更高些,建造的周期也更长。而且,政府控制电和热的价格制约了大型项目在投资方面的有利性。
当一些外国公司表示对在中国投资热电联产感兴趣时,1996年6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能源国际与中国热电联产协会将潜在的中国和美国的合作伙伴如集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一个热电联产专题讨论会。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