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
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
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
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
……”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
“……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在行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技巧: (一)比衬 有些事物和道理比较抽象、深奥,读者不易理解。作者这时就可以找出一些与表现对象相类或相对的、比较浅显、具体、为读者熟悉的比衬对象,将它与表现对象相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所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就会得到通俗、明白的反映,读者也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这段文字“原子真是小极了,……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小的一点儿。”就用了比衬手法把原子的“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比喻 比喻与比衬不同。比衬的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有某种共同点,而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只有某一些相似之外,比喻即是将这两种有相似之处的对象,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显示真正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
但要注意,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通常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一般的抽象道理,用熟知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喻高深的道理。
如“就。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
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
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
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
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
……”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
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
“……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除了这些技巧之外,在行文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技巧: (一)比衬 有些事物和道理比较抽象、深奥,读者不易理解。作者这时就可以找出一些与表现对象相类或相对的、比较浅显、具体、为读者熟悉的比衬对象,将它与表现对象相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所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就会得到通俗、明白的反映,读者也就容易理解多了,比如,这段文字“原子真是小极了,……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小的一点儿。”就用了比衬手法把原子的“小”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二)比喻 比喻与比衬不同。比衬的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有某种共同点,而比喻的两个事物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只有某一些相似之外,比喻即是将这两种有相似之处的对象,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形象地显示真正要表现的事物或道理。
但要注意,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通常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一般的抽象道理,用熟知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喻高深的道理。
如“就。
开头: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给人以理性和智慧,帮助人们告别愚昧,摆脱迷信,走向文明。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各方面,科学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依靠科学发展,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文明进步,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结尾: 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的发展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的真理在我们心中,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文明;带领着人类迎来新的文明曙光。
开头: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给人以理性和智慧,帮助人们告别愚昧,摆脱迷信,走向文明。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科学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和思维等各方面,科学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科学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依靠科学发展,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文明进步,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结尾: 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的发展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的真理在我们心中,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文明;带领着人类迎来新的文明曙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