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鹮:别名,为鹳形目、鹮科、彩鹮属鸟类,原产于非洲、欧洲南部及亚洲部分地区。我国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有分布。野生于浅水湖泊、沼泽、河流、水塘、水淹平原、湿草地、水田、水渠等淡水水域,有时也到海边河流入海口和其他海域。1766年命名。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体羽大部为青铜栗色,嘴长而下弯,呈黑色。叫声为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的叫声。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喜结小群,白天活动和觅食,晚上飞到离觅食水域较远地方的树上栖息。多成直线排列,或编队飞回共栖处,常与白鹭及苍鹭混群营巢。两翅煽动较快,滑翔技巧亦很好,善飞行,通常飞行距离较远。已濒临灭绝。
彩鹮形态特征 >
体长48-66cm,翼展80-95cm,重480-800g。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颈、上背、肩和最内侧翼上覆羽色深,富有栗色。体羽多为红褐色,头顶、头侧、颏、前喉等均具紫绿色光泽。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绿色光泽。飞羽黑色,尾羽黑色,基部具缘色光泽,其余部分具紫色光泽。腋羽和尾下覆羽深紫色,体下余部羽毛栗色。虹膜灰、褐或斑灰和褐色,眼周和脸裸露皮肤非繁殖期紫黑色,繁殖期脸为淡蓝色。鸟喙深铅色或铅褐色。跗蹠与趾黄褐色,膝部青铜色。
彩鹮生活习性 >
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出到尾羽的后面,主要靠两翼鼓动,但其间也进行滑翔,飞行时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长的V字队形飞翔。有时飞得很高,然后又头朝下的急剧落下。
彩鹮饲养方法 >
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蛙、蝌蚪、小鱼、蜘蛛和小蛇等小型脊椎动物,通常单独或成小群觅食。觅食时一边在水边慢步行走,一边将长而弯曲的嘴插入泥地或浅水中探觅食物,或者捕食所看见的表层食物。有时为了探觅水底食物甚至将整个头部完全浸入了水中。有时也跑动追捕食物。
彩鹮雌雄分辨 >
幼鸟体羽主要为暗绿色,无光泽,头和颈灰褐色,脸有白色斑点,头和颈具白色条纹,头顶上面有一小的白斑,下体褐色,微缀有铜绿色,嘴有粉红色逐渐变为暗色,脚暗灰橄榄色。虹膜暗褐色。
彩鹮繁殖方式 >
在春季成群营巢于低矮的树上,巢主要由枯枝或干芦苇茎和叶构成,巢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每窝产卵2-6枚,通常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蓝色。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雄鸟主要在白天孵卵,晚上则由雌鸟孵卵,孵化期为21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亲鸟通常回到巢中后将食物吐出,或由雏鸟将嘴伸到亲鸟的喉囊中啄食。雏鸟大约在25-28日龄时可以离巢飞翔。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