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鳽:别名海南夜鳽_白耳夜鹭_海南虎斑鳽_海南虎斑鸠,为鹳形目、鹭科、夜鳽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中国,偶见于东南沿海地区。野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密林、山沟河谷。1899年命名,无亚种。夜行性中型涉禽,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其中在海南为留鸟,其他地方为夏候鸟或旅鸟。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2021年被列为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特有鸟类,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因为极为罕见。它的生活习性非常特殊,与鹭科其他物种不同,不喜群居、不喜鸣叫,如幽灵般,毫无声息地飞来飞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海南鳽形态特征 >
体长54-56cm,重540-605克。体型和大小近似于鹭。眼先和胫下部裸露。站立和飞行时,颈部收缩,但没有鹭类明显。嘴黑色,嘴基部和眼先为绿色。前额、头顶、头侧、枕部和长长的冠羽均为黑色,眼后有一条白色条纹向后延伸至耳羽上方的羽冠处,白纹下面的耳羽为黑色,眼下有一个白斑。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虹膜为黄色,脚为绿黑色。
海南鳽生活习性 >
白天隐于密林中,夜晚活动,主要捕食溪流或水库中的小鱼。天黑前后飞出去觅食,天刚亮回巢休息。除了育雏期,一般中途不回来。出去觅食和回巢时间受天气和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有1-2小时的差别。至于觅食地点多为水质清澈、流速缓慢且水深20-50cm的河流浅滩中,也会在农田旷野或水塘觅食。在青嶂山保护区,它主要在瀑布水库周边几大片被淹废弃的农田中觅食,有时也会飞离保护区到距巢3公里以外的农田、水塘等区域觅食。
海南鳽饲养方法 >
它们一般白天隐藏,晚上出来活动,尤以晨昏活动最为频繁,但繁殖育雏期间,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觅食。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在滩地上和浅水区觅食鱼虾、小螺和昆虫等,在林中树上营巢。
海南鳽雌雄分辨 >
雌鸟体型较小。
海南鳽繁殖方式 >
选择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的溪流边的树上筑巢,浙江千岛湖是我国最大海南鳽繁殖地。在海南鳽的繁殖期,它非常惧怕人类打扰,一有异常响动,便将脖子伸得老长,警惕地张望着。它的巢和其他鹭科鸟类相似,均以筑巢地周围常见的枯枝搭成浅盘状,直径约为40cm。每窝卵为2-4枚。自亲鸟筑巢至雏鸟出飞,此鸟整个繁殖期约为4个月。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