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兀鹫:别名髯鹫_胡秃鹫_髭兀鹫_胡子雕_大胡子雕,为隼形目、鹫科、胡兀鹫属鸟类,原产于欧亚大陆内陆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分布于西北地区。非洲最南部也有少量分布。野生于海拔500-6000m山地裸岩、高寒草甸、干旱草原、荒漠等地区。1758年命名,共3个亚种。头和颈并不像秃鹫、兀鹫那样裸露,而具有黄白色的羽毛,羽色与众不同,眼睛周围有一圈又黑又长的眉状斑纹: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近危物种。我国1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世界上最凶猛的鸟类之一,飞行的能手,为了寻找食物,一天可翱翔9-10个小时,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可飞越7000m的山峰。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它的消化功能极为强大,可吞食并消化骨头。
胡兀鹫形态特征 >
体长1-1.4m,重3.5-5.6kg。头顶具淡灰褐色或黄白色羽毛,脸前被黑色刚毛,颏部长而硬的黑毛如“胡须”一般。眼先和嘴基亦被有黑色刚毛,蜡膜刚毛基部白色。上背、短的肩羽和内侧覆羽暗褐色,具皮黄色或白色羽轴纹,其余上体黑灰色或黑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尾长、楔形,暗褐色或灰褐色。下体橙皮黄色到黄褐色,胸部橙黄色尤为鲜亮,跗蹠被羽到趾或几乎到趾。喙呈钩状,脚握力强,爪子长而弯曲。虹膜淡黄色。喙灰色,趾铅灰色。
胡兀鹫生活习性 >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与其他猛禽混群,非繁殖季节,偶与高山兀鹫、兀鹫混群活动。常在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和翱翔,头向下低垂,眼睛紧盯地面,寻觅动物尸体。由于它嗜食腐肉和骨头,所以脚有所退化,但高而侧扁的喙变得格外强大,先端钩曲成90度,象钢钳一样。剥离大块的骨头厚,会在岩石上摔碎后来填饱肚子,这种习性非常独特。它视力很强,视网膜斑带区中央凹内的视觉细胞有150-200万个,远多于人类在相似区域的20万个。
胡兀鹫饲养方法 >
它们发现尸体后,并不立即上前,而是先是翱翔观察,然后落在50米以外的地方进行窥测,确认没有危险后,才一哄而上抢食,在几十分钟内即可将一具庞大的动物尸体吃得只剩骨头。主要以大型动物尸体为食,特别喜欢新鲜尸体和骨头。有时也猎取水禽、受伤的雉鸡、鹑类和野兔等小型动物。不与猛禽争抢食物,而是等在一旁等其他猛禽吃完后,才去捡吃剩下的残肉、内脏和骨头,最后打扫战场。
胡兀鹫雌雄分辨 >
幼鸟主要为暗褐色,上体具淡色羽轴纹,头颈多为黑色,颏部有黑色“胡须”。通常到4-5年时才能具有和成鸟一样的羽色,而在此之前下体逐年变淡,但直到变为成鸟前,下体一直没有变为棕色。
胡兀鹫繁殖方式 >
繁殖期12-5月。营巢于悬崖突出处。营巢为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其内衬以枯草,细枝、棉花、废物碎片、动物毛发等。每窝产白色卵1-3枚。孵化期55-60天。孵化工作由雌雄鸟共同承担,一般情况下,第二只雏鸟会在第一只破壳一周之后出壳,并且要比第一只雏鸟小很多。这只小雏鸟实际上只是较大雏鸟出现意外时的替补。在食物紧缺的年份,较小雏鸟有时会因缺少食物死亡,并成为较大雏鸟的充饥之物。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