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杜甫“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蒲松龄“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百花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苏辙《环波亭》“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赵孟兆“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郭沫若 “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 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 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
1、唐诗人杜甫曾两次来济南游历与书法家李邕宴饮于历下亭。留下了“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的诗句。
2、久居大明湖的蒲松龄曾留下了非常著名的诗句:”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写出了当年大明湖畔的这种非常景观
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4、《百花台》最为有名:“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挟全家与友人登上采莲舟,于清风明月间荡舟湖上,把酒临风,品荷赏月,是何等的风雅气概。
5、苏辙在齐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文,其中写大明湖的《环波亭》尤是上乘佳作:“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一首诗,把大明湖的旖旎风光和沁人心脾的闲适清凉描写得淋漓尽致。
1.《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2.《菩萨蛮 题李溉之词卷》
年代: 元 作者: 王沂
大明湖上秋容暮。风烟杖屦时来去。说与病维摩。可人秋水呵。自书盘谷序。和了停云句。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
3.《珍珠泉》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
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
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
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
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
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
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
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
乍如历海峤,鲛人捧出余,
又如对溟渤,三五显方诸。
作霖仰尧题,泽物留神谟,
我来值暮春,农夫正新畲。
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
安得符圣言,远近均沾濡。
4.《泛舟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5.《送程鹏翼赴山东运司经历》
年代: 元 作者: 柯九思
齐人富国书犹在,煮海为盐属县官。
千灶飘烟云树湿,万盘凝雪浪花干。
西曹儒雅声华旧,东郡司存礼数宽。
谈笑云霞公事了,大明湖上凭阑干。
1.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趵突泉诗》
2.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趵突泉诗》
3.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趵突泉》
4.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趵突泉》
5.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6.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环波亭》
7.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百花台》
8. 大明湖上秋容暮。风烟杖屦时来去。说与病维摩。可人秋水呵。自书盘谷序。和了停云句。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菩萨蛮 题李溉之词卷》
9. 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珍珠泉》
10.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泛舟大明湖》
1,《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元代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译文: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2,《游大明湖》明代 苏濂
风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译文:还是湖中的风景宜人,家家户户都是白板门。浮云离湖水越开越近,微弱的阳光反射到森林。
3,《刘函山招游大明湖》明代 王慎中
轻舟恣所往,适趣何必深。
译文:一艘小舟就可以随意前往大明湖,只要觉得有趣就不必太去深入。
4, 《游大明湖》清代 孔继瑛
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
译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苏堤一样,我住着拐杖走在这温暖的和风中。经过的亭子周围传来流水的声音,波浪汇聚在一起绕着城楼向着远处的山流淌。
5《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问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译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饮上一杯酒,昨天锦秀的的江水似乎还挂在眉间。晚上微凉划着船往东城去,水色渐暗荷花暗下来,前面像没有路一样。
1、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游大明湖》清代 孔继瑛
译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苏堤一样,我住着拐杖走在这温暖的和风中。经过的亭子周围传来流水的声音,波浪汇聚在一起绕着城楼向着远处的山流淌。
2、济南三月春光好,明湖绿静明如扫。——清·张元《明湖载酒行》
译文:三月的济南春色怡人,大明湖湖水碧波荡漾干净的就像扫过一样。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刘凤诰《咏大明湖》
译文: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树,一半的山城风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4、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问
译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饮上一杯酒,昨天锦秀的的江水似乎还挂在眉间。
5、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清·乾隆《珍珠泉》
译文:超越了众多的美景,汇聚到了大明湖,弯弯曲曲围绕着琼楼玉宇,澄澈的湖水倒映出窗上的雕饰花纹。
6、风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游大明湖》明代 苏濂
译文:还是湖中的风景宜人,家家户户都是白板门。浮云离湖水越开越近,微弱的阳光反射到森林。
描写夏雨荷的诗句有:
1、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明代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解释:秋天的明月象被露水洗过一般皎洁,月中的广寒宫也透出阵阵凉意,秋风吹起了诗人的衣带,放眼望去,繁华的城市已被秋意笼罩。
2、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清 李亚如《采莲曲》
解释:湖边藕田片片,藕丛中透出点点花的红色,且沥沥拉拉连在一起。
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解释: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4、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清代 石涛《荷花》
解释: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唐代 乐府《青阳渡》
解释:青青的荷叶覆盖着碧绿的潭水,鲜艳的荷花娇艳欲滴。
1、《趵突泉诗》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2、《大明湖》(唐)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3、《趵突泉》
(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4、《明湖曲》
余正酉
东风吹皱波粼粼,芦牙界破明湖春。风定湖光作明镜,群峰倒插青嶙峋。
5、《环波亭》
苏辙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6、白居易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7、赵孟頫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8、蒲松龄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大明湖畔:
现在哪个湖在中国最红?显然是济南的大明湖。不信去网上看看,遍地都是“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吗”的句式。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译文
1、泺水之源在此,可谓天下皆无,
平地涌出波涛,就如白玉之壶。
虚谷长久喷涌,耽心元气泄尽,
即使大旱年景,不怕东海干枯。
云雾蒸腾而去,滋润着华不注,
波澜声声而起,震撼了大明湖。
时时来到泉上,濯洗满身尘土,
仿佛冰雪满怀,使人性情脱俗。
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