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呃,推荐几句吧,其实申论最重要的还是角度,考官也不都是文学家,最重要的是理念清晰,逻辑顺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
捐起躯以有益于天下,君子所乐为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都是以前背的,写申论的时候也用过。不过还是那句话,文字雕琢不是最重要的,楼主记得一定要选好角度写哦!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 北齐 . 刘昼 )
呃,推荐几句吧,其实申论最重要的还是角度,考官也不都是文学家,最重要的是理念清晰,逻辑顺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
捐起躯以有益于天下,君子所乐为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都是以前背的,写申论的时候也用过。不过还是那句话,文字雕琢不是最重要的,楼主记得一定要选好角度写哦!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2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7.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28.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29.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3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3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13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34.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35.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3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3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3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3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4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1.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4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4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47.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48.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14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5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151.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52.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5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154.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15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56.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5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5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60.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含义: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申论的写作可以引用古诗句,并且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内容的出处也要运用引号进行标注。关键在于在引用古诗句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建议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看人民日报等,关注时政,多看时评、《半月谈》《求是》等杂志的文章,掌握时政热点。此外,还应加强对国家发展理念(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行政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等)的学习,以便灵活运用于申论文章的写作中,为文章增光添色。
第二,勤写勤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周计划,规定自己一周内做多少练习,每次做完,要注意总结,然后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重点复习。在此,建议你能够上中政申论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申论的练习,让专业老师为你批改作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多看政府公文与优秀范文,借鉴学习。申论写作可从模仿开始,然后再再模仿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元素,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第四,加重对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对应用文的考察越来越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注意答题技巧。可到当地公务员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等处查找,那上面有许多申论学习经验文章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己做练习的过程中应自己总结答题技巧,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