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三十五)
(唐)李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翻译】
东邻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频皱其眉,四部之人见了她的怪模样都吓了一跳。一个寿陵少年到邯郸学步,结果连故步也失掉了,徒使邯郸人嘲笑了一番。斐然子一曲虽然能哗众取宠,但却雕饰过甚而失去了本真。用三年的时间,在一个棘刺的尖上虽能雕出一个田猴,维妙维肖,楚楚动人,但徒劳费神,功成而无所用。像《诗经·大雅》中的《文王》等篇和《颂》中的典雅诗篇如今已很少见了。要是能够再遇到"邹中质"这样的对象,我也能敬到中的石匠一样,运斤成风,一展绝技。
李白此诗是阐述他诗歌创作理论主张的一首论诗诗。诗中运用了“丑女效颦”“寿陵学步”“雕虫篆刻”“棘刺沐猴”“屠龙之技”“匠石运斤”等六个典故。典故具有丰赡的内蕴,包含一个生动的故事,故而概括性强,表现力强。借助典故将抽象的诗歌理论阐发得简炼深透,且具有极可感知的生动性与抒情性。在典故运用的方式上,六个典故有明用、有暗用;有直述、有反问;有的只写明典故,有的将原典的本事加以概括(如"还家惊四邻")或发挥(如"笑杀邯郸人")。典故虽多,丝毫没有晦涩堆积之感。全诗之用典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风(其三十五)(唐)李白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蹦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翻译】东邻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频皱其眉,四部之人见了她的怪模样都吓了一跳。一个寿陵少年到邯郸学步,结果连故步也失掉了,徒使邯郸人嘲笑了一番。
斐然子一曲虽然能哗众取宠,但却雕饰过甚而失去了本真。用三年的时间,在一个棘刺的尖上虽能雕出一个田猴,维妙维肖,楚楚动人,但徒劳费神,功成而无所用。
像《诗经·大雅》中的《文王》等篇和《颂》中的典雅诗篇如今已很少见了。要是能够再遇到"邹中质"这样的对象,我也能敬到中的石匠一样,运斤成风,一展绝技。
李白此诗是阐述他诗歌创作理论主张的一首论诗诗。诗中运用了“丑女效颦”“寿陵学步”“雕虫篆刻”“棘刺沐猴”“屠龙之技”“匠石运斤”等六个典故。
典故具有丰赡的内蕴,包含一个生动的故事,故而概括性强,表现力强。借助典故将抽象的诗歌理论阐发得简炼深透,且具有极可感知的生动性与抒情性。
在典故运用的方式上,六个典故有明用、有暗用;有直述、有反问;有的只写明典故,有的将原典的本事加以概括(如"还家惊四邻")或发挥(如"笑杀邯郸人")。典故虽多,丝毫没有晦涩堆积之感。
全诗之用典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邯郸学步: ①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② 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秉烛夜游: ①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② 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无心向、小庭幽院。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春去也,无人见。何处莺莺啼不断。探后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柳深处,有双燕。
秉烛夜游: 典故:《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书面意思是:夜间拿着蜡烛游玩,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邯郸学步: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舍本逐末:典故: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
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