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
1.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
2.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裴迪
3.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
4.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郎士元
【微风】
1. 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白居易
2.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白居易
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
4. 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杜牧
【弯月】
1. 半引弯弯月,微生飋飋风。——王周
2.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岑参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唐】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闻落叶 【唐】齐己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
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
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题落叶 【唐】司空曙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
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落叶 【唐】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 【唐】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陨叶 【唐】无可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
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
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叶落 【唐】吴融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落叶 【唐】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水槛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鹊踏枝 落叶》清 李雯
惨碧愁黄无力气,做尽秋声,砌满阑干侧。疑是纱窗风雨入,斜阳又送栖鸦急。 不比落花多爱惜,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昨夜小楼寒四壁,半堆金井霜华白。
《梦江南》清屈大均
悲落叶,落叶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落叶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流水迟。
《悲落叶》(北朝)萧综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落叶惊风处处飞 唐 杜牧 《中途寄友人》 2、落叶随风起 唐 韦应物 《拟古诗十二首》 3、落叶逐霜风 唐 元结 《石宫四咏》 4、高风初落叶 唐 耿湋 《雨中宿义兴寺》 5、落叶西园风袅袅 宋 欧阳修 《渔家傲·九日欢游何处好》 6、落叶乱风和细雨 宋 连久道 《清平乐·阵鸿惊处》 7、落叶风成阵 宋 陈允平 《点绛唇·眉叶颦愁》 8、笛里阑干落叶风 宋 仇远 《思佳客·日影扶花一万重》 9、风吹落叶填宫井 唐 刘禹锡 《荆门道怀古》 10、风翻落叶更飕 唐 贾岛 《上谷旅夜》 11、世界兴亡落叶风 李中 《登毗陵青山楼》 12、落叶风高 元 杨弘道 《六国朝 以上四库珍本小亨集卷五》 13、更落叶疏风 元 刘敏中 《木兰花慢 八月二十五日为仲敬寿》 14、回风卷落叶 明 刘基 《感怀》 15、落叶随风舞 元 王冕 《汶上 其一》 16、风前落叶纷可扫 宋 陆游 《早秋南堂夜兴》 17、散作霜天落叶风 宋 黄庭坚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18、落叶风中稻满场 明 唐寅 《东庄图》 19、风定小轩无落叶 宋 秦观 《秋日三首》 20、也知落叶风前拍 宋 白玉蟾 《蟋蟀二首》 21、木落叶栖风 宋 包恢 《金溪道中六首》 22、梦惊风落叶 宋 蔡戡 《即席和端约韵》 23、卧听高斋落叶风 宋 蔡肇 《次韵慎思贻无咎文潜诵诗》 24、落叶风扫溉 宋 陈宓 《谢朱宰赋南园二十韵》 25、独立萧萧落叶风 宋 方回 《悲歌五首》 26、风边落叶更纷纷 宋 郭印 《同神泉县尉游海惠院登三惠阁有怀汉州同官》 27、落叶风自扫 宋 黄叔美 《金塔》 28、霜风开落叶 宋 寇准 《宿江西寺》 29、暮角回风吹落叶 宋 李新 《铁山祠成二首》 30、风来已落叶 宋 楼钥 《即事》 31、风檐落叶仍唐桧 宋 丘葵 《过方广寺》 32、落叶鼓真风 宋 释大观 《偈颂五十一首》 33、金风吹落叶 宋 释智遇 《偈颂二十五》 34、落叶随风摧 宋 宋孝宗 《赐赵士忠二首》 35、空看落叶倚风飞 宋 王令 《悲秋》 36、野岸萧萧落叶风 宋 张耒 《初离山阳寄城中友人二首》 37、风惊落叶夕 宋 张咏 《郡斋秋夕》 38、近风落叶丹 宋 赵善扛 《题大安铺》 39、风前落叶随车满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 40、落叶随风笑此身 明 皇甫汸 《古意》 41、应催风落叶 唐 于武陵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42、落叶凭风扫 唐 方干 《镜中别业二首(一作镜湖西岛闲居)》 43、落叶逐惊风 宋 曹勋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44、风庭吹落叶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学士冬日私居事》 45、吹灯落叶风 宋 陶弼 《过思明》 46、萧萧落叶风 宋 喻良能 《九日诸暨道中示兴之》 47、霜风落叶小寒天 宋 郑刚中 《送季平道中四绝》 48、落叶满庭风满树 明 陈颢 《夜坐》 49、落叶满风寺 明 葛一龙 《送衲公之彭门兼寄实甫》 50、秋思争随落叶风 明 顾璘 《试院呈同事陶判府》。
1、【落叶】唐代: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风词】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又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3、【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4、【灞上秋居】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5、【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扩展资料:1、【落叶】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
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
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
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风词】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3、【水龙吟·落叶】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
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
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
“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
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
“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
“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
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
“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跟微风有关的诗句: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唐代-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微微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微微的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扩展资料: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黄花落尽清风瑟, 残枝枯舞月光寒。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5.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6.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7. 怨风多事吹沧海,怪雪无情扰素心。
8.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9.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10.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11.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12.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3.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14.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15.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6.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17.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18.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19.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20.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2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22.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23.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24.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25.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26.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2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2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9.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