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长竹犹带三分翠,老杏已开七成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赠汪伦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话翻译: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2、送友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白话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3、上李邕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翻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4、静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八阵图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话翻译: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1、《赠汪伦》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释义: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赠李白》杜甫(唐)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释义: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4、《采莲曲》白居易(唐)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释义: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观鱼潭》李白(唐)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释义:
在碧绿的小潭边观鱼,树叶飘落潭水透明清澈口鱼凡
跃出水面,被夕阳的余辉染成紫色,水面上处处荡起圆圆
的波纹。暮霭浮起,飘入竹林逐渐散去,秋天的月儿,照
得沙汀一片光亮。何苦吟着沧浪歌归隐江湖,这潭清水,
完全能洗涤我的帽缨。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3、《八阵图》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4、《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5、《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赠汪伦,黄鹤楼,如梦令,静夜思,从军行
1. 《赠汪伦 》
李白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如梦令》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4.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三”字的诗句有哪些?1.飞流直下三千尺2、三杯两盏淡酒3、转轴拨弦三两声4、采三秀兮于山间诗句原文:《望庐山瀑布》年代:唐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2.诗句摘自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宋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诗名里带三字的诗词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三章》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读昜堂边路,曾闻赤舄声。
心从画前到,身在昜中行。
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
不应永州月,犹傍雨窗明。
《书案上三种梅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人人共说梅花好,试问梅花好奈何。
到底物名嫌太甚,市区酒肆尽东坡。
《三月初晚晴寄高缙之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东风扫积阴,残雨不敢漂。
坏云裂裳帛,倒挂磴岭腰。
鸟影不作暝,夕阳明山椒。
安得上上头,风露永清宵。
《三三径》
年代: 宋 作者: 吴芾
种成松竹与江梅,杖履相过日几回。
莫谓个中三友足,也须更许老夫来。
《初夏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镃
芳歇红稀蝶懒来,潇潇风雷送春回。
绿阴如许无人看,软玉枝头已有梅。
《明月三五夜》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