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如下: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颜真卿《劝学》白话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创作背景: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
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南宋陆游《读书 》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时,时陆游到成都,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南宋刘过《书院》大意: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作者: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
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
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朝朱熹《观书有感》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读书》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4.《昌谷读书示巴童》唐代: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5.《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 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 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宋· 秦观《秋日》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清·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一、宋代 叶采《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译: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唐 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译: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三、唐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四、宋代:朱熹《劝学诗 /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五、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读书诗一首
赵安民 发布时间: 2006-06-20 02:47 来源:光明日报
近读徐雁教授为《旧书业的郁闷》所写的“编后记”中译引欧洲名句曰:“君闻新书出,开卷旧书读。”大概是劝人读书不要喜新厌旧,而要重视旧书的阅读。我很喜欢这句欧洲名言,觉得这十个字正好可作为一首五言诗的开首,我便要将其续成全诗。然而一时未果,只好放到一边。
后来,在我编辑的书法图书《行书经
典》校样上,看到了赵体行书《心经》墨迹时,在其边空所印赵的故乡浙江湖州古渡桥旧影下,读到描写此景的“风去桥亭古,雨来烟柳新”的诗句,桥亭与烟柳,一古一新,古建筑与新生物和谐相配,这不正是人间胜景的典型模式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是中国人的夙愿,这就是古人所说“天人合一”。受其启发,终于续得诗成,我将一古一新两个字拼成诗句“千年承古韵,万里步新途”,用以表达常言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或者就是古人说的“知行合一”、“知行并进”,今人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言之即学以致用,继往开来。当然这只是读书要义之一,古今很多人谈到读书的多种意义,此不赘述。
伦敦的查令街84号虽一度关张,然查令街还在;据说东京的神田町街还很兴旺;北京琉璃厂的书业也时见旧业新生……看来,只要有像我这样的旧书“发烧友”,旧书业便郁闷不到哪里去!《四书五经》、《十三经》等中国的国学经典古籍,更是流传数千年而长期为人传诵,自然是旧书、好书的典型。言归主题,将诗录于下,公诸同好,征求雅正。
君闻新书出,开卷读旧书;
神游八面景,意访百家儒;
故纸留香远,华章载道初;
千年承古训,万里步新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