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集灵台.其二》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8.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春远/ 春运》
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
10.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月夜忆舍弟》
颜色,拼音:[yán sè]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
杜甫: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瑶湾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中表示颜色的词是“黄”和“翠”。
2、原文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简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一、杜甫的'绝句'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分别描绘了黄、绿、白、青四种颜色。
二、原文: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翻译: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四、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杜甫的《绝句》中描绘的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以“黄”衬“翠”,以“白”衬“青”,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种色彩鲜明的景物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烘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渲染出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这一乐景与后两句的隐含的哀情形成鲜明对比。
2、《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透过窗户,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4、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
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