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唐·韩愈《答道士寄树鸡》木耳在这首诗中被韩愈赞誉为龙耳,可见韩愈对木耳的喜爱,树鸡则是木耳的古称。
除此以外其他诗人墨客也在自己的诗句中描写过木耳。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北宋·黄庭坚《次韵伯氏长芦寺下》唐安薏米白如玉,汉嘉栮脯美胜肉——南宋·陆游《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这里的栮脯指的就是木耳。蔬肠久自安,异味非所夸,树耳墨垂聃,登盘今亦乍。
——南宋·朱熹木耳(英文:agaric),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
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
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
能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可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黑木耳又名木耳、木蛾、树鸡、木机、云耳等,系营养丰富的天然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
我国人民采食利用黑木耳的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73年,戴圣者《礼记》就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芝栭就是指菇、耳。公元6世纪30年代,后魏末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这部古农学专著中,也曾介绍有关黑木耳的烹调食用方法。
1、《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唐代:韩愈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2、《题请息斋六言》宋代: 范成大不惜人扶难拜,非关我醉欲眠。
劳君敬枯木耳,恐汝见湿灰焉。3、《青县赠潘茂硕》年代: 明 作者: 袁宏道竹叶遮人吏,公移只坐销。
印床生木耳,廨含长蔬苗。贫邑多诗料,闲官有醉僚。
一城不数武,容得几科条。4、《和食蕨三首》宋代: 廖行之根荄蔓衍布山巅,一夕春雷引怒拳。
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5、《赞三十六祖颂》宋代: 释印肃迦那提波针投钵,深契无相心解脱。
辨因木耳再来人,巧幻不亏於毫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