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
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每日忙碌,其乐融融;他 手术中的吴孟超院士[1]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十里青山半入城 沈玄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作为一个常熟人,知道沈玄其人的可能不多,但几乎人人都知道“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的著名诗句。
头一句点出了属于吴地的琴川(“琴川”、“海虞”都是常熟的古称或别称)是自古以来就出了名的。第二句点明诗人在傍晚时分乘着船偶然经过常熟,面对常熟的秀丽景色,不由得诗兴大发。
接下来两句,即第三、四句,在律诗中被称为“颔联”,按格律必须“对仗”。常熟的风景胜迹很多,要用两句诗句来概括,只能选取最能体现常熟特色,即我有他无的景观来描写。
诗人选取了“琴川七弦”和常熟城墙跨山而筑,形成虞山“半人城”的特色景观两景来代表常熟风物,真可谓‘探骊得珠”、选准了代表性景物,还得用最精辟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作者能将这两个特色景观写成对仗工稳的颔联,足见花了相当功夫。
这十四字的两句诗句,也就成了描写常熟自然景观的千古绝唱。 诗的第五六两句,在律诗中称为“颈联”,按格律也须对仗。
这两句诗概括描写了常熟的人文景观。诗人选取了与“齐女”和“言公”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事物来描写,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齐女”,指春秋末年齐国国君齐景公的爱女,远嫁给吴王阖闾长子波,由于终日思念家乡而忧伤成疾,临终前请求葬于虞山之巅,以远望齐国。病殁后吴王如其愿。
齐女墓在什么地方,现有城内最高处辛峰亭和虞山之巅望海墩两说。不管何说为准,诗人乘舟从虞山下经过,望见山巅齐大墓而触发感想是肯定的。
在夕阳映照之下,芬女墓掩映在秋天的荒草之中,暗指常熟有悠久的历史。“言公”,指“文开吴会”的言子。
经过言子的故里,似乎犹能听到流传久远的弦歌琴声,暗喻常熟是文学渊远之邦。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当时正值中秋之夜,随着一轮皓月的冉冉升起,诗人在舟中一边赏月,一边吟哦诗句的美妙意境,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引入到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
诗的作者沈玄,字以潜,明代人,宣德年间曾征为医士,后当过御医。此人在历代诗人中并没有多么响亮的名气,但这一首过海虞,却让我们常熟人记得了他。
穹庐(qióng lú)名词:穹庐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毡帐,用毡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状似天,因而称为穹庐。
意思是: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出处:这句诗出自南北朝的《敕勒歌》。
原文节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