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灵,我出去寻找生活的美. ——题记
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里,从你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开始谱写:从那一个个小音符,你感觉到是美丽和温馨,不由得从心底去欣赏这充溢着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
我发现了美,生活的美。蜿蜒于群山中的万里长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巴黎铁塔是一种竦峙的美;丽江古城是一种典雅的美;威尼斯水城是一种浪漫的美;波浪滔天的大海是一种浩瀚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
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了季节更替的轨迹,夏季收起她色彩斑斓的行囊,留给了我们满眼金黄的美丽.我站在溪边,并不想惊动水里游动的小鱼,更不想打破那一泓宁静的美好,只想慢慢地感受阳光倾注于我血液中的活力。这时,美就在我身边环绕,那时大自然的美丽.
来到宽敞的校园,青春就在这里横冲直撞,他们在打篮球,她们在荡秋千,飘开的裙脚倾诉着青春的飘逸.一福秋日青春图.率真的青春之美,鲜艳的青春之美,在我的眼前尽情绽放,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莲,这是青春的美丽.如果我可以选择青春的位置,我希望让它至于生命的最后,因为这可以使生命永远在哪个灿烂的季节中定格. 踱步走国老师的窗外,亲爱的老师,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家中的亲人和孩子都等着您呢.您就别为我们费心了,多么好的老师,多么美的景象啊!
踏着夕阳的余晖,我又回到了家.楼道里亮着灯,这肯定是爸爸怕我不敢进来而专门为我开的灯,还没进门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我无以回报,你们是普天之下最美丽的人,你们倾注在我身上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最美的爱.
生活,就是如此的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美却是无处不在,这就恰到好处地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文章里出现过的哦~~~
初三的 初三的
以一句古诗写的作文 : 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飘飘,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人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22岁便考中进士的苏轼怀揣着令欧阳修也“不觉汗出”的才气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与政治抱负,他直言陈谏,要求革除弊政。
“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更以一句“豆叶几时黄”道出了心怀天下的胸襟与“猛志逸四海”的拳拳报国心。 然而生性率真放荡不羁的他并不能得到朝庭的重用,反而被一群官场上的奸佞小人陷害,弹劾入狱,最终酿成“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苦难可以沉沦人,却也可以成就人。 “ 缺月挂疏桐,缥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的,黄州的赤壁给苏轼从高峰到低谷的落差,苏轼回赠以淡然,他躬耕于荒地,筑茅屋,体会大自然的原始意味,自得其乐,独享这份难得的恬然与淡定。
于是在赤壁,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赤壁那浩荡东去的大江,洗去了苏轼原有的光环,苏轼回以一份超脱。
他拄竹杖,履芒鞋,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回首向来萧度处”,只愿“也无风雨也天晴”。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赤壁上那一片赤红色的陡峭石坡隔绝了外界的嘈杂,而就在这里,苏轼成熟了,成熟了这灭寂后的重生。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外界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正因如此,赤壁注定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继往开来的对话。 是的,苦难没有磨去他的才情,反而使他成就了一种人格,这种人格“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是一种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宽厚的人格,是一种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人格。
他并非居住于山坡上,而是居住在自己的人格里。他在翁牖绳枢中体验生之快乐,在颠踬的人生中保持活的尊严,在喧嚣中找到宁静,在荒凉中找到绿洲,在人生坎坷中,在生命不堪承受的苦难中,他一蓑烟雨任平 生! 600字。
案例一: 李某,女,现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
初中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2004年7月以683分(分数线633分)的优异成绩升入某重点高中,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正如该生自己述说的:“进入这所重点中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我对此感受很深。
我从进校门的那一刻,学习就相当刻苦,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刚开始,我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越这样,我就越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家长和老师,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害怕同学们瞧不起。
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却不能自拨,成绩也每况愈下”。
案例二: 纪某,女,现某省重点中学高一文科班学生,中考时以一分之多(634分,分数线633分)考入高中,上学期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
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寒假考试数学竟不及格(89分),而当时班上只有四名同学不及格,其它科也成绩平平,不得已离开了心爱的物理、化学,选择了文科。
没想到该生选择文科后,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入文科后的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130分,这给了我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我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在班上常考前5名”。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
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纪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所以不管李某还是纪某都是自身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或转机,所谓“成也心理,败也心理”。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高一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某班现有9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只有5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压力或不确定;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①学习方面是主要的因素,如考试、排名。
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有害怕、厌烦、想逃避考试等消极情绪;几乎全部同学畏惧或厌烦考试排名,并认为排名是沉重的心理压力。另外,很多同学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人际关系主要是父子或同学关系。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常与其它孩子作比较,耐不住性子,常急躁,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同学之间有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误解、猜疑等带来的心理压力;老师的批评,对待学生不公平、不真诚、冷漠,也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③环境方面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父母离异、争吵;性格不良、经济困难等家庭发生新的变化及社会不良风气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对学校规章制度如衣物穿着,仪表发饰的规定持有异议,并与个人冲突,也可造成心理压力。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
三、心理压力的对策 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 1、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
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负担;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2、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自我反省。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肯定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和挫折。
再之,教师要对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信任,更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 3、针对环境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洁身自好,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而古诗词名。
风雨兼程
泉水以涓涓细流起步,它们“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语)。
前行的过程中,无论高山阻路,无论干涸河床吸附,无论由万仞高山跌成瀑布……我们听到的是它们的一路细语,一路低吟,一路咆哮,一路欢歌,那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执着的向着大海前行的拼搏。
前行的路上,它一路欣赏着的美丽的景色,一路向人们召示它着生命的鲜活与积极进取的蓬勃。正是它们奔向大海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生命的律动,感受到了生命温婉恬静的柔美,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忍顽强的悲壮,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洒脱坦荡。
人生又何不如此呢?
有了“只顾风雨兼程”的拼搏精神,遥远路途就少了一分无耐与感叹,寂寞旅程就少了一分烦恼和忧伤,山重水复的歧路上就少了一分疑虑与恐惧,曲折坎坷道路上就少了一分沮丧和彷徨,风霜雨雪中就少了一分困扰和凄凉……
有了“只顾风雨兼程”拼搏的精神,就让人们对勇于拼搏的人多了一分敬意。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拼搏中的坚韧顽强让人敬佩;女排名将郎平,为成为“铁榔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千上万次地挥动长臂,终于练就的一身强力扣杀的好本领,同样让人敬佩……
让我们为风雨兼程喝彩吧!打字好累的有啥不明白的提问我
共892个字,希望能帮上您的忙
《镜子》
镜里朱颜都尽变,只有丹心难灭。
想起了这首《醉江月》中激情澎湃的诗词,端详着镜子,眼神久久不愿离开镜面。
在镜子里,能感觉到容貌的变化。
在镜子里,能整理好着装。
在镜子里,不能看到自己内心中的世界。
内心世界人的走向是好是坏呢?这一点不一定知道,所以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来解答。那么,什么又能做这样的“镜子”呢?在身边生活着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感到迷茫或者出于困境中,他们总会有人帮助你解决或者思索解决的方法。但当自己处于迷茫或者处于困境中,而固执地一意孤行,那么后果,即使再伤心,再后悔也无法挽回。
人有所短,各有所长。老师,家人,同学,朋友都是我们身边的“镜子”,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就是因为我们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上的不足,待人处世做事上的不足等等,所以做人要虚心向身边的人请教,把身边的人当做自己的 “镜子”,不能一意孤行。
历史上因为不以他人为镜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三国中,诸葛亮不以刘备对马谡的评论为“镜”,导致了“失街亭”的失败,使得当时的蜀国由战略进攻,不得已转变为战略防御,事后诸葛亮痛心不已,以至于追悔不已地写了奏章向蜀国人民陈述过错。这就是不以身边的人的建议为“镜”的后果。
我们的学习生活也融入了以先进为“镜”,学校之所以要树立“三好学生”,就是为了让许多同学能以获得“三好学生”的同学为“镜”,来思索自己在认识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需要改善方面,即使平常的同学和朋友,也能作为我们的“镜子”,有比较才有改善,才有进步。所以中学生手册上面赫然写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其实所有的这些规章制度,都是为了每一位中学生能以别人为“镜”,唯有如此,学习才谓之“学习”!
以镜子来端详自己,可以整理好自己的着装。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时代变化的成因。以身边的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感谢我的同学,是您给予我一面积极向上而又快乐的“镜子”,让我有了向孤独说再见的勇气。
感谢我的老师,是您给予我一面探索科学知识的“镜子”,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感谢我的父母,是您给予我一面做人不抛弃不放弃的“镜子”,让我认识到踏踏实实才能做好一个人。
闲敲棋子落灯花
喜欢这句诗,可以说是达到了一见钟情的地步。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四句诗把古人那份等待时的意趣悠闲、浑然忘我,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黄梅时节雨霏霏,正好有空闲邀约朋友来下棋;朋友来不了,诗人神游户外,听蛙声在池塘边悠然地歌唱,于是有一种宁静随涟漪漾到自己的心里来;拿起棋子,跟自己对弈,灯是唯一的旁观者,灯花落了,将突然明亮的光芒镀上他的身影。诗人仰起头,同样明亮的眼神下,脸上的表情写满了闲适。”等待,已经被诗人升华成一种美的艺术。
也许是喜欢下棋的缘故,我对诗中描绘的意境总是十分向往。可惜,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再也无法让这样一种场景在现实中复制,棋友们捉对厮杀的场面也只在公园的某个角落,老年活动室的一隅,偶尔出现。夜幕降临,很少有人会闲居家中,摆一盘棋耐心等待朋友的到来。他们都很忙,为了生计,为了蜗角虚名,为了蝇头微利。于是,聪明的网络游戏设计师将棋盘摆到了网上,棋迷们在虚拟的空间里,与素不相识的棋友“手谈”“对弈”。一到周末,随便点击一个游戏大厅的棋类室,里面总是聚集了一大批铁杆棋迷,斗得天昏地暗。
“高效率”的现代人将“速战速决”的精神渗透到各个领域,并进行到底。兴致来了就“不要走,决战到天亮”,兴致不好,宁愿罚分,干脆退出,让网络另一端的棋友哑口无言。然而真正要找一个合适的棋友却又那么困难。好不容易碰上一位棋坛“高手”,却又被一句“对方嫌你的分数太低”“对方嫌你的网速过慢”拒之门外。等待的意趣也被“快点下吧,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怎么又断线了,网络怎么这么差啊”几句千篇一律的提示语取而代之。等待,在现代人的生活词典里已经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几乎等同于“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伴随等待而产生的那份闲适情怀,也被现实生活中忙碌的人群淡忘了。
环顾我们的周围,我们有多少人还能沉浸在琴、棋、书、画中?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古典文学中的各种表情?有多少人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如今,我们的身边,触目所及,充斥着各种文化快餐。各类文化贩子,打着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的旗号,将文化产品,裹挟着刺激、激情和快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貌似繁荣的文化市场在经济上有了惊人的收益,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却使全社会的文化品位在不断下降。
当然,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然而,社会的发展并不一定要以牺牲精神需求为代价。我真希望“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能在现代生活中重现,更希望古人隽睿的智慧,能够让我们从浮躁烦闷里,在不知不觉中,寻得一丝清明与从容。
“闲敲棋子落灯花”,再次吟咏这样的佳句,我好像已经寻找到了一份安宁,一份悠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