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霸桥区席王街办毛西村西,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著名诗篇有:
忆秦娥 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另一首:
《咏史诗霸陵》
体裁:七绝咏朝代:唐唐作者:胡曾
原头日落雪边云,犹放韩卢逐兔群。
况是四方无事日,霸陵谁识旧将军?
1.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 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 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 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 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 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
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
4. 《题柳》
作者:狄焕 朝代:唐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5. 《饯中书侍郎来济》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卷50_1「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杨炯 甲乙遇灾年,周隋送上弦。
妖星六丈出,?l气七重悬。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
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万物睹真人,千秋逢圣政。
祖宗玄泽远,文武休光盛。 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
参辰昭文物,宇宙浃声名。 汉后三章令,周王五伐兵。
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 骄子起天街,由来亏礼乐。
一衣扫风雨,再战夷屯剥。 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寒暑既平分,阴阳复贞观。 惟神谐妙物,乃圣符幽赞。
下武发祯祥,平阶属会昌。 金泥封日观,璧水匝明堂。
业盛勋华德,兴包天地皇。 孝思义罔极,易礼光前式。
天焕三辰辉,灵书五云色。 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
五纬聚华轩,重光入望园。 公卿论至道,天子拜昌言。
雷解初开出,星空即便元。 瑶台凉景荐,银阙秋阴遍。
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深仁洽蛮徼,恺乐周寰县。
宣室召群臣,明庭礼百神。 仰德还符日,沾恩更似春。
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卷50_2「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卷50_3「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卷50_4「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卷50_5「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卷50_6「刘生」杨炯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
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
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卷50_7「骢马」杨炯 骢马铁连钱,长安侠少年。
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
风霜但自保,穷达任皇天。 卷50_8「出塞」杨炯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卷50_9「有所思」杨炯 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 不掩?购炻疲蘼凼糖O嗨济髟乱梗龅莅自铺臁? 卷50_10「梅花落」杨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卷50_11「折杨柳」杨炯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卷50_12「紫骝马」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卷50_13「战城南」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卷50_14「送临津房少府」杨炯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卷50_15「送丰城王少府」杨炯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卷50_16「送郑州周司空」杨炯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望极关山远,秋深烟雾多。
唯馀三五夕,明月暂经过。 卷50_17「送梓州周司功」杨炯 御沟一相送,征马屡盘桓。
言笑方无日,离忧独未宽。 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 卷50_18「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杨炯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
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
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卷50_19「途中」杨炯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 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乐,乡泪独无从。
卷50_20「送刘校书从军」杨炯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卷50_21「游废观」杨炯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独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岁时无壁画,朝夕有阶烟。
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
卷50_22「和石侍御山庄」杨炯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卷50_23「送李庶子致仕还洛」杨炯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原野烟氛匝,关河游望赊。白云断岩岫,绿草覆江沙。
诏赐扶阳宅,人。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 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 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