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也有一首《山坡羊》殷素素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的,我这一生做的恶事太多,胡乱杀的人不计其数。”
张翠山一惊,隐隐觉得她手狠手辣,实非自己的佳偶,可是一来倾心已深,二来在这九死一生的大海洋中,又怎能计及日后之事,安慰她道:“以后你改过向善,多积功德,常言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殷素素默然,过了一会,忽然轻轻唱起歌来,唱的是一曲《山坡羊》: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
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 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猛听得谢逊在舱中大声喝彩:“好曲子,好曲子,殷姑娘,你比这个假仁假义的张相公,可合我心意得多了。
”殷素素道:“我和你都是恶人,将来都没好下场。”张翠山低声道:“倘若你没好下场,我也跟你一起没好下场。”
殷素素惊喜交集,只叫得一声:“五哥!”再也说不下去了。殷素素唱的这首《山坡羊》是戏曲《思凡》中小尼姑色空的唱段,金庸略做了删改,原曲如下: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瞧着他。
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是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碓来舂、锯来解,把那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
唉呀由他!只见活人受罪,哪曾见死鬼带枷?唉呀由他。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思凡》剧中的色空本姓赵,因年幼时多病,被父母送入尼庵,希望可以健康长大。
色空渐渐长大,可人在尼姑庵心在世俗间,终于有一天趁师父不在庵中,逃下山去,一边跑还一边唱歌“明志”:“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般若波罗。 ”《思凡》这出戏在《鹿鼎记》中演过,“小桂子”韦小宝到康亲王家作客时,王爷安排的娱乐节目:他既知人家在故意输钱,胜之不武,也就不再去赌,又回到席上,吃菜听戏。
这时唱的是一出“思凡”,一个尼姑又做又唱,旁边的人又不住叫好,韦小宝不知她在捣什么鬼,大感气闷,又站起身来。 康亲王笑道:“小兄弟想玩些什么?不用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韦小宝道:“我自己找乐子,你不用客气。”眼见廊下众人呼幺喝六,赌得甚是热闹,心下又有些痒痒地,心想:“眼不见为净,今日是不赌的了。”
他上次来过康亲王府,依稀识得就中房舍大概,顺步向后堂走去。 韦小宝对尼姑不管兴趣,他思的是《四十二章经》,在王府里到处寻找,等他拿了经书回来,发现小尼姑居然还没唱完:大厅上仍和他离去时一模一样,赌钱的赌钱,听曲的听曲,饰尼姑的旦角兀自在扭扭捏捏的唱个不休。
韦小宝问索额图:“这女子装模作样,搞什么鬼?”索额图笑道:“这小尼姑在庵里想男人,要逃下山嫁人,你瞧她脸上春意荡漾,媚眼一个一个甩过来……”突然想起韦小宝是太监,不能跟他多讲男女之事,以免惹他烦恼。 散曲发源于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宋金时即已流行民间,《射雕英雄传》中樵夫和黄蓉所唱“山坡羊”皆为元人散曲,被金庸借来用在此处,为了避免误会,金庸还特意在书中这一章后面加了注释说明。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首写得比较有味道的《山坡羊》。 陈草庵的《中吕·山坡羊》: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刘致的《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更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刘致的《中吕·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朝朝琼树,家家朱户,骄嘶过沽酒楼前路。
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花落水流深院宇。闲,天定许;忙,人自取。
乔吉的《中吕·山坡羊·寄兴》: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用语。 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宽。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乔吉的《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 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子买张招状纸。
身,已至此!心,犹未死!薛昂夫的《中吕·山坡羊》: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最后来看一首不知道作者是谁的《中吕·山坡羊》: 驰驱何甚,乖离忒恁,风波犹自连头浸。 自沉吟,莫追寻,田文近在多门禁,炎凉本来一寸心。
亲,也在您;疏,也在您!元曲可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杂剧有点类似于现代戏曲,有情节、有人物、有科白、有唱腔。 而散曲则类似于诗词,因短小而更易于口头流传。
我们上面读到的《山坡羊》属于元散曲,这是元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元散曲表现的内容很广,社会各阶层人士皆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幽默滑稽,都入曲辞。在《倚天屠龙记》里小昭也唱过一首散曲,无意中正合了张无忌的经历,让他不。
第一首
绿翠骊山烟幕间,西阳画卷似江南
帝王安逸多归处,褒姒狼烟为笑玩
泉暖明皇陪贵玉,寒心安史想翻天
明君一代留遗憾,过马嵬坡遗恨冤
(作者唐塔)
第二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作者:唐山妞妞)
第三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事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第四首
唐朝《宿昭应》
夜忆开元寺,凄凉里巷间。
薄烟通魏阙,明月照骊山。
赞美骊山的好诗好词好句赞美骊山的好诗好词好句
半壁空宫闭,连天白道闲。
清晨更回首,独向灞陵还。
第五首
唐朝《咏史诗·褒城》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第六首
唐朝《骊山》
风摇岩桂露闻香,白鹿惊时出绕墙。
不向骊山锁宫殿,可知仙去是明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年代: 唐 作者: 张说寒山上半空,临眺尽寰中。
是日巡游处,晴光远近同。川明分渭水,树暗辨新丰。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酬郑户曹骊山感怀》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
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
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
登临起遐想,沐浴欢圣情。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
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
合沓车马喧,西闻长安城。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
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游骊山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张俞金玉楼台插碧空,笙歌递响入天风。
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五顾盼中。《冷日过骊山》年代: 唐 作者: 赵嘏冷日微烟渭水愁,华清宫树不胜秋。
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过骊山作》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年代: 唐 作者: 崔湜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奉和登骊山应制》年代: 唐 作者: 阎朝隐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过骊山》年代: 唐 作者: 窦巩翠辇红旌去不回,苍苍宫树锁青苔。
有人说得当时事,曾见长生玉殿开。《骊山》年代: 唐 作者: 许浑闻说先皇醉碧桃,日华浮动郁金袍。
风随玉辇笙歌迥,云卷珠帘剑佩高。凤驾北归山寂寂,龙旟西幸水滔滔。
贵妃没后巡游少,瓦落宫墙见野蒿。《过骊山》年代: 唐 作者: 薛能丹雘苍苍簇背山,路尘应满旧帘间。
玄宗不是偏行乐,只为当时四海闲。《骊山》年代: 唐 作者: 罗邺风摇岩桂露闻香,白鹿惊时出绕墙。
不向骊山锁宫殿,可知仙去是明皇。《骊山》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骊山曲》年代: 元 作者: 杨维桢骊山郁崔嵬,宫阙金银开。
月生硔鹊观,云绕凤凰台。宫中红妆子,调笑春风媒。
青鸟衔巾去,乳鹿巡花来。天王太白次,仓玉金粟堆。
石马动秋色,羌枝连暮枝。只今瑶池水,八骏渴生埃。
《骊山感事》年代: 宋 作者: 张咏古来仁圣最忧多,合倚承平纵逸么。行幸未停歌未阕,羯胡兵已渡黄河。
《过骊山》年代: 明 作者: 王廷相玉女霓裳斗彩虹,君王仙去凤楼空。只今惟有垂杨树,留得寒蝉咽故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