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实际上,幼儿自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空白的大脑无时不在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尤其到了会说话会走路之后,明显表现出好奇、好动、好问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中,情况不断出现,时时都有“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方法应更多的考虑到随机教育。
一、从孩子的问题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在生活中,在家长与老师的照管下、在与同伴玩耍交往的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幼儿求知欲望的表现;幼儿原有心理水平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有个孩子洗手后没有用毛巾擦,发现手上的水不见了,便问:“老师,手上的水到哪里去了?”这时,我就和班上的孩子一起把手弄湿,看看手上的水是不是会跑了?“是真的!”每个孩子都来报告。然后,我们做了一个“我与小水滴捉迷藏”的游戏,给每个孩子一滴水,让他们把小水滴藏起来,孩子们玩的兴高采烈,并想出好多办法。此后,有许多孩子向老师报告小水滴没有的情况及小水滴的下落。我们又与孩子做了“水的三态变化”实验。这次活动,深深的印到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
二、抓住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
三、利用周围环境及自然界的变化,进行随机教育。
大自然及周围环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精神生活。也是幼教的好教材,秋天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红的、黄的、绿的,像小鸟、像蝴蝶、、、、、、在这迷人的秋天里,我与孩子到外边感知秋叶飘飘,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秋叶。通过提问,让幼儿想象树叶轻飘飘,轻轻旋转的样子像什么、、、、、、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获得了美的感受,秋叶轻飘飘的感性认识。
四、集体教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这些是很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这时教师决不可机械的执行教案,而应抓住这些有益的教育挈机,对幼儿进性教育。例如:上课时,我正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突然,有个小朋友打断了我的讲述,“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我心一惊,但我马上稳定好情绪,亲切的问他:“你听过是吗?那就请你来给大家讲一讲好吗?”他有些犹豫,在我的亲切鼓励下,他开始讲述起来。语言虽不精美,但他讲的眉飞色舞,小朋友听的津津有味。讲完后,我及时给了鼓励。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很重要,我没有阻挡孩子表现,机智、灵活地让孩子多参与不固守模式,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其实,像这样的教育挈机在各类集体教育活动中最大量存在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五、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幼儿园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大量可用于教育的随机事件,往往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具有真实性。因此,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例如:有一次户外活动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这时有几个小朋友马上上前去搀扶,为他弹去尘土,并不停的安慰说:“勇敢点,别哭!”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与他们讨论:小朋友摔倒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向这几位小朋友学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的发挥同伴之间的影响作用,从而强化了幼儿良好行为。
六、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在游戏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信心、责任心、自制力等,也能看到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两个孩子为一盒积木而争吵起来,结果积木撒了一地。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上前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通过这件事情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我的带动下,他们合作的很开心。
通过实践活动我体会到:幼儿园生活随机教育的规律,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做教育的挈机的发现者,幼儿发展的促进者。随机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挈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社会性教育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品质。
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把幼儿环境和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材,这些教材就在孩子身边,为孩子熟知,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但不会自发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教师有意识的去开发,使幼儿接触到周围事物成为具体的、形象的、活生生的教材、教具。
它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在道理上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感染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得到的不是间接的知识经验,他们获得的是参与的快乐,克服困难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是真实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随机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我们要坚持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随机教育向幼儿进行教育。
一、正确引导,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注意正面引导,如果采用哄骗的方式,久而久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也会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抵住情绪,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如:教育幼儿不能把异物放入口、耳、鼻内,便可简单明了的告诉幼儿,把异物放入口中,既不卫生,又有危险,又如,教育幼儿不能私自到池塘边、河边、等地方玩耍,可正面告诉幼儿,若掉入水中,容易因溺水而死,如果哄骗幼儿,说是水中有鱼会把你吃掉的,反而会增加幼儿的好奇心,幼儿会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去冒险,反而会不安全。
二、随机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灵活的进行指导。如:发现幼儿从家里带来了火柴到幼儿园,躲到别人看不到的较弱里划火柴玩,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问“宝宝你在这里做什么呢?是不是跟老师捉迷藏呢?刚才我看见你在玩火柴,要是把身上漂亮的衣服和周围的房子点燃了,那多危险!”接着可以向他讲清楚玩火的危害。告诉他,这样使幼儿及时了解安全知识,也易于接受,并是孩子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三、示范与讲解。在示范时,应注意直观性。如:教幼儿运用简单的技能,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并将直观的示范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告诉幼儿怎样算是正确的运用剪刀,提醒应注意的问题,使幼儿既能学到技能,又了解安全运用知识。
四、游戏的形式。3—6岁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应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安全知识,在进行教育时,充分运用游戏手段,是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了解安全知识。如: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引导幼儿玩公共汽车的游戏,让幼儿担任交通警察、司机、乘客、是他们知道红灯亮时应停一停,黄灯亮时应等一等,绿灯亮时才能通过,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可以停止该游戏,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如:玩滑梯的游戏,可告诉幼儿从梯子处往上爬,等前面一个小朋友滑下去之后,后面的小朋友才能接着往下滑,而不能从滑梯处往上爬,否则容易滑倒、受伤。这样的教育,幼儿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教师还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周围环境中有关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消除隐患。如:教室门窗是否有损坏,铁定是否暴露于外,大型玩具是否固定好,电插座是否用胶带遮住等等,幼儿教师一定抱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切实做好安全,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重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我们也重视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随机教育。所谓随机教育,是指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时机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
幼儿年龄小,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随机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极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在工作实践中,我对实施随机教育有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意渗透随机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的思维便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就特别多,语言表达也生动,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因此,老师应重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以促进幼儿各方面更好地发展。
1. 利用随机教育,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积极、健康的情感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因此老师应重视一日活动中一些细小的事对幼儿情感形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细心观察,善于捕捉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的熏陶,并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幼儿。
有一次,我在班上的自然角放上一个金鱼缸并养了一条金鱼,小朋友可高兴了。第二天中午,我带下午班,走进教室,我的视线被金鱼缸边上许多纸做的小金鱼吸引住了。
当我把探询的目光投向孩子们,从孩子那里得到答案时,我被感动了。原来小朋友觉得一条金鱼很孤单,便纷纷把自己折的小金鱼送来给金鱼缸里的小金鱼做伴来了。
媛媛还跑到我面前说:“张老师、张老师,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多的小伙伴,可是小金鱼只有一条,很可怜的,所以我们把自己做的小金鱼送给它做朋友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觉得孩子们的话是世界上最美的,孩子们的心是世界上最善的。
这不正是老师激发、培养孩子美好情感的大好时机吗?于是我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期待。最后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心真好,张老师很感动,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小金鱼吧!”从此以后,孩子们对小金鱼、对自然角倾注了更多充满童趣的爱心。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老师就是要善于利用活动时出现的机会,用自己的言和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撒下人类真挚、美好情感的种子。2. 利用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
教学活动,往往是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所进行的集体教育活动,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活动中,常会有未预料的事情发生,这时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开展随机教育呢?记得一次户外活动时间,从教室门口的玉兰树上掉下来一条大青虫,这条大青虫出奇的大、出奇的长,浑身嫩绿色,实在不惹人喜欢,我告诉孩子们:大青虫有毒,被它咬了,皮肤会过敏,千万别碰。
说完,就用树枝把它移到了墙角边。我本以为,这么恐怖的毛毛虫,孩子们肯定会躲着它。
可是,这一群小鬼对它却很感兴趣。围着紧紧的,有的用小棍拨,有的用石头碰它,有的拿树页想装它,有的则缩着手瞪大眼睛看着,有的嘴里叽里咕噜地叫着:“快来呀,快来呀,有蛇!”我想:怪吓人的,有什么好看的。
于是我摇响了铃鼓,可孩子们依旧兴趣不减。“为什么孩子们对大青虫这么感兴趣呢?”我忍不住也走了过去。
见我来了,孩子们便拉着我七嘴八舌的问开了:“老师,大青虫吃什么呀?”“它的衣服怎么和阳阳的一样?”“大青虫有妈妈吗?”“大青虫的家在哪儿呀?”……孩子们一边问,我一边答,我和他们一起看着,一起讨论着,我忽然觉得大青虫也挺可爱的,它走起路来呀,身体一拱一拱的,很用力,爬的还蛮快。我们围着大青虫说了很久好久,直到孩子们一一不舍地离去。
第二天,我改变了教学进度,组织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我借助挂图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青虫的小知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越讲越多,越讲越爱讲,教学效果好极了。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眼神,我心里好欣慰。这个偶尔发生的机会如果被我错过了,多可惜呀。
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这个这么高?为什么那个会动?为什么它要到海里去?为什么老鹰会欺负小鸡?……无数的为什么都希望找到答案。我们老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灵活地把握时机,切忌伤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事物的关心,这种探索世界的心态对他们未来的一生都有影响。
3. 在游戏活动中,加强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随心所欲地扮演成人,模仿着他们所崇拜的成人,他们充分地表现着自我,充分地与人交往。正因为角色游戏为幼儿所喜欢,因此,它对幼儿产生的教育功效很大,而且是多方面的。
利用角色游戏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
【英盛观察】
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 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2.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怎样保护牙齿、怎样预防龋齿。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3.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
4.运用教育实例开展讨论和自我学习。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该忘的很多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1)在环境刨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人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一、正确引导,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注意正面引导,如果采用哄骗的方式,久而久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也会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抵住情绪,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如:教育幼儿不能把异物放入口、耳、鼻内,便可简单明了的告诉幼儿,把异物放入口中,既不卫生,又有危险,又如,教育幼儿不能私自到池塘边、河边、等地方玩耍,可正面告诉幼儿,若掉入水中,容易因溺水而死,如果哄骗幼儿,说是水中有鱼会把你吃掉的,反而会增加幼儿的好奇心,幼儿会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去冒险,反而会不安全。
二、随机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灵活的进行指导。如:发现幼儿从家里带来了火柴到幼儿园,躲到别人看不到的较弱里划火柴玩,老师可以轻轻走过去,问“宝宝你在这里做什么呢?是不是跟老师捉迷藏呢?刚才我看见你在玩火柴,要是把身上漂亮的衣服和周围的房子点燃了,那多危险!”接着可以向他讲清楚玩火的危害。
告诉他,这样使幼儿及时了解安全知识,也易于接受,并是孩子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三、示范与讲解。
在示范时,应注意直观性。如:教幼儿运用简单的技能,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并将直观的示范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告诉幼儿怎样算是正确的运用剪刀,提醒应注意的问题,使幼儿既能学到技能,又了解安全运用知识。
四、游戏的形式。3—6岁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应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安全知识,在进行教育时,充分运用游戏手段,是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了解安全知识。
如: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引导幼儿玩公共汽车的游戏,让幼儿担任交通警察、司机、乘客、是他们知道红灯亮时应停一停,黄灯亮时应等一等,绿灯亮时才能通过,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警察”可以停止该游戏,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如:玩滑梯的游戏,可告诉幼儿从梯子处往上爬,等前面一个小朋友滑下去之后,后面的小朋友才能接着往下滑,而不能从滑梯处往上爬,否则容易滑倒、受伤。这样的教育,幼儿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教师还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周围环境中有关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消除隐患。如:教室门窗是否有损坏,铁定是否暴露于外,大型玩具是否固定好,电插座是否用胶带遮住等等,幼儿教师一定抱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切实做好安全,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对于幼儿教育,有的人认为幼儿园老师就带孩子们玩玩,很简单,有的人则认为老师要带那么多孩子,实在是太辛苦了。真实的幼儿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又多半会采用哪些方法呢?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具体的操作方式,主要来自教师的言语,研究者将其分为指令、行为强化和建构体验三大类。
(1)指令
是教师通过显性的口头语言,指挥幼儿立即遵守班级常规。
直接命令:教师通常带有指使与严厉的语气命令幼儿立刻执行某项常规,
例如“脚并拢;不要说话,大口大口吃饭”。
规则要求:教师说明某项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语气较平和,例如,“吃完饭后先漱口,再用毛巾擦嘴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