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学校应按教师任职条件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月度(部门考核为主)、学期(部门考核为主)和年度(学校考核为主)各考核一次。
2、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教辅人员工作的特点,制订考勤制度。一般应做到:
⑴事、病、婚、产、公假等按学校统一规定办理请、销假手续,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有课教师在请假的同时,要相应办好调(代)课手续。
⑵教师对所担负的教学工作任务包括全部教学环节要负全责,工作期间对其迟到、早退、缺席、旷课等必须严格考勤;对应参加的升旗、会议、活动、公益劳动也要考勤。
⑶完成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及学校分配的其他任务均有记录,由所属教学管理部门自行制定格式,定出具体办法。由教师按时填写,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并指定专人统计。
3、考核的方法以客观评价为主、结合个人自评。
4、授课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形式,其质量是教师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应在考核中占较大比重。学校逐步制订明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教师有所遵循。
5、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考核小组,通过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向学生进行个别了解、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或意见,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方式之一。
6、教师自我小结。每位教师平时要作好教学和学习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并于学期和学年结束前,对本人思想、出勤、学习、教学、教研、教书育人等方面认真进行小结,填写有关考核表,交教研组民主评议。也可以由教学工作部和专业建设部组织教师进行互相评分。
7、教研组、教学管理部门考核。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掌握全面资料,对教师的工作实绩作出综合评价。
8、学校考核。每学期或学年结束后,按学校要求,提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教研组(备课组)的民主评议或互评、教研组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材料。
9、教辅人员参照教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1、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方面。
学校应按教师任职条件和考核办法,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月度(部门考核为主)、学期(部门考核为主)和年度(学校考核为主)各考核一次。2、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教辅人员工作的特点,制订考勤制度。
一般应做到:⑴事、病、婚、产、公假等按学校统一规定办理请、销假手续,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有课教师在请假的同时,要相应办好调(代)课手续。
⑵教师对所担负的教学工作任务包括全部教学环节要负全责,工作期间对其迟到、早退、缺席、旷课等必须严格考勤;对应参加的升旗、会议、活动、公益劳动也要考勤。⑶完成教学工作、教辅工作及学校分配的其他任务均有记录,由所属教学管理部门自行制定格式,定出具体办法。
由教师按时填写,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并指定专人统计。3、考核的方法以客观评价为主、结合个人自评。
4、授课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形式,其质量是教师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应在考核中占较大比重。学校逐步制订明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教师有所遵循。
5、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考核小组,通过组织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进行量化评估、向学生进行个别了解、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或意见,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方式之一。
6、教师自我小结。每位教师平时要作好教学和学习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并于学期和学年结束前,对本人思想、出勤、学习、教学、教研、教书育人等方面认真进行小结,填写有关考核表,交教研组民主评议。
也可以由教学工作部和专业建设部组织教师进行互相评分。7、教研组、教学管理部门考核。
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掌握全面资料,对教师的工作实绩作出综合评价。8、学校考核。
每学期或学年结束后,按学校要求,提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教研组(备课组)的民主评议或互评、教研组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材料。9、教辅人员参照教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1. 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主张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3. 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4.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6. 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7. 量力性原则强调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而提出的。
8. 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扩展资料:
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 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做教育教学工作,它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的。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全心全意做都未必做得好,另外一个我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他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3.要有岗位责任:
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我认为我们教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而且还应教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教学原则
把教师的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应按学校制定的教师考核办法进行。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德,就是考核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能,就是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勤,就是考核教师的出勤情况(如是否有空堂和迟到、早退现象等);绩,就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个要结合听课、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学生打分综合评定。建议把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由人事(政工)科、教务处联合成立考核专班发个通知,以便教师有所准备。考核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新年在教学上跨一个新台阶,以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要慎重,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可以向兼课的班主任适当倾斜。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妥之处可以交流。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和指导原理。 这一概念表明: 1、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2、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来说,正确的教学原则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这样才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教育家们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今天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中,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有限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着眼,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美国J.S.布鲁纳依据认知派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等。
这里所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或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是指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教学对象来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反对面向部分,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讲,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好传统。在教学中贯彻教学整体协调原则的基本点是: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即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不讲科学性,把错误的思想教给学生,就是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没有思想性就影响了科学性,因为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概念。
一、教师考核的目的: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应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履行职责的态度、表现、成绩等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评定或评审。
二、教师考核的作用:教师的考核工作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合理使用和晋升教师的依据,也是科学地安排和管理教师工作的基础。考评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
帮助教师客观地认识和衡量自我,完善自我,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考评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增加教学功效。إ
扩展资料:
教师的考核标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关心爱护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思想言行堪为学生的表率。
2、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应分别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或其他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和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历或同等学力。
3、懂得教育规律,并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4、能够努力使用普通话教学。
5、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考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管理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view/616455.htm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读书指导法
6.任务驱动教学法
7.参观教学法
8.现场教学法
9.自主学习法
/view/424858.htm#6
1.整体性原则 一是指评价时要把被评教师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二是指教师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三是指教师队伍整体。
评价要面向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人人都是被评价者;全体教师参与评价,都是评价主体;对教师评价信息的收集要真实、准确、全面,坚持评价信息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评价方法多元化,多渠道、多视角收集评价信息。
2.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工作必须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与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对教师评价时必须坚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教师工作和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对教师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不能主观臆断和掺杂个人情感。
要求评价者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客观的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价值判断。其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多途径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师信息,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要尊重教师差异。 4.校本原则 校本管理最基本的定义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
权力下放的意思是指教育当局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自由空间,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人事决策等方面改革。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校本应是校本管理的题中之意与必然要求。
坚持校本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以学校为评价改革的基本单元,从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以学校为主体,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尊重差异,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发展。 5.动态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教师,不要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点。
要把评价寓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要重视被评教师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视个性差异和发展的多样性,要注重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6.激励性原则 指在评价工程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被评教师形成继续努力或进一步在活动中改善不足、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与期望,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首先,评价活动本身要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其次,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地给教师以激励,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