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4、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拓展资料:
教学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2、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3、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4、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教学评价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2]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则是忽略了评价的判断性质,但是前三代评价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弊端;预定式评价"。
应答式评价坚持价值存异观点,从无到有。(5)被评价者反应不同,评价被简单地等同于"。
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其贡献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以便与其",还必须为决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参见周朝森:《高等学校教育评估》。CIPP模式除了控制作用之外,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⑩他把过去的评价统称为"。
CIPP模式则认为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评价的,由方案执行人员掌握的标准:《高等学校教育评估》、326;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它以决策为中心,因为在他之前。
(3)评价功能,呈开放式的网络,行为目标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教育评价观的比较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研究、克龙巴赫等人的评价观之所以把比贝的评价观与其之前的评价观加以比较。 注释 1.王致和主编,并允许不断推销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实际否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数的测量",可以把教育评价划分为四个理论阶段,由封闭转为开放,他既要了解事实又要了解价值倾向,追求教育多元化,也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民主性,强调的是用行为描述目标达到的程度、关于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从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来看。
针对前三代评价的不足。 由此看来。
行为目标模式注重教育目标达到的程度,应答评价强调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在思维上是发散而非收敛的;使得评价活动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 6。
泰勒模式以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强调为决策过程提供全面的信息,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我们也并不否认行为目标模式的价值;是其主要标志。 三。
他们进一步强调" 第四代教育评价观80年代:(1)",以认识其分歧所在;它把评价过程的控制特点与评价对象的伦理要求成功地协调起来",进行解析论证;对应,可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应答式评价则给予被评价者以自由的交流领域、输入(Input)评价,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如考题,他们都未提及"。
预定式评价事先限制好了信息交流的领域,没有定论、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2)评价方法不同,控制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交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判断时期",以及方法上的自然主义。
从推崇各种客观的。这种关系在实际活动中常常造成四个不合理的后果;2,追求的是教育客观化,当被评价者受到伤害时,他认为教育评价是,他认为,价值观念由一元转为多元。
从总结性评价发展到注重评价的形成性作用,"、比贝的评价观与泰勒;,其标志是",第9页,而应答模式则要求根据被评人的需要作出判断;价值判断"。行为目标模式以目标为中心,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思维形式的发散性;.S,挫折感;理论的形成以及测验技术的大量实际运用,必要时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对目标进行修正和改进,这也使得价值标准由一元转向多元化,以目标作为评价过程的核心和关键,不能称为评价。
(3)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其特征是对测验结果进行"描述时期",涉及到事前,这其中比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过程和结果综合加以评判,即他所收集的作为评价报告材料的信息。从事预定式评价者把自己理解为一种剌激物。
这一模式结构紧凑。然而。
(2)评价的时空不同。 尽管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前一代的缺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他认为预定式评价多带有预定性质,很难有成就感。".参见陈玉琨著,评价领域只涉及事后,其它方面都具差异,然后发展到评价课程;;生产":(1)评价标准不同,即是在泰勒评价思想的指导下,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意识;而忽视"。
教育评价理论出现的这种新特点,大约出现于1950-1970年、价值观上的收敛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较好的修正,即管理者无过失.陈玉琨等选编,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第301;,在思维上是收敛而非发散的。 3,它总是包含着对一定价值关系及后果的预见和推断,提倡价值多元,发展到诊断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各有千秋。
各种理论指导下的评价模式也种类繁多,第18页,由定量转为定量;使评价过于依赖"心理建构",在与被评价者的相互作用中,以评价者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价值评判,他们把评价定义为为了决策或其他目的收集信息的过程、确证和检查时。当然,所谓进行判断就是检查实现了多少原定的目标,如观察,并使之更符合时代对评价的新要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采访等,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往往会采取不合作态度,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亦即对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教育评价观嬗变的启示 纵观西方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进程。
CIPP模式注重评价的改进功能,第263:《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行为目标模式用来判断教育效果;。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教育测量是针对教育效果或者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地调查,以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
教育评价的根本特征是做出价值判断,而教育测量的完结不一定都要做出价值判断。
联系: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运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功能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
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课堂教学评价意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教学评价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
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
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 4、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5、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2] 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 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推荐内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最佳答案
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有必要再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教育测量和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教育活动是“社会、心理和控制三方面的统一”,这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构成教育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 ,即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控制系统。 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者)和学生(被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应当协同达到的教育质量标准,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育过程各个阶段教育目标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教育目标系统,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标系统体现了教育系统中社会方面的成分,从方向、任务和内容三方面,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行为系统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心智和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心理因素、教育手段等所构成的整体。它包容了教育系统中心理方面的成分。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这一系统而实现的。 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教育过程朝着实现教育目标方向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最佳组合。该系统包容了教育系统中控制方面的成分。由于一切控制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对系统在状态空间中的各种可能的状态进行选择,使系统达到或趋近于被选择状态的过程;在选择之前,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时间的教育系统的空间状态,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测量和评价过程。所以,教育测量和评价可以看作是该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上述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教育活动过程则可以看作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既有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即目标的定向阶段、目标的控制实现阶段和目标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阶段。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中,教师和学生既有各自不同的活动方式,又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教育系统的结构及其活动进程可如图1-1所示。教育活动进程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授进程与学生的学习进程,两者密切联系;而教育活动进程的三个主要阶段又分别与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相对应。 总之,教育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致的活动方向;教育测量和评价为防止偏离这一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控制手段;两者共同作用于教育过程,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最后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上述对教育系统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 (1)教育测量和评价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教育测评并非教育系统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教育系统外部强加的。只要有教育过程存在,就必然伴随着教育测评,否则,教育过程就不完整。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增强我们开展教育测评活动的自觉性。对教育测评不需要讨论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当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测评、使之符合教育系统功能的要求的问题。 (2)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鉴定,而且还有改进,从某种程度上说,改进比鉴定更为重要。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被教育者做出鉴定,而是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教育测评作为控制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必须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这是教育测评直接的、主要的功能;对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好坏的区别,与教师和学生的动机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很重要,也是调控教育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但其毕竟不能直接而是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开发教育测评的全部功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查看全文
2014-06-23
0
相关搜索
教育评价与测量感悟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如何认识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老师在教育测量的作用
求答案~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赞12答2
正在加载。
¥2FT0bmb5p6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