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的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前提,是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实施相同的或等值的测验内容。
2、测验条件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第二个条件,是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必须在相同的施测条件下接受测验。其中包括:(1)相同的测验情境(2)相同的指导语(3)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要求评分结果具有客观性,为此,测验中所制定的平分规则要足以使不同的评分人的评分结果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
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编制测验的常模。常模的功能就是给解释测量分数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照点。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要了解以下内容:
1.明确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3)增加机器设备的依据。依据机器产能(换算标准时间)可得知生产量变动时所需要的机器数量。 (4)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一条流水线有很多工序,可依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来配置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5)效率分析的基础。有了标准时间,就可计算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产品。
2.做好标准工时测定准备 (1)收集信息。包括对象作业的周期、产量、生产方式、产品或零部件加工的连续性、作业的标准化程度、作业内容、达到什么精度、制定时间标准的费用等。 (2)选择测定方法。测定标准时间的方法有秒表法、工作抽查法、影像法的细微动作研究和记录动作研究、标准时间资料法、计划估算法、实际成绩资料法、数学法等很多种类。每个方法各有其特点,企业可以根据使用目的和测定的对象作业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3.计算标准工时 (1)测算作业时间 ① 新产品小批试制时,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② 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2)测算评核系数。工艺人员根据观测的作业人员劳动熟练程度,给出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作为参照的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人员的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3)测算宽放率。工艺人员根据作业条件测算宽放率,其中: 宽放时间=管理宽放时间+生理宽放时间+疲劳宽放时间 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 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
软件测试的方法根据软件工程的组织和实现方式,有很大差别,有些是比较技术化的方法,有些则是工程方法,主要分为: 黑盒测试方法群: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基路径法、专家测试法、smoking、场景测试等 白盒测试方法群:同行评审、需求审查、代码审查、接口测试(调用测试和返回测试,需要结合等价类和因果图方法)等。
当在单元层面黑盒而在集成层面白盒时,基本上两类方法就会有结合了,就会出现习惯上说的灰盒测试(说实话,不做到纯产品级开发,基本上都是用的灰盒测试)。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标准化测验
【英文】standardized test;standardized tests;standard test; 1."标准化测验"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与非标准化测验相对。经过标准化程序,具有下列条件的测验:(1)具有常模,为测验分数的比较提供了参照点。(2)具有代表性的相同的一组测验,为被试者的作业提供了可直接比较的基础。(3)具有测验实施的详细规定,包括测验指导语、时间、情境的规定等,以保证每一被试者有相同的受测条件。(4)有评分方法的详细规定,以减少评分误差。 采用系统的科学程序编制与实施,具有统一标准,并且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它要同时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具有常模,即标准化样组的平均数,它为测验分数的比较提供了参照点;②具有代表性的相同的一组试题,为被试的作业提供了可直接比较的基础;③具有实施测验的详细规定,包括测验指导语、测时限制、测验情境的规定等,以保证每?。.. 2."标准化测验"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所以说它和考试不一样一般将其称为标准化测验.在人才选拔方面运用的各种测验量表是心理学用以测量个人能力倾向和已获得知识技能的工具.
编辑本段标准化测验步骤
1、确定测验目的。 2、制定测验计划 3、编制双相细目表。 4、编制题目。 5、选题。 6、制定严格评分规则。 7、编制测验说明书。
1、从是否关心内部结构来看 (1)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并完成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
(2)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做看不见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它是站在使用软件或程序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的测试。(3)灰盒测试:是一种综合测试法,它将“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结合在一起,是基于程序运行时的外部表现又结合内部逻辑结构来设计用例,执行程序并采集路径执行信息和外部用户接口结果的测试技术。
2、从是否执行代码看 (1)静态测试: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2)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健壮性等性能指标。
3、从开发过程级别看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或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程序各模块是否存在各种差错,是否能正确地实现了其功能,满足其性能和接口要求。
(2)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是单元测试的多级扩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序测试。旨在检验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望通过测试发现各软件单元接口之间存在的问题,最终把经过测试的单元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
(3)系统测试:是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而对集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基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人员、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对于具体的测试类型有:(1)功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2)性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3)接口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接口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
(4)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对所有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显示界面进行的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5)强度测试:强制软件运行在异常乃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设计的极限状态到超出极限),验证软件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序的测试。
(6)余量测试:对软件是否达到规格说明中要求的余量的测试。(7)安全性测试:检验软件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测试,(8)可靠性测试: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为做出软件可靠性估计而对软件进行的功能(其输入覆盖和环境覆盖一般大于普通的功能测试) (9)恢复性测试: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的软件的每一类导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逐一进行的测试。
(10)边界测试:对软件处在边界或端点情况下运行状态的测试。(11)数据处理测试:对完成专门数据处理功能所进行的测试。
(12)安装性测试:对安装过程是否符合安装规程的测试,以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错误。(13)容量测试:检验软件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测试。
(14)互操作性测试:为验证不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力而进行的测试。(15)敏感性测试:为发现在有效输入类中可能引起某种不稳定性或不正常处理的某些数据的组合而进行的测试。
(16)标准符合性测试:验证软件与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如军用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一致性的测试。(17)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规定条件下与若干个实体共同使用或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时能满足有关要求能力的测试。
(18)中文本地化测试:验证软件在不降低原有能力的条件下,处理中文能力的测试。4、从执行过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预来看 (1)手工测试:就是测试人员按照事先为覆盖被测软件需求而编写的测试用例,根据测试大纲中所描述的测试步骤和方法,手工地一个一个地输 入执行,包括与被测软件进行交互(如输入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等),然后观察测试结果,看被测程序是否存在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有一场发生,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执行的一个步骤。
(2)自动化测试:实际上是将大量的重复性的测试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通常是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模拟手动测试步骤,执行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过程(全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由程序自动完成测试的全过程;半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测试用例或选择测试路径,再由自动测试程序按照人工指定的要求完成自动测试)5、从测试实施组织看 (1)开发测试:开发人员进行的测试 (2)用户测试:用户方进行的测试 (3)第三方测试:有别于开发人员或用户进行的测试,由专业的第三方承担的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6、从测试所处的环境看 (1)阿尔法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摘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掌握各项目正确的测试方法是所有体育教师和测评人员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
测试工作必然和所使用的测试仪器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测试器材多种多样,有全手工操作的,也有电子仪器。手工操作与电子仪器的操作流程不完全相同。
如使用带有IC卡*的测试仪器就可以减少测试人员的记录和计算工作。但无论使用何种仪器,对测试人员的基本的操作要求是一致的,本章对《标准》中各个项目基本的测试方法及其操作要求进行介绍。
对于不同的测试器材,可参考相应测试器材的说明书。 一、身高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图3-1)。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4.注意事项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二、体重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2.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
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
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3.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图3-2)。
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4.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
三、台阶试验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况,评价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2.场地器材 台阶或凳子、节拍器(或录音机及磁带)、秒表、台阶试验仪。
3.测试方法 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男生用高40厘米台阶(或凳子),初中、高中和大学各年级女生及小学五、六年级男女生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做踏台上、下运动。测试前测定安静时的脉搏,然后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
上、下台阶(或凳子)的频率是30次/分,因而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每上、下一次是四动)。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
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1)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还原成预备姿势。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图3-3)。
做完后,保持静止休息状态,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并用下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进行评分。
评定指数=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秒)*100/ 2*(3次测定脉搏的和) 4.注意事项 (1)心脏有病的学生不能参加测试。 (2)按2秒上、下一次的节律进行。
当受试者跟不上节奏时应及时提醒,如果三次跟不上节奏应停止测试,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上、下台阶时,膝、髋关节都应伸直。
(4)被测试者不可自己测量脉搏。 (5)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3分钟的负荷运动,以实际上下台阶的持续时间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同上。
四、肺活量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2.场地器材 电子肺活量计。
3.测试方法 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口嘴下倒出唾液并注意。
水泥、砂浆及制品检测: 各类水泥及水泥制品、普通建筑砂浆、功能性干拌砂浆及砂浆制品的标准检测和工程见证检测。
建筑工程骨料、掺和料检测: 建筑工程用砂、石、土、石灰、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沸石粉等各种轻、重、粗、细骨料工程见证检测。
建筑工程用金属材料检测:
不同规格钢筋、盘条、薄板、薄带、钢绞线、预应力钢丝、钢纤维的拉伸、屈服、弯曲、硬度、疲劳、焊接、阻锈、弹性模量等标准检测。
砖和砌块检测:
各类混凝土
混凝土性能检测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各类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开裂及耐久性能(包括抗渗、抗冻、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性能)的标准化系统检测。各种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泵送、防冻、修补、高强等高性能混凝土及不同等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
各类混凝土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养护剂、脱模剂等混凝土系列外加剂标准物性检测。
混凝土制品检测:
各种蒸压、烧结、重灰砖、砌块、梁柱、板材、线材、纤维复合管材、GRC构件等形材的标准化物性检测。
特种工程材料检测:
防水、堵漏、耐磨、耐蚀、修补、勾缝、粘接、界面、墙泥、发光、抗磁、电热、透气、弹性、渗透结晶、土壤固结等有无机结合的干拌砂浆、胶泥、型材等特种材料的抗渗、耐磨、粘结、洗刷等标准指标检测、配合比设计、产品技术咨询。
建筑工程无损检测:
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贯入法砌体结构工程砂浆抗压强度现场检测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及缺陷(孔洞/不密实区/裂缝/预埋管线技术)无损检测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各种预制和现浇混凝土构件性能、大跨度桥板结构性能、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检测。
钢结构工程专项检测
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
钢结构防腐及防火涂装检测;
钢结构节点、机械连接用紧固标准件及高强螺栓力学性能检测;
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包括6个阶段(大体上):1)计划 2)分析,3)设计,4)构建,5)测试周期,6)最后测试和实施,和7)实施后。
1. 计划(产品定义阶段)
高层次的测试计划(包含多重测试周期)
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测试标准等 )
确定计划评审的时间
报告问题过程
确定问题的分类
确定验收标准-给质量保证员和用户。
建立应用程序测试数据库
确定衡量标准,例如缺陷数量/严重程度和缺陷起源(仅举几个例子) 。
确定项目质量度量
开始制定项目整体测试时间表(时间,资源等)
必需阶段:评审产品定义文档
文档中加入质量保证标准,作为工程改善进程的一部分
根据该产品的特点帮助确定问题的范围
大约每月要花5 -1 0小时在这一方面
计划在数据库管理所有测试用例,包括手工方面或者自动化方面。
2. 分析(外部文档阶段)
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功能验证矩阵。
制定测试用例格式-估计时间和分配优先级。
制定测试周期矩阵与时间线
根据功能验证矩阵开始编写测试用例
根据业务需求计划测试用例基准数据
确定用于自动化测试的测试用例。
自动化团队开始在测试工具中创建变量文件和高层次的测试脚本。
为自动化系统中的跟踪组件设置路径和自动化引导。
界定压力和性能测试的范畴。
按照每个测试用例的数据要求开始建立基准数据库。
定义维护基准数据库的过程,即备份,恢复,验证。
开始规划项目所需的测试周期数,和回归测试次数。
开始文档复查,如:功能设计文档,业务需求文档,产品规格说明书,产品外部文档等。
审查测试环境和实验室,前端与后端系统都要。
准备使用McCabe工具,以支持白盒测试中代码的研发和复杂性分析
建立反馈机制并开始录入文档。
必需阶段:审查外部文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