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学会系鞋带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一次次的练习,孩子到了五六岁应该掌握这项技能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已经变得比较好,另外他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也就意味着能够比较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孩子学会系鞋带的同时,还会大大提高他(她)的自信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失败表现出不耐烦,比较有抵触情绪,这时候一定不要强迫他(她),可以在一周以后再继续进行。
系鞋带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兔耳法。第1步-用鞋带两端打结。
第2步-两端各形成一个“兔子耳朵”(环)。
第3步-两个兔子耳朵交叉,单手握住,在结和兔子耳朵之间留一个开口
第4步-用另一只手将一只兔子的耳朵的顶端纳入开口
第5步-从另一边将兔子耳朵拉过开口
第6步-拉扯两个兔子耳朵,系鞋带
教给孩子这个动作时,你先完成前5个步骤,留下系紧鞋带这一步,让孩子自己练习。然后尝试练习第5步,即:你做好鞋带环,将兔子耳朵部分纳入环内,然后让孩子将环拉过去,再系紧鞋带。待孩子掌握以后,增加第4步-让孩子自己抓住交叉的两个环,将其中一个环穿过开口,完全拉过去,然后系紧鞋带。
接下来学习第3步-抓住你已经做好的环,两相交叉,将其中一个纳入,穿过来每日后系紧。如果孩子能持续完整这一动作,则可以继续学习第2步-做兔子耳朵(环)。后面几个步骤要容易得多。最后,让孩子学习打结(第1步),将所有步骤合到一起。
尝试让孩子练习将鞋穿在脚上的时候系鞋带,并且练习为他人系鞋带。在练习过程中,孩子可能发现一种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方式容易。在鞋里面塞上报纸(保持硬度)也是一种练习方法。扁平鞋带或者圆形鞋带在使用时也有难易之分,分别尝试以便了解哪种适合孩子使用。
这是系鞋带的第1步。
但是,孩子往往在系鞋带这个动作的最后一步受到阻碍-无法将鞋带系紧,或者将鞋带两端的长度步均匀,难以形成一个圆环。系鞋带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的是如何教其中一种: @兔耳法。
*第1步-用鞋带两端打结 *第2步-两端各形成一个“兔子耳朵”(环) *第3步-两个兔子耳朵交叉,单手握住,在结和兔子耳朵之间留一个开口 *第4步-用另一只手将一只兔子的耳朵的顶端纳入开口 *第5步-从另一边将兔子耳朵拉过开口 *第6步-拉扯两个兔子耳朵,系鞋带 教给孩子这个动作时,你先完成前5个步骤,留下系紧鞋带这一步,让孩子自己练习。然后尝试练习第5步-即:你做好鞋带环,将兔子耳朵部分纳入环内,然后让孩子将环拉过去,再系紧鞋带。
待孩子掌握以后,增加第4步-让孩子自己抓住交叉的两个环,将其中一个环穿过开口,完全拉过去,然后系紧鞋带。 接下来学习第3步-抓住你已经做好的环,两相交叉,将其中一个纳入,穿过来每日后系紧。
如果孩子能持续完整这一动作,则可以继续学习第2步-做兔子耳朵(环)。后面几个步骤要容易得多。
最后,让孩子学习打结(第1步),将所有步骤合到一起。 尝试孩子练习在鞋穿在脚上的时候系鞋带,并且练习为他人系鞋带-在练习过程中,孩子可能发现一种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方式容易。
在鞋里面塞上报纸(保持硬度)也是一种练习方法。扁平鞋带或者圆形鞋带在使用时也有难易之分-分别尝试以便了解哪种适合孩子使用。
如果鞋带头上的塑料套管坏了,可以在鞋带的末端用透明指甲油粘住,也可以用胶带纸包起来。
如果你的宝宝还不会自己系鞋带解鞋带,就不要把鞋带穿到后面的鞋眼里,只要在前面的鞋眼穿上一两个就行了。这样系紧了鞋带以后,孩子不用解鞋带也能把鞋子脱下来。
用松紧带代替鞋带,就可以避免系鞋带和解鞋带的问题。用一段很短的松紧带,把两头穿在鞋眼里缝住,就可以随时把鞋穿上或脱下,而不必系鞋带解鞋带了。
鞋带在鞋眼里穿好以后,留下来的两头应该一样长,然后收紧鞋带把结打在中间。 在硬纸板上用一黑一白两根绳子打结给孩子看。
然后让孩子穿一只大鞋子练习系鞋带。
。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一、确立生活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服务,学会个人饮食起居的生活自理劳动训练。
如:穿脱衣裤、鞋袜,会系鞋带、认识左、右脚的鞋子,会上厕所大小便,会洗脸、洗手、洗脚、会梳头、按时睡觉、起床,定时进餐,学会整理书包、课桌抽屉等,并进行学校的常规教育、安全防卫教育。简单的家务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劳动训练。
如:铺床、叠被、整理房间、洗澡、洗衣服、做饭、择菜、做值日、修理图书、大扫除、打扫楼道等,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一)激发动机 唤起兴趣 智残学生在生活劳动方面存在的缺陷,不仅表现为技能差,而且没有劳动意识,缺乏羞怯感。
经常是:头发不梳理,衣服不整洁,文具用品乱七八糟,桌上物品杂乱无章,他们照样若无其事的样子,老师同学提醒他,他也毫无羞怯之意。为此,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聪明的;明白衣着得体,美丽大方的孩子才是老师小朋友所喜欢的。
1.活动激趣 制定一个比赛活动计划,如低年级的“宝贝、加油”、“我是一个乖宝宝”、“嘿、嘿、我真棒!”;中高年级的“看谁跑得快”、“你行我也行”、“我敢说我能行”等栏目,我们把每个栏目设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2.童话激趣 每个智残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通过不同手段旦贰测荷爻沽诧泰超骏的补偿是可以克服的,但心理的缺陷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够弥补的,我们特教老师通常把它称为孩子的犟性,每个孩子犟起来的状况是各不相同的。诚然,每天都给学生教授生活自理和劳动训练,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而犟性大发,这时童话故事就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
(二)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智残学生思维缓慢,接受能力差,一种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经过好几个反复。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训练,分解动作技能,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学,学得扎实。
比如:学习钉纽扣,就分好几步教学:第一步:在硬纸板上画好扣子,教师讲清要求后,学生用不带线的针来回 (即上、下)在纸板上穿针。第二步:学习穿针,大部分智残学生的手指缺乏灵活性,可谓兴趣有余,能力不足,往往要经过好多次的体验,才能把线穿到针眼里去。
第三步:用带线的针先学打结,再在纸板上按要求来回穿针。第四步:在准备好的碎布上会实际钉两个眼洞的明扣。
第五步:要求学生会钉四个眼洞的明扣。第六步:有能力的学生会钉暗扣。
这样分解难点,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坡度,学生容易掌握。再比如,学习折叠衣服的程序是:从最简单的折手帕→折无袖内衣→折短袖上衣→折长袖衬衫→折长袖外套→折毛线衣→折棉袄和大衣。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除了一步一步地分解动作之外,更需要一个一个地巡视环顾学生甚至手把手地教,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碰到困难就想放弃,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信心,一次手把手地体验,会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希望。(三)家校合力 巩固提高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生活能力也主要在家中训练和发挥。
因此,只有统一家长认识,让家长协同学校进行生活劳动训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才能提高生活劳动训练的效果。对于生活劳动的训练,家长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家长提出,他们自己目前还年轻,家务活完全有能力承担,孩子不必做家务,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有的认为,孩子劳动能力低下,放手让他们干会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只会帮倒忙。这些家长的思想影响了孩子参加生活劳动训练的积极性。
1.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工作,尤其是在开学初,一方面为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些具体情况,一方面为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于孩子在学校里的点滴进步,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的时机等多种方式及时地与家长交流沟通,我们还印发了《给家长的倡议书》系列活动,使家长逐步了解培养孩子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更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智残孩子如果毕业后,只有一点粗浅的文化知识,而没、、有劳动技能,还是难以独立生活的,家长的包办代替,只能助长孩子的无能。通过学习,家长们逐渐改变了教育观念,有的家长还提出了不少训练内容。
2.丰富学生的家庭作业 为了督促学生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我们在家校联系卡上印发表格要求家长每天记载学生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等情况,这也是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之一,每周反馈交流一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家长在记录的同时会不断地督促、鼓励孩子自觉地进行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
教师则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地表扬、激励和批评教育学生。我们还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进步给予不同的奖励,比如吃饭进步的奖励一只可爱的调羹;会洗小手会擦桌子的奖励一块漂亮的毛巾;会梳头发的奖励一朵美丽的蝴蝶结等等,在孩子开心的同时,家长也知道了孩子的进步情况,就会进一步提高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家庭记录表见附表一、二) 表一、生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