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ldraw是做图的!但不是做地图的!如果想做的专业一些的话,用专业的做地图的软件mapinfo 下载地址:.cn 是mapinfo的中国官方网站 使用emule下载 emule的下载地址:/download/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一个图形-文字信息完善结合的软件工具,能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形象、直观地与地理图形紧密地联结起来,能提供大量常用的分析、查询功能,能将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
MapInfo软件提供与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接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 MapInfo软件提供的开发工具MapBasic, 可完成用户在图形、界面、查询、分析等方面的各种要求,以形成全用户化的应用集成。
配接多媒体系统可使用户对 地图进行多媒体查询。MapInfo软件适用于军队管理与指挥、市场营销、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安交通、邮电通讯、石油地质、土地资源、人口管理、金融保险等各个应用领域,能对用户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一、强大的图形表达、处理功能 MapInfo做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利用点、线、区域等多种图形元素,及丰富的地图符号、文本类型、线型、填充模式和颜色等表现类型,可详尽、直观、形象地完成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同时MapInfo对于位图文件(如GIF、TIF、PCX、BMP、TGA等多种格式的位图文件)和卫片(SPOT)、航片、照片等栅格图象,也可以进行屏幕显示,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进行矢量化。
此外,DXF格式(AutoCAD和其它CAD软件包的图形/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直接运用于MapInfo当中。在图形处理方面,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编图工具箱,用户可以对各种图形元素任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编辑操作。
MapInfo所处理的电子地图与一般地图不同。一般的地图,各类要素、信息集中在一起,不利于不同用户对不同的地理信息的查询使用。
MapInfo对地图是分层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分层技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或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图形元素进行分层组合,将一张地图分成不同图层。例如对于某个城市图,可分为区划、道路、河流、建筑物、标注等若干层。
对于每一个图层又可以针对其信息数据的不同内容要求,运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如(dBase、FoxBase、Lotus1-2-3、Oracle、Sybase等)。 而在用户对图形或数据库进行显示、编辑、查询等操作时,又可以对任意图层实现自动标注。
对标注的大小、字 体、位置、内容、颜色还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为提高做图效率, MapInfo设有装饰层,用户可将所画的图形在装饰层里编辑,认可后再存入相应层。
利用MapInfo提供的视图工具(Zoom tool), 用户可对矢量图形和光栅图象进行任意比例的无级缩放,可纵览全局,亦可细观局部。为了满足某些用户对于地理坐标系统的特殊需求,MapInfo不仅提供有几百种地理投影模式可供选择,用户还可以通过编辑投影参数,定义自己的地图投影模式。
二、实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功能 MapInfo具有动态联接的关系型数据库的功能。MapInfo可以直接读取dBase、FoxBase、Clipper、Lotus1-2-3、Microsoft Excel及ASCII文件。
在客户\服务器(Client\ server)的网格环境中 ,通过SQL DATALINK数据联接软件包提供的QELIB、ODBC接口,可以同远程服务器联接,直接读取Sybase、Oracle、INGRES、DB/2 DataBase Manager 、SQLBase 、Netware SQL 、XDB等十几种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MapInfo还可以将数据文件及图形目标的图形属性转换成mif、mid格式的AsCII文件,供其它用户使用。
MapInfo可以运用地理编码(GeoCode)的功能,根据各数据点的地理坐标或空间地址(如省市、街区、楼层、房间等),将数据库的数据与其在地图上相对应的图形元素一一对应。通过完成数据库与图形的有机结合,实现在图形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MapInfo引进了靶区(Target)的概念。通过设定靶区,不仅可以实现各图形对象之间的数据项的合并和分离,而且可以完成对靶区局部图形对象及数据库内容的清除(Erase)和迭加 (Overlay)处理。
MapInfo自备内置关系数据库,用户可以自由定义。每个库可有255个字段(field),20亿条记录。
三、灵活的数据查询分析功能 MapInfo的精华是其分析查询功能,即它能够精确地在屏幕上查询、分析与其相应的地理数据库信息。面对大量的数据,仅对其进行数学统计就已经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更何况进行 精确的分类、查询和判断分析。
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分析查询,MapInfo提供了对象(Object)查询工具、区域(包括矩形、圆形和多边形的区域)查询工具、缓冲区(Buffer)查询、和一些常用的逻辑与数据的分析查询函数,用户随时可运用灵活的查询工具(Info tools)或运用函数建立表达式(Expression)的方式完成;而对较复杂的分析查询,则可通过运行MapBasic编写的查询程序命令来实现。四、多样化的数据可视表达方式 MapInfo采用了地图(Map)、浏览表格(Browser)及直观图(Graph)等三种不同的。
现在科技发达 用卫星来绘制地图,但我想你应该不是想问这个,我觉得古代的地图绘制方法及原理就很能说明问题:那么古人以前是如何绘制平面地图呢?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
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
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第一部测算专著——《海岛算经》《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著。
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於该书之后。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
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
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
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
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麽是「制图六体」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
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由於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
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
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麽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
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计里画方「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
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於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令图》)。
元代朱思本,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舆地图》,精确性超过前人。此法沿用1500余年,直到清初,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郭守敬在测绘上的建树郭守敬在测绘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当时,郭守敬曾经从河套东头的孟门山(今陕西宜川至山西吉县一带)起,顺中条山往东,沿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大河之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起伏的变化。
这是在黄河中游的一次大面积地形测量。大面积测量必须解决各局部测量资料的统一归化问题。
据《元朝名臣事略》记载,郭守敬「又尝以海平面较京师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谓汴梁之水去海甚远,其流峻急,而京师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缓,其言倍而有微,此水利之学,其不可得也」。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记载利用海平面作为基准来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创立了「海拔」这一科学概念。
这一工作,对於测量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
地形图
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 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的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根据经纬度进行分幅,常用有1:100万,1:50万,1比25万,1:15万,1:10万,1:5万等等)。由于制图的区域范围比较小,因此能比较精确而详细地表示地面地貌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居民点、交通线、境界线、工程建筑等社会经济要素。地形图是根据地形测量或航摄资料绘制的,误差和投影变形都极小。地形图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编制各种小比例尺普遍地图、专题地图和地图集的基础资料。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具体用途也不同。 详细表示地表上居民地、道路、水系、境界、土质、植被等基本地理要素且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一种按统一规范生产的普通地图。 地形图是怎样测绘出来的? 人们看到一张张反映地球表面形态和面貌的地形图是相当复杂的。不论是地形起伏变化的山区,还是河流湖塘水网密集的水乡平原,图上各种各样的地貌和地物符号都准确地反映了地面的实际情况。它们是怎样测绘出来的呢? 这首先要明确确定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 用一张固定在图板上的白纸测绘地形图时,一开始先要对图板定向,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来定向;在简易测图中,也可用指北针来定向。图板定向后,就要确定测图点在图纸上的位置,对于纳入国家统一的基本地形图的测绘,是有统一规范的坐标展点要求的;但对于小面积局部地区测绘,可假设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即可着手按测方位和距离两要素的方式,测定地面上其它任何点的平面坐标位置。至于点的高程,由于国家高程系统已在全国各地布设了很多统一高程基准的水准点可供利用,一般均可用水准测量方法连测到测图区,因此在测图时采用视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就可同时测定出任何一点的点位和高程。 我们知道,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绘都可用其变换点所组成的线条反映出来。地貌可用等高线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态变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变换特征点所构成的线条表示出来;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还有专门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因此,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测定并表示地面上所有地貌和地物的特征点。当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也还有个对特征点的取舍和繁简综合问题。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地形图的大量艰巨的测绘工作也已由传统的野外白纸测图转向室内的航空摄影测绘和航天遥感测绘,并已逐渐迈向全数字化、自动化测图。 地质图分幅法: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一般用于1:5000—1:100万的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分幅;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于城市和工程建设1:500~1:2000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分幅 1,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地图的梯形分幅又称国际分幅,由国际统一规定的经纬线为基础划分的。由于子午线向南北极收敛,因此,整个图幅呈梯形。其划分的方法和编号,随比例尺不同而不同。 1)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国际1:100万地图的标准吩咐是经差6°和纬差4°,由于随着纬度怎搞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度60°到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到88°之间由四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警察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副。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是从地球赤道(纬度0°)起,分别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横行,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纵列,依次用数字1,2,3,…,60表示。如图10-1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每幅图的编号,先写出横行的代号,中间绘一横线相隔,后面写出纵列的代号。如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39°56',经度为东经116°22',则该点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2)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3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上,按照表10-1中的相应纬差和经差划分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面上地形和事物的实用图表。
在公元1880年以前,多用立体图的方法绘画;但之后则用平面图的方法绘制了,换句话说,即是俯视而不是斜看地曲了。 科学的发展使测量仪器越来越精密,因而测量所得的资料,也就更准确;同时,绘图的技术也由于适当地运用各种颜色符号和字体而得以不断提高,这样,地图便由过去简陋的形式而演变成今天复杂精密的面貌。
今天,地图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由测量员运用极精密的仪器在空中及地面测量;然后由绘图员把这些资料绘在地图里。在这些地图里,我们将会找到等高线,等深线,比例尺,方向标,格子网,符号等等。
绘制地图首先要有测量资料,把测量地形、地物的资料用地图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地图测绘技术,它是地图学的核心。据《史记》记载,夏禹时已使用准、绳、规、矩四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商代有以水平地法,用悬垂的绳来定垂直方向。西周有圭、规、丈杆。
西汉用空竹(窥管)测方位,有了比例尺,用水准、表、矩、式盘测量地形高低。唐代有水平槽、照板、复矩。
宋代曾公亮《武经总要》列出了各种测量仪器,有水平(水准仪)、望尺(照板)、干尺(度竿)、望筒、指南针(罗盘)。元代郭守敬提出以海平面为水准测量高程起算面,即海拔高度概念。
绘制传统地图,首先要遵循「制图六体」原则,设计统一的有表现层次的图例,要有熟练的绘图技巧,然后把测量结果精确地表现在地图上。从放马滩地图到清代地图,绘图技术不断进步,地图质量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
从你生活的社区的示意图、城市旅游图,到军事作战地图、世界地图,它们在人类生活中其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你看地图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到好奇过,地图到底是如何制成的?
制作地图通常遵循下列几步:(1)观察测量,(2)开发资料,(3)计划和作图设计,(4)制作和修改,(5)修订。
观察和测量。地图的制作者通过在地球上观察和测量地理面貌,收集到一些基础资料。例如,测量专家通过测量距离、角度和高度算出一个地方的位置和边界。自从有了飞机,空中拍照成为日益重要的基础资料来源;20世纪中期以来,宇宙飞船也成了很有用的工具;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产生的信号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物体的确切位置;还有的卫星可以记录并传回地球的图像。
基础资料。基础资料也可以用来制作大刻度的地形地图,这种地图比较具体。较大地域的地图一般是由一些较小的、具有很多细节的地图里选择资料汇编而来的。在汇编过程中,制图者也采用一些统计资料,例如人口分布、平均降水量或者税率等。
资料库的开发。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通常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储藏在计算机里。一般来说,国家会拥有比较大的地理数据资料库。
计划和图片设计。在设计地图的时候,制图者应当考虑到地图的用途,这样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投射和刻度,也能确定哪些特征需要增强,哪些要省去。 制图者也必须考虑地图的风格和形式。符号、颜色和文字风格都必须考虑到,好的图解设计有助于更好的表达地图信息。很多时候,制图者需要画家来帮助设计。
制作和再制作过程。地图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机械制作。但是,利用数据库制作地图就会用到计算机。现在已经开发出许多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制图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使制图者从数据库中提取地图需要的具体信息。制图者反复添加或删除信息、覆盖或旋转图片,直到做出效果最好的地图。
与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相比,制图过程利用资料库的方式受到的限制多一些。在增加或删除信息方面,制图过程的能力有限,但制作主题地图还是可以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能够使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画出地图的一个标号。制图者用计算机辅助程序制作那些不能从资料库中进行制作的地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也能用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所制作的或地图程序所制作的地图。
计算机还可以打印地图。制图者可以使用普通电脑打印机打印地图,由于地图一般比较大,所以要分开打印。如果需要大量的拷贝,制图者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来制作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塑料薄片或幻灯片图像,再把这些图像转化成薄金属片,用来打印多张地图。
绘制那种表面凸起的浮雕地图需要几个不同的步骤。为了表现丘陵或山脉的阶梯状,需要用塑料或者其他物质制成模子。还有一种凹形地图是可触摸的,使盲人也能够通过触摸进行阅读。有些触摸地图是通过用某种特殊的材料,将已打印地图的影印本转化而制成的。这种特殊的材料见光以后,在黑暗地方设计的小块就会膨胀和燃烧,产生所需要凸起的图像。
修订。由于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地球在持续不断地变化着。例如,某些城市的人口、海岸线形状、森林面积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数据库必须不断更新,地图也必须重新修订,以反映这些新的变化。
在编制地图过程中,根据编图的目的,对编图资料和制图对象进行选取和概括,用以反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方法。它是制图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图质量的好坏及其在科学上和实用上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这一步骤。
制图综合的产生,主要由于地图是以缩小的形式表达制图对象的缘故。制图综合的程度受 3种基本因素的影响:一是地图的用途,主要决定地图所应表示和着重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二是地图比例尺,主要决定地图内容表示的详细程度;三是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即应显示本地区地理景观的特点。在这3种因素的影响下,制图综合的实质,就是以科学的抽象形式,通过选取和概括的手段,从大量制图对象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而舍去次要的或非本质的地物和现象;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而代之以总的形体特征;缩减分类分级数量,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并用正确的图形反映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
制图综合表现在5个方面:①制图对象轮廓(形状)的概括;②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概括;③制图对象质量特征的概括;④制图对象的取舍;⑤以各个制图对象(概念)的集合符号(种的甚至是类的概念)代替各单个地物(概念)。
制图对象形状的概括,是按照一定的综合标准,通过删除、夸大、合并、分割和位移等综合手法实现对图形的化简。制图对象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是以扩大数量指标的间隔(或减少分类分级)和减少制图对象中的质量差异来体现的。制图对象的选取,通常以资格法、定额法、以及应用数理统计结合图解计算方法,确定综合指标,作为选取标准。以各个地物的集合符号代替各单个地物,是一种同类群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单一考虑某一因素,必须全面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此外,在对各个要素综合时,还必须分别注意其分布密度、弯曲程度和面积对比等,使图上内容及其表达程度能够合理而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制图综合按其在编图中的目的和要求,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示方法和读图效果的角度分为比例综合、目的综合和感受综合 3种。比例综合是指因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轮廓无法表达时,需要进行选取和概括的一种综合手段。目的综合是指事物的重要程度并不完全决定图形大小和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以编图目的和事物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制图者对其认识为转移的综合方法。感受综合是指制图者研究制图综合时,不能只从作者出发,还要考虑读者在对地图观察感受中产生的一种意识综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