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只有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同时,在把握决定事物本质的特殊矛盾时,还要进一步对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更确切地讲,事物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次要方面。认识事物的性质就是要通过对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地位及其相互联结的分析,找出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大体,识大局,抓本质,看主流”。这是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之关键。
二、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表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推动这个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过程,即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必须深入到事物内部分析考察它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原因。例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仲永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了20岁就变成了平庸无奇之人。就其从神童到庸者变化过程看,固然与其父“日板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三、要认识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规定了事物的特征和面貌。然而,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正是事物本身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统一体中存在和运动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共居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统一体中又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永远处于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之中的。斗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的地位和特征发生变化,于是逐步显示出事物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结。
四、要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事物的属性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必须同时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种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认识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事物间由于各自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而互相转化的各种趋势和可能。
总之,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性质、过程、条件、趋势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认识深化的程度正是取决于对诸种矛盾及其双方分析的程度。如果离开了矛盾分析法,人们就无法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
人们分析事物最为熟悉的是一分为二法,事物是辩证的,这是对的。
但事物按照相对论来说只是从概率上一分为二多些;事物完全可以微分成N,其哲理性均可以写出许多内容。中国人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佛教认为是地水火风四大,中国人还要以认为事物是由阴阳合成,更可以是由无或太极构成;人们是不是还可以从化学元素的角度认为是由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构成了大千世界?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事物分为几的争论意义不大,只是方法上的区别而已。
1、一分为一法:即是由单纯思想的人(小孩),对待事物和人,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现象,不去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2、一分为二法:这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事物有正反两方面,有对事物或人深入研究的人会用此法来分析事物或人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此法有很大的精准性。
这是思想者所常用的思维分析方法。3、一份为三法:这是更高级的认识事物或人的分析思维方法。
常用于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怎样做对社会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人生态度,具备这样思维的人通常是精神领袖、圣贤人等,如宗教、文化流派创建人等。佛家的中道、道家的无畏五部委、儒家的中庸思想即为此种思维分析事物或人的结果。
4、一分为四法:事物是由四性的,这一点不被多数人所知。一分为四法是对事物分析更为全面的一种思维方法,常用于对事物的谋划及对待事物应采取的更为客观有效使用的方法,是一分为三法的进一步演化与应用。
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不被人们所认知,在中医中将其应用于辩证施治,其它领域则少有人用之。5、一分为五法: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附例:人一分为一法:一个人 男人或女人 一面性一分为二法:男性人、女性人 有性别的特征 两面性一分为三法:男性人、女性人、无性人 三面性一分为四法:男性人、女性人、无性人、两性人 四面性清代刘纯在《误治余论》里说:阴阳之分不尽已矣。人非男女之别,万物具备四性也,人者有男、有女、有天宦、有两性人。
一分为四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实用价值呢?也就是说矛盾问题应当考虑四个方面;第一是矛,第二是盾,第三既是矛又是盾,第四既不是矛又不是盾。尤其是搞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要掌握这种广阔的思维方法,不然的话可能不容易出成果。
例如物质问题,是否应当考虑有物质,也有反物质,既是物质又是反物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反物质。比如朋友的划分。
如果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那么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夫妻两个人都要磕磕碰碰的,别说朋友了。
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划分敌人太多了,就要打击一大片;划分朋友太多了,就难免看走了眼,也容易吃亏上当。按一分为四的观点就清晰得多,敌人是很少的,朋友也是很少的。
可是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这是比较多的。利害相同的时候就是朋友,吃了点亏就是敌人。
但是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这是最多的。这是为什么呢?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所以既不把你当作敌人也不和你交朋友。
如果这样划分朋友和敌人,自己就不会看走了眼,也不会出亏上当,更不会绝交朋友而气恼,也不会因为增添敌人而恐惧。因为是敌人又是朋友的情况,本来就是比较多的;一会是敌人,一会是朋友,是十分正常的。
佛家在经典的叙述中已将一分为四的方法运用到了极致,因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只有具备了大智慧的人才能领会透彻。如对于“道”的描述,是空,是无,即是空是无,也是非空非无,只有空无两不占,才是得到了“道”的真谛,反过来应对世俗才能达到超然洒脱状态。
量变 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量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一般情况下的量变,这是事物自身存在的延续和渐进的变化,事物的质没有发生变化,一种是临近关节点的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会破坏物质的稳定性,产生质变和飞跃;由于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多方面性及条件的大相迥异,事物量变的形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而言,量变的基本形式有数量的增减和空间排列结构、秩序的变化两种。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这两种量变形式是经常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量变最终会向质变转化。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界限内,不致引起事物质的变化。但是,量的变化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会出现飞跃,使旧质消失,新质产生。而在新质基础上,又产生新的量变过程,从而构成事物无限多样的发展过程。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和质变一样,也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性质的区别,即有前进性和倒退性量变的区别,这是两种方向相反的量变过程;量变中还渗透着部分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都不是以纯粹形态出现的,二者互相交错、互相渗透。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表示事物出现阶段性或个别性质的变化,这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引起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的普遍现象。量变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事物存在、发展及其丰富个性的表现和确证,体现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连续性,是旧质消失,新质产生,完成事物飞跃的必要准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换。又称渐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与质变相对。事物的量变由事物内部矛盾所引起,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逐渐的和缓慢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事物的统一、静止、平衡、相持等状态。量变时,事物的质保持暂时的稳定。量变积聚着破坏这种稳定状态的因素,达到一定关节点,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量变体现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连续性,又是事物质变的准备阶段。
1、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
量变的特征是一种逐渐的、连续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状态的变化。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统一、平衡、相对静止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所显示出来的状态。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的特点是一种根本、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统一物的分解或是相持、平衡、静止状态的破坏,都是事物在质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说明量变对于质变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这说明质变对于量变既有必然性,又有必要性,而且只有质变才有新事物的产生和世界的发展。因此,承认不承认质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之一。辩证法的发展观既与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的"激变论"不同,又与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相区别。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人们分析事物最为熟悉的是一分为二法,事物是辩证的,这是对的。
但事物按照相对论来说只是从概率上一分为二多些;事物完全可以微分成N,其哲理性均可以写出许多内容。中国人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佛教认为是地水火风四大,中国人还要以认为事物是由阴阳合成,更可以是由无或太极构成;人们是不是还可以从化学元素的角度认为是由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构成了大千世界?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事物分为几的争论意义不大,只是方法上的区别而已。
1、一分为一法:即是由单纯思想的人(小孩),对待事物和人,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现象,不去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2、一分为二法:这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事物有正反两方面,有对事物或人深入研究的人会用此法来分析事物或人产生的现象及原因。此法有很大的精准性。
这是思想者所常用的思维分析方法。3、一份为三法:这是更高级的认识事物或人的分析思维方法。
常用于探索人生的真谛和怎样做对社会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人生态度,具备这样思维的人通常是精神领袖、圣贤人等,如宗教、文化流派创建人等。佛家的中道、道家的无畏五部委、儒家的中庸思想即为此种思维分析事物或人的结果。
4、一分为四法:事物是由四性的,这一点不被多数人所知。一分为四法是对事物分析更为全面的一种思维方法,常用于对事物的谋划及对待事物应采取的更为客观有效使用的方法,是一分为三法的进一步演化与应用。
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不被人们所认知,在中医中将其应用于辩证施治,其它领域则少有人用之。5、一分为五法: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附例:人一分为一法:一个人 男人或女人 一面性一分为二法:男性人、女性人 有性别的特征 两面性一分为三法:男性人、女性人、无性人 三面性一分为四法:男性人、女性人、无性人、两性人 四面性清代刘纯在《误治余论》里说:阴阳之分不尽已矣。人非男女之别,万物具备四性也,人者有男、有女、有天宦、有两性人。
一分为四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实用价值呢?也就是说矛盾问题应当考虑四个方面;第一是矛,第二是盾,第三既是矛又是盾,第四既不是矛又不是盾。尤其是搞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要掌握这种广阔的思维方法,不然的话可能不容易出成果。
例如物质问题,是否应当考虑有物质,也有反物质,既是物质又是反物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反物质。比如朋友的划分。
如果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那么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夫妻两个人都要磕磕碰碰的,别说朋友了。
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划分敌人太多了,就要打击一大片;划分朋友太多了,就难免看走了眼,也容易吃亏上当。按一分为四的观点就清晰得多,敌人是很少的,朋友也是很少的。
可是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这是比较多的。利害相同的时候就是朋友,吃了点亏就是敌人。
但是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这是最多的。这是为什么呢?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所以既不把你当作敌人也不和你交朋友。
如果这样划分朋友和敌人,自己就不会看走了眼,也不会出亏上当,更不会绝交朋友而气恼,也不会因为增添敌人而恐惧。因为是敌人又是朋友的情况,本来就是比较多的;一会是敌人,一会是朋友,是十分正常的。
佛家在经典的叙述中已将一分为四的方法运用到了极致,因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只有具备了大智慧的人才能领会透彻。如对于“道”的描述,是空,是无,即是空是无,也是非空非无,只有空无两不占,才是得到了“道”的真谛,反过来应对世俗才能达到超然洒脱状态。
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处理问题的哲学方法,是对立统一等基本规律的综合和延伸。
矛盾分析法有哪几种:
1.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或者: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7.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或者: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但又不能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注意支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