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皮内注射。
用量小,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②皮下注射。
常用于疫苗和菌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及某些药物的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皮下注射。
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③肌肉注射。
可注射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进针2.5~3cm。
臀大肌使用最多,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1/4处为注射部位。注射时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可减轻痛苦。
④静脉注射。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
除注入药物外,也可注入造影剂以助诊断。静脉注射对无菌技术要求较严格。
⑤静脉滴注。可用以输入药物、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也可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平衡等。
为避免长时间输液引起的浅静脉栓塞,可以切或穿刺深静脉后进行静脉点滴,这样可持续较长时间,避免每天穿刺。⑥动脉注射。
将某种较浓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可注入抗肿瘤药,使药物迅速完全到达肿瘤。
注入透析液、吸附剂以治疗肾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动脉做脑血管造影、脊髓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左心或冠状动脉造影。
⑦心内注射。向心室腔内注入使心搏恢复的药物。
常与心脏按摩同时应用。有胸外和胸内(开胸后应用)两种注入法。
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⑧体腔内注射。
将药物注入各体腔内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一、肌肉注射 intramuscular, im
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通常为了治病。
1.适用于: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吸收途径: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二、皮下注射 subcutaneous, h
1.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2.适用于: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三、静脉注射 intravenous, iv
1.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2.适用于: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四、皮内注射 intradermal, id
1.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1)该注射法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者,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如有过敏史,则不可对有过敏的药物进行皮试。(3)做药物过敏试验者,事先准备好急救药品,防止意外发生。(4)进针角度不宜过大,避免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判断和观察。
1.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特殊患者肌肉注射方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3.易回血法
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0.2ml或0.5ml,固定返折处,穿刺针进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用手向远心端挤捏头皮针塑料管,增加头皮内的负压即见明显回血。
4.非握拳穿刺法
扎止血带,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绷紧手背皮肤,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角度为5~15°。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易于穿刺成功。
5.拔针后按压法
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切勿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2~3min,这样能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肘部静脉穿刺后让患者伸直前臂,棉签与血管平行按压3~5min即可,切忌曲肘压迫止血。以免形成皮下淤血。
6.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损伤
相关文章:谈保护血管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在同一体同一药物同一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进入血管短的,对血管的损伤小,血管使用寿命长,病人疼痛反应小,反之则相反。这主要是因为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进入血管的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的损伤越严重,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越多,血管淤血越明显。由于大量血管内皮细胞被破环,胶原暴露,极易激发血栓形成及血栓极化而阻塞管腔。提示临床上静脉输液穿刺时见回血后,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在能达到牢固固定好针头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病、慢性病、肿瘤化疗病人,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7.“S”型固定法
头皮静脉穿刺可采用“S”型固定,即穿刺见回血后用4条胶布(0.8*7cm)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柄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柄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横贴于第三条胶布重叠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另一端横贴在头皮针向下弯曲的塑料管与皮肤上,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状。其特点:(1)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大;(2)弯曲的曲率小,针头的横向力小;(3)针头以外增加了两个固定点,固定点多针头的稳定性好。此方法符合力学原理,操作简单、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
综上所述,这些技巧能使静脉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百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
IC(皮内注射 )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
扩展资料:
打针之前吃点东西,度然后半个小时去打针,打完以后两个小时不要吃东西,多喝温开水,然后这一天都不要吃鸡蛋什么的,饮食清淡一些,不要洗澡就可以了。
注射胰岛素专的注意事项:
一、注射前要将预混型胰岛素要摇匀,否则会使胰岛素浓度不均衡,影响降糖效果;
二、注射时局部皮肤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开有硬结、破溃的部位,注射速度不能太快;
三、注射完以后一定要在皮下停留十秒钟以上,等到胰岛素充分吸属收后再把针头拔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打针
(1)用途 药液直接注入于静脉内,随血液而分布全身,可迅速发生药效;由于其排泄也快,因而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能容纳大量的药液,并可耐受(被血液稀释)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等)。
主要用于大量的补液、输血;注入急需奏效的药物(如急救强心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2)用具 少量注射时可用较大的(50~100毫升)注射器,大量输液时则应用输液瓶(500毫升)和一次性输液胶管。
(3)静脉注射的部位及方法 依动物种类而不同。①牛、羊的静脉注射 多在颈静脉实施,个别情况也可利用耳静脉注射;羊多用颈静脉。
由于牛的皮肤较厚,所以刺入时,应用力并突然刺入。其方法是: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压迫颈静脉的下方,使颈静脉怒张;明确刺入部位,右手持针头对准该部后,以腕力使针头近似垂直地迅速刺入皮肤及血管,见有血液流出后,将针头顺入血管1~2厘米,接连注射器或输液胶管,即可注入药液。
②猪的静脉注射 常用耳静脉或前腔静脉(图1-6)。图1-6猪的耳静脉注射 A.耳静脉注射法 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耳静脉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一人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处或用胶带于耳根部结扎,使静脉充盈、怒张(或用酒精棉反复于局部涂擦以引起其充血);术者用左手把持猪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高;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沿耳静脉管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抽活塞手柄如见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再将注射器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解除结扎胶带或撤去压迫静脉的手指,术者用左手拇指压住注射针头。另手徐徐推进药液,注完为止。
B.前腔静腔注射法 可应用于大量的补液或采血(图1-7、图1-8)。图1-7猪站立保定时前腔静脉注射 图1-8猪仰卧保定时前腔静脉注射 注射部位在第1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的直前。
由于左侧靠近膈神经而易损伤,故多于右侧进行注射。针头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深度依猪体大小而定,一般在2~6厘米,依此而选用适宜的16~20号针头。
注射时,猪可取仰卧保定或站立保定。站立保定时,针头刺入部位在右侧由耳根至胸骨柄的连线上,距胸骨端1~3厘米;稍斜向中央并刺向第一肋骨间胸腔入口处,边刺入边回血,见有回血即标志已刺入并可注入药液。
猪取仰卧保定时,可见其胸骨柄向前突出并于两侧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直前、侧方各见一个明显的凹陷窝。用手指沿胸骨柄两侧触诊时更感明显,多在右侧凹陷处进行穿刺注射。
仰卧保定并固定其前肢及头部,局部消毒后,术者持接有针头的注射器,由右侧沿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部前侧方的凹陷处刺入,并稍偏斜刺向中央及胸腔方向,边刺边回血,见回血后即可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拔出针头,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③马的静脉注射 多在颈静脉实施,特殊情况下可在胸外静脉进行。
颈静脉注射多在颈上及颈中1/3部的交界处进行。柱栏保定,使马颈部稍前伸并稍偏向对侧,局部进行剪毛、消毒。
术者用左手拇指(或食指与中指)在注射部位稍下方(近心端)压迫静脉管,使之充盈、怒张。右手持注射针头,沿颈静脉使与皮肤呈45°角,迅速刺入皮肤及血管内。
见有血液流出后,即证明已刺入;使针头后端靠近皮肤,以减小其间的角度,近似平行地将针头再伸入血管内1~2厘米,撒开压迫静脉的左手,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连接注射器或输液胶管,并用夹子将胶管近端固定于颈部毛、皮上,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以酒精棉球压迫局部并拔出针头,再以5%碘酊进行局部消毒。
④犬、猫的静脉注射 犬多在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或前肢正中静脉实施。猫多用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
A.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注射法(图1-9) 图1-9犬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在后肢胫部下1/3的外侧浅表皮下。由助手将犬侧卧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用胶皮带绑犬股部,或由助手用手紧握股部,即可明显见到此静脉。右手持连有胶管的针头,将针头向血管旁的皮下先刺入。
而后与血管平行刺入静脉,接上注射器回抽。如见回血,将针尖顺血管腔再刺进少许,撤去静脉近心端的压迫,然后注射者一手固定针头,一手徐徐将药液注入静脉。
B.前肢正中静脉注射法(图1-10) 图1-10犬前肢正中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比后肢小隐静脉还粗一些,而且比较容易固定,因此一般静脉注射或取血时常用此静脉。注射方法同前述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
C.猫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在后肢膝部内侧浅表的皮下。助手将猫背卧后固定,伸展后肢向外拉直,暴露腹股沟,在腹股沟三角区附近,先用左手中指、食指探摸股动脉跳动部位,在其下方剪毛消毒;然后右手取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由跳动的股动脉下方直接刺入大隐静脉管内。
注射方法同狗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4)静脉注射的注意事项 ①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应严格消毒。
②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脉管,明确注射部位,防止乱扎,以免局部血肿。③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通顺,当反复穿刺时,针头常被血凝块堵塞,应随时更换。
④针头刺入静脉后,要再顺入1~2厘米,并使之固定。⑤注入药液前应排净注射器或输。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肌肉注射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扩展资料:
概述
临床上进行肌肉注射,一般都采用臀大肌,也有采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注射的,但对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的具体部位,一般认为在整块肌肉上都能进行注射。但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个别病例由肌肉注射位置不当导致桡神经和腋神经的损伤,有的是直接利人挽神经和胶神经干。
方法1:拇指定点:患者俯卧或站立,术者一手中指指腹(注射左侧臀部术者取左手,注射右侧取右手)置于患者髂前上棘,拇指平行向后并弯曲,指尖所触处即注射点(约在大转子内侧上方2~3横指处)。
方法2 三线定区:(1)水平线:从髂前上棘绕向背侧至臀裂;(2)垂直线:作平分一侧臀部与水平线相交的垂直线。
注意事项
1.肌肉注射的所有步骤,应严格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2.肌肉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避免伤及坐骨神经和较大的血管。
3.进针时切勿用力过猛,以防把针头全部刺入肌肉。
4.进针时,如被注射者感到注射部位同侧下肢疼痛、发麻,应立即停止注液。
分析和讨论 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选在臀部肌肉上部外侧(左右侧均可)1/4处。因为该部位的肌肉发达,又无重要血管、神经通过,注射比较安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肌肉注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