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坡底中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破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山体的稳定性
(2)外力对边坡的影响。例如:爆破,地震,水压力等自然和认为因素,而导致边坡破坏。
(3)边坡外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比如,河流、水库及湖海的冲涮和淘涮,使得岸坡外形发生变化,从而使这些边坡发生破坏,这主要由于侵蚀切露坡体底部的软弱结构面使坡体处于临空状态,或是侵蚀切露坡体下伏到软弱层,从而引起坡体失去平衡,最后导致破坏。
(4)岩体力学性质恶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比如风化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使坡体强度减小,坡体稳定性降低,加剧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而且风化越深,斜坡稳定性越差,稳定坡角就越小。
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其中定性评价包括工程类比法和图解法;定量分析法包括数值分析法、极限平衡和可靠度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是简单、实用、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是要求我们重点掌握的内容。
极限平衡法中的关键内容有两个:(1)剪切滑动破坏面的强度难则。一般采用库仑推则 ,式中c、Φ分别是滑动面的内粘聚力和内摩擦角,σ、τ分别是滑动面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2)边坡的稳定系数K。K被定义为阻止滑动的总力与致滑总力之比,当K1时,边坡稳定;当K<1时,边坡不稳定;当K=1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一、边坡坡面防护包括
1、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
2、工程防护(矿料防护):框格防护、封面、护面墙、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浆砌预制块护坡、锚杆钢丝网喷浆、喷射混凝土护坡。
二、各种防护工程适用条件
(一)植物防护
1.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受雨水冲刷轻微,且易于草类生长的路堤与路堑边坡。选用根系发达、叶茎低矮、多年生长且适宜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草种,植于40cm(无熟土时,表土厚度≥20cm)表土层。播种方法有撒播法、喷播法和行播法。当前推广使用的两种新方法是湿式喷播技术和客土喷播技术。
2.铺草皮:适用于需要迅速绿化的土质边坡。草皮护坡铺置形式有平铺式、叠铺式、方格式和卵(片)石方格式四种。
3.植灌木:与种草、铺草皮配合使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适用于土质边坡和膨胀土边坡,但对盐渍土经常浸水、经常干旱的边坡及粉质土边坡不宜采用。灌木宜植于1:1.5或更缓的边坡上,或在堤岸边的河滩上,用以降低流速,促使泥沙淤积。
(二)工程防护
1.框格防护适用于土质或风化岩石边坡,框格防护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块)石、卵(砾)石等作骨架,框格内宜采用植物防护或其他辅助防护措施。
2.封面包括抹面、捶面、喷浆、喷射混凝土等防护形式。
(1)抹面防护适用于易风化的软质岩石挖方边坡,岩石表面比较完整,尚无剥落。
(2)捶面防护适用于易受雨水冲刷的土质边坡和易风化的岩石边坡。
(3)喷浆和喷射混凝土防护适用于边坡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
3.护面墙用于封闭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用护面墙防护的挖方边坡不宜陡于1:0.5,并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护面墙分为实体、窗孔式、拱式等类型,应根据边坡地质条件合理选用。
4.石砌护坡
(1)干砌片石护坡适用于易受水流侵蚀的土质边坡、严重剥落的软质岩石边坡、周期性浸水及受水流冲刷较轻(流速小于2—4m/s)的河岸或水库岸坡的坡面防护。
(2)浆砌片(卵)石护坡适用于防护流速较大(3~6m/s)、波浪作用较强、有流水、漂浮物等撞击的边坡。对过分潮湿或冻害严重的土质边坡应先采取排水措施再行铺筑。
5.浆砌预制块防护适用于石料缺乏地区。预制块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在严寒地区不应低于C20。
6.锚杆钢丝网喷浆或喷射混凝土护坡适用于直面为碎裂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以及坡面岩石与基岩分离并有可能下滑的挖方边坡。施工简便,效果较好。
(三)土工织物防护
1。挂网式坡面防护适用于风化碎落较严重的岩石边坡。沿边坡悬挂的土工网能截住落石,引导其进入边沟或其他可控制地区。落石直径较大,边坡倾角大于400时不易使用。
2.土工织物复合植被防护坡面综合了土工织物和植被两类防护的优点,其典型形式是三维土网(垫)植草防护,主要适用于边坡坡度缓于1:1,边坡高度小于3m的土质边坡。
3.其他土工织物防护有草坪植生带、适用于破碎或易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的锚杆挂高强塑料网格喷浆(喷射混凝土),以及土工织物作反滤层的护坡。
2 边坡加固技术历史回顾
在对边坡进行加固之前要进行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当其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边坡自稳的要求时,就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纵观边坡加固技术研究历史和发展过程,可大体将其研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2.1 被动加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这一阶段,仅有边坡灾情、危害资料记录,缺乏边坡加固方面的相关报道。由于自然边坡灾害不多,工程边坡更少,几乎没有专家、学者涉及该领域,进行专门研究[1]。对边坡作用因素、产生的条件、发生和运动机理以及它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基本上属于被动治理—即“边坡灾害发生,想法治理”,常采用清方减重、填土反压、地表排水等措施,但经验和实例都表明采用这些措施仅能使高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难以根治,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边坡仍然可能失稳[2]。
这一阶段不重视对边坡灾害的研究,涉及加固技术的研究更少,属于被动加固阶段。
2.2半理论加固技术研究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这一阶段,随着我国边坡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边坡灾害的不断发生,在经验累积、认识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专家、学者们开始重视对边坡灾害的研究,各类系统的研究边坡的类型、产生条件、分布、作用因素的成果相继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