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法: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存货ABC分类控制。
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1、无现金折扣、无缺货的经济批量:
相关总成本=变动性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需求量/进货量)*每次进货量+(进货量/2)*单位储存成本
经济进货批量=(2*需求量*每次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1/2
最低总成本=(2*需求量*每次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1/2
最佳订货批次=需用量/经济订货量
进货间隔时间=360/次数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经济批量*单价)/2
2、实行数量折扣(现金折扣)的经济批量:(考虑进价成本)
存货总成本 =进货费用+储存成本+进价成本
①计算无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
②相关总成本=经济批量最低成本+进货成本
③计算有数量折扣的相关总成本
=进货成本*(1-折扣率)+(需求量/进货量)*每次进货量+(进货量/2)*单位储存成本
④选择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两作为经济批量
3,允许缺货的经济批量: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
=(2*需求量*每次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1/2*[(单位储存成本+单位缺货成本)/单位缺货成本]1/2
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时的经济批量*单位储存成本/(单位储存成本+单位缺货成本)。
存货日常管理包括存货储存期控制和存货ABC分类管理。
存货储存期控制
在货储存期控制包括存货保本储存期控制和保利储存期控制两项内容,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保本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
存货保利储存天数=(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每日变动储存费
存货ABC分类管理
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
常见的存货管理的方法有拉式存货方法、计划方法、混合方法。
1、拉式存货方法
是反应性存货系统通过在配送渠道内拉动产品,对渠道成员的存货需要作出反应。当可得的仓库储备水平下降到事先确定的最低限度之下或订货点时,该系统就会启动补给装运。尽管订货数量可能是当前储存水平函数的某种变量或事先确定最低限度水平,但通常可由某种订货批量公式来确定。
2、计划方法
计划方法是按照需求量和产品可得性,主动排定产品在渠道内的运输和分配。
3、混合方法
即用逻辑推理将前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形成对产品和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的存货管理理念。一项综合的存货管理战略将详细说明各种政策,并用于确定何处安排存货、何时启动补给装运和分配多少存货等过程。
扩展资料:
存货管理的意义
1、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详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2、帮助库存会计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
3、提供的各种库存报表和库存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4、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物品积压或短缺,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更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存货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拉式存货方法
个人观点:
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1)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记减少数,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数,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使用这种方法平时的核算工作比较简便,但不能随时反映各种物资的收发结存情况,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并把物资的自然和人为短缺数隐含在发出数量之内;同时由于缺乏经常性资料,不便于对存货进行计划和控制,所以实地盘存制的实用性较差。通常仅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进出频繁的特定货物。
(2)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的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管理。
为了核对存货账面记录,永续盘存制同时要求进行存货的实物盘点。会计年度终了,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并编制盘点表,保证账实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小企业会计实务中,存货的数量核算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存货盘点应由仓库管理人员及独立的会计记账人员和科室存货保管人员共同进行。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要核对实物的数量,看其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是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看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
意义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健全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
4、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利用
以上共同学习,希望对你有用!
可以设计一套盘点流程。针对数量和质量分别清查,数量可以按个数数,工作量较大,也可以按重量计量,质量可以根据入库的时间来评定。鲜活产品应该是时间越久质量越差了。再配合抽样,应该就可以了。
1、存货清查的种类
1)按清查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①全面清查,是在年终结账前和企业关停并转、开展清产核资时,对企业全部存货所进行的盘点和核对;②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企业的部分存货所进行的盘点和核对。
2)按清查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①定期清查,是指按预先确定的或制度要求的时间对存货所进行的盘点和核对;②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存货所进行的临时性的盘点和核对。
3)按参加人员可分为专业清查、群众清查与联合清查。①专业人员清查是指有关存货的责任和财会人员,组成清查组的清查;②非上述人员的清查是群众清查;③两者共同完成的清查为联合清查。
存货清查一般可分为事前准备、事中清查和事后处理三个阶段。
2、存货清查的方法
由于存货的实物形态、体积重量、堆放方式、存放地点等不尽系统,在清查中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实地盘存法。这是通过逐个点数或计量确定实存数的方法。
2)抽样评估法。对于大堆、笨重和价廉的存货,如露天堆放的沙石、煤炭等,不便于点磅过数的,可以在抽样盘点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3)技术测定法。对存货质量的检查,除能直观断定外,一般采用技术测定法。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原发布者:蒋先芳存货管理的一般方法总结我们发现,不光是阿迪达斯存在存货方面的问题,有很多企业也都曾受到或正在受到存货积压的困扰,鉴于此,我们总结出存货管理的一般方法,希望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能有所帮助。
1.ABC法 存货管理的ABC分类控制法是将“例外管理”原则运用于对存货控制的一种形式。这种管理控制方法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世纪首先创立的,以后经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环节。
ABC分类控制法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照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办法。具体地说,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和定额,并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
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地进行分析对比。C类存货量大但金额一般都不大,一般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大安全存货量,简化手续,节约定货费用。
ABC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高控制的效率。 2.零存货(JIT) 零存货是指平常时企业的库存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是没存货,只有当有了客户订单时才进行生产和经营,才进行购置材料和零部件。
零存货是适时生产系统对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零存货管理可以达到降低存货储存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如仓储费、占用资金的利息开支以及管理人员工资。
可以消。
一、方法:
1、结转本期损益法
依据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然后随着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这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依据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二、注意事项:
1、重视存货审计的监盘程序。
2、注意存货采购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3.、关注产品销售及发出环节的异常情况。
扩展资料:
存货审计是对存货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行的审计。 存货审计直接影响着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对于揭示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弊端,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降低产品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存货审计的内容如下:
(1)评审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审查存货增减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验证存货账面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4)审查存货保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审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货审计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
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 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下列图1、图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的程序。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
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售等过程。
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某几个环节。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比如,仓储式超市货架里摆放的商品就是超市的存货,商品仓储与销售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概括地讲,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
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一)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
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二)验收入库 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
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三)仓储保管 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主要管控措施: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四)领用发出 生产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
存货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存货的内容和分类也有所不同。存货一般要依据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并结合存货的用途进行分类。
服务性企业如旅行社、宾馆、会计师事务所等,既不生产产品,也不经销产品,这些企业一般存有各种物料用品,如办公用品、家具用具等,以供业务活动之用。这些货品就作为这类企业的存货处理。
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主要分为库存商品、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其中,库存商品是企业存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销售而购人的物品。
制造企业以加工或生产产品为主,其存货的构成最为复杂。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材料。指企业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取得的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及外购半成品等。
2.在产品。指正在生产各阶段进行加工或装配的尚未制造完工的产品。
3.自制半成品。指已经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并已经验收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产成品。指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
5.低值易耗品。指由于价值低、易损耗等原因而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的各种劳动资料。
6.包装物。指为包装企业产品而储备和在销售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各种成形的包装容器。
7.委托加工材料。指企业因技术和经济原因而委托外单位代为加工的各种材料。
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存货,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