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户外活动,特别是小婴儿;2、预防性的补充维生素D,一般足月儿生后14天开始每天补充400-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一直要补充到两岁,一岁以后要求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两岁以后一般在北方地区是冬天还要吃;3、夏天要日照活动,因为不照太阳就没有内源性的维生素D;4、早产儿和双胞胎这些高危人群在前三个月即刻补充维生素D,一般要求计量要求800国际单位,如果发现补充剂量不足,要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孩子发展成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的症状。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一般人常称本病为“缺钙”,这是错误的,应是缺乏维生素D。
病因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旺盛,骨骼的生长发育迅速,因此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可引起本病。
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原因是① 阳光照射不足。缺乏室外活动的孩子,接触阳光少,易患本病。② 食物中含维生素D不足。乳类中含维生素很少,如单纯乳类喂养不另加维生素D制剂或少晒太阳,可发生维生素D缺乏。③ 某些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供不应求。④ 胃肠、肝胆、肾等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⑤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2∶1易于吸收)。⑥ 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物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人体不易吸收。
临床表现① 早期常烦躁不安,爱哭闹,睡觉易惊醒,汗多,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头常在枕头上摩擦,使脑后枕部半圈秃发,医学上称“枕秃”。② 以后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应在1.5岁前闭合),出牙晚,可晚至1岁才出牙,头较大呈方形,肋骨下缘外翻,鸡胸、“O”形腿等。③ 到医院做血液化验可发现钙、磷含量偏低。
治疗① 主要治疗是补给维生素D,轻者每日口服维生素D 1000~2000单位,中者为2000~5000单位;重者为5000~10000单位。具体情况应遵医嘱。② 如饮食中含钙量不足,可适当口服活性钙。注意不要长期过量服维生素D,以免维生素D中毒,但可服预防量至2~3岁,2~3岁后佝偻病已静止,无须再用鱼肝油预防。每日用维生素D治疗量较大者,不宜用鱼肝油(鱼肝油中含维生素A与维生素D)而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以免发生维生素A中毒。
预防① 鼓励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8个月。② 自出生后2周起,每日给宝宝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单位。③ 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蛋黄、肝类、鱼类、奶类、豆类、虾皮等,不要吃过多的油脂类和盐,以免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④ 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这是最廉价安全的维生素D来源,每1平方厘米皮肤经照射半小时即可产生20微克维生素D,每日晒1~2小时即可满足需要。
1.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带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皮下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孕妇、乳母和婴儿都应经常晒太阳。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虽然钙、磷含量较低,但比例适当,有利于婴儿的吸收。 2.维生素D的补充。
为什么我们说缺钙实质是缺维生素D呢?原来,一般食物及牛奶中所含的钙是能够满足身体需要的,但是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才能被吸收。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宝宝自出生后2—3周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早产儿或双胎儿,出生时体内贮钙就不足,一定要在出生后2周就开始补充钙和维生素D。
得了佝偻病有那些表现
缺乏维生素D,会使人体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食物中的钙磷大部分从
粪便中排出,造成血中钙。磷浓度降低,直接影响骨骼钙和磷的沉积,妨碍全身
的骨骼的生长。由于血中钙。磷浓度降低,机体还会动员骨骼中的钙。磷入血,
造成骨骼脱钙。
患儿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骨缝加宽,重者有颅骨软化,按压枕部有乒乓球
感觉,称为"乒乓头",有的可形成"方颅"。"十字头"或"马鞍头"。婴幼儿时期可
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位肥大,外观看象两串珠子,称"肋串珠",胸廓下缘
肋骨外翻,严重者出现"鸡胸"。以上胸部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胸廓畸形,以致影响
心肺功能,且极易反复肺炎发生。
此外,双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以及脊柱侧弯。除此之外,还常
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易夜惊,多汗,汗带酸味,引起局部发痒,在枕部形
成秃发,形成"枕秃";四肢肌肉无力,关节松弛,独立行走较晚;腹壁和肠肌肌
肉松弛,造成肠内积气,腹部膨大,且易腹泻。
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度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手足肿硬,手掌和足底潮红。恢复期手指与足趾端脱皮。
(3) 多形红斑样皮疹及结痂。
(4) 双眼球结膜炎。
(5) 口唇红、皲裂,草莓样舌,口咽部潮红。
(6) 颈部淋巴结肿大。
总之,小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结果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
畸形,以致全身抵抗力低下,容易患多种疾病且不易治愈,因此,为防止佝偻病
的发生,在摄入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日光照射,尽可能增加小儿的户外
活动或及时补充维生素D剂。
如何防治佝偻病
佝偻病作为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病,必须加强防治工作并本着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多方面着手,这些措施包括: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佝偻病的治疗:孩子一旦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 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应强调的是上述治疗都应有医生的指导。
您好!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 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神经症状;二是骨骼的改变。其它症状还有肌肉松弛,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等。
佝偻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多于3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但这些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诊断时要结合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综合考虑。
佝偻病的多汗症状与季节和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因汗液刺激皮肤发痒,患常摇头磨擦枕部,出现枕秃,但枧秃也不是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激期:除初期神经精神症状外,主要是骨骼的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不同的年龄可以有不同的骨骼表现。
3~6月 颅骨软化,用指尖轻压枕骨或顶骨的后部,有压乒乓球的感觉。 8~9月 可出现方颅症状。
1岁左右 胸廓畸形:肋骨串珠、肋隔沟、鸡胸、漏斗胸。 1岁以后 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
其它症状: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正常1~1.5岁时闭合,严重佝偻病患儿可延迟2~3岁才闭合),出牙延迟(可迟至1岁出牙,3岁才出齐),运动发育落后,表情淡漠,语育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伴发感染。
恢复期:患儿经过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血钙磷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而骨骼X线片2~3周后改善。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活动期症状消失,重症佝偻病患儿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和运动功能的障碍,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如宝宝得了佝偻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及时的治疗,对于较大月龄的宝宝平时可适当添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的肝脏、鱼、虾、瘦肉末、紫菜等。
平时天气适宜时可带宝宝外出晒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佝偻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婴幼儿“缺钙”了预防 胎儿期 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万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万IU,同时口服钙剂。
婴儿期 既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发育有很大影响,而该病又源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的一系列病变,所以佝偻病可以预防。 人体皮肤中有7一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变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也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所以佝偻病的预防就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即日光浴、补充维生素D。婴儿应尽早接触阳光,只要户外气温在18度以上,风不太大时就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但要避免眼睛直晒,春、夏、秋、冬都应坚持户外活动,每次时间可由短时间逐步延长到20~30分钟。
不要久居室内。另外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约4~6IU/dl,与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在小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给予维生素D预防,400Iu/日(即每日400国际单位)。
早产儿应提早2周给予维生素D,量也需在前3个月加倍即每日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国际单位,一般在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不易发生佝偻病,也无须再补充维生素D进行预防。
幼儿期: 小儿1岁后可采用“夏季晒太阳,冬季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给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在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儿童期 5岁以后至青春期儿童可出项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维生素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
在应用维生素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可不加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母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当钙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