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是否关心内部结构来看 (1)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测试数据并完成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
(2)黑盒测试:又称为数据驱动测试,把测试对象当做看不见的黑盒,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的情况下,测试者仅依据程序功能的需求规范考虑,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它是站在使用软件或程序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的测试。(3)灰盒测试:是一种综合测试法,它将“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结合在一起,是基于程序运行时的外部表现又结合内部逻辑结构来设计用例,执行程序并采集路径执行信息和外部用户接口结果的测试技术。
2、从是否执行代码看 (1)静态测试: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接口等来检查程序的正确性。(2)动态测试:是指通过运行被测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运行效率、正确性和健壮性等性能指标。
3、从开发过程级别看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或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程序各模块是否存在各种差错,是否能正确地实现了其功能,满足其性能和接口要求。
(2)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是单元测试的多级扩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有序测试。旨在检验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望通过测试发现各软件单元接口之间存在的问题,最终把经过测试的单元组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软件。
(3)系统测试:是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而对集成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的测试活动、它是将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作为基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人员、数据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对于具体的测试类型有:(1)功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2)性能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以验证功能是否满足要求。(3)接口测试: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接口需求逐项进行的测试。
(4)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对所有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显示界面进行的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5)强度测试:强制软件运行在异常乃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设计的极限状态到超出极限),验证软件可以运行到何种程序的测试。
(6)余量测试:对软件是否达到规格说明中要求的余量的测试。(7)安全性测试:检验软件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测试,(8)可靠性测试: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为做出软件可靠性估计而对软件进行的功能(其输入覆盖和环境覆盖一般大于普通的功能测试) (9)恢复性测试:对有恢复或重置功能的软件的每一类导致恢复或重置的情况,逐一进行的测试。
(10)边界测试:对软件处在边界或端点情况下运行状态的测试。(11)数据处理测试:对完成专门数据处理功能所进行的测试。
(12)安装性测试:对安装过程是否符合安装规程的测试,以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错误。(13)容量测试:检验软件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测试。
(14)互操作性测试:为验证不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力而进行的测试。(15)敏感性测试:为发现在有效输入类中可能引起某种不稳定性或不正常处理的某些数据的组合而进行的测试。
(16)标准符合性测试:验证软件与相关国家标准或规范(如军用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一致性的测试。(17)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规定条件下与若干个实体共同使用或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时能满足有关要求能力的测试。
(18)中文本地化测试:验证软件在不降低原有能力的条件下,处理中文能力的测试。4、从执行过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预来看 (1)手工测试:就是测试人员按照事先为覆盖被测软件需求而编写的测试用例,根据测试大纲中所描述的测试步骤和方法,手工地一个一个地输 入执行,包括与被测软件进行交互(如输入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等),然后观察测试结果,看被测程序是否存在问题,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有一场发生,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执行的一个步骤。
(2)自动化测试:实际上是将大量的重复性的测试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完成,通常是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模拟手动测试步骤,执行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过程(全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由程序自动完成测试的全过程;半自动测试就是指在自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测试用例或选择测试路径,再由自动测试程序按照人工指定的要求完成自动测试)5、从测试实施组织看 (1)开发测试:开发人员进行的测试 (2)用户测试:用户方进行的测试 (3)第三方测试:有别于开发人员或用户进行的测试,由专业的第三方承担的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6、从测试所处的环境看 (1)阿尔法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2)。
1、按是否查看程序内部结构分为:
(1)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只关心输入和输出的结果
(2)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2、按是否运行程序分为:
(1)静态测试(static testing):是指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静态测试包括:
对于代码测试,主要是测试代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界面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实际界面与需求中的说明是否相符。
对于文档测试,主要测试用户手册和需求说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5)动态测试(dynamic testing),是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
3、按阶段划分:
(1)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桩模块(stud)是指模拟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驱动模块(driver)是指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用来接收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并输出结果。
(2)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是单元测试的下一阶段,是指将通过测试的单元模块组装成系统或子系统,再进行测试,重点测试不同模块的接口部门。
集成测试就是用来检查各个单元模块结合到一起能否协同配合,正常运行。
(3)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将整个软件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的主要依据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
(4)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统测试的后期,以用户测试为主,或有测试人员等质量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的测试,它也是软件正式交给用户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
验收测试又分为a测试和beta测试,其中a测试指的是由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内部测试,而beta测试指的是内测后的公测,即完全交给最终用户测试。
4、黑盒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测试的一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包括逻辑功能测试(logic function testing)
界面测试(UI testing)UI=User Interface
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是指从软件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对软件系统进行检查,来发现软件中不方便用户使用的地方。
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 testing):包括硬件兼容性测试和软件兼容性测试
2)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软件的性能主要有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两种
时间性能:主要指软件的一个具体事务的响应时间(respond time)。
空间性能:主要指软件运行时所消耗的系统资源。
软件性能测试分为:
一般性能测试:指的是让被测系统在正常的软硬件环境下运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压力的性能测试。
稳定性测试也叫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是指连续运行被测系统检查系统运行时的稳定程度。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是指让被测系统在其能忍受的压力的极限范围之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指持续不断的给被测系统增加压力,直到将被测系统压垮为止,用来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Validate the system or software can allowed the biggest stress.)
1)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必须
白盒测试:逻辑结构测试,代码的逻辑、算法、结构是否正确,要求必须懂得代码,需要编写测试用例,可选
灰盒测试:介于中间
注意:在单元测试时,白盒应用相对较多,在集成测试时,灰盒测试应用相对较多,在系统、验收测试时一般就不会使用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了。
2)按是否需要运行代码划分
静态测试:界面测试,文档测试,代码测试【重点关注代码的规范性,一般检查变量的命名,注释的频率,编程的规范性,不需要写测试用例,一般只需要有代码审查单】
注意:一般经常把白盒测试和静态测试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静态白盒测试
动态测试:运行程序进行检查,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
3)按软件特性分类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第一类测试方法是试图验证软件是“工作的”,所谓“工作的”就是指软件的功能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执行的;而第二类测试方法则是设法证明软件是“不工作的”。
还有两大类:白盒法和黑盒法。
白盒法:你清楚程序的流程时,用不同的数据测试你程序的代码,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有:条件测试,路径测试,条件组合。。。。
白盒法用在程序开发阶段的前期。
黑盒法:主要用于程序开发阶段的后期,即程序的流程测试正确后,测试程序的结果。有什么因果法,边缘值法等。
具体你可以买本软件工程方面的书看看。
还有一下方法:
功能测试:可接受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探索或开放'型的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强力测试:集成与兼容性测试:装配/安装/配置测试:国际化支持测试:本地化语言测试:
这些都是测试的方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目录 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1.3.5 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1.4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与心理学1.4.1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1.4.2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1.5 软件质量保证1.5.1 软件质量保证概要1.5.2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1.5.3 软件的验证与确认1.5.4 验证和确认任务分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生存周期中测试的实施2.1 软件开发阶段2.1.1 软件生存周期2.1.2 软件测试的生存周期模型2.1.3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2.1.4 测试信息流2.2 需求获取与分析阶段的测试2.2.1 需求评审的实施2.2.2 需求规格说明的评审2.2.3 Wiegers 用例与需求评审表2.2.4 基于原型的测试2.2.5 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率评估2.3 设计阶段的测试2.3.1 设计的测试因素2.3.2 设计评审的实施2.3.3 设计规格说明的评审2.3.4 设计元素的覆盖原则2.4 编程阶段的测试2.4.1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2.4.2 源代码的控制流覆盖原则2.4.3 源代码的数据流覆盖原则2.4.4 源代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2.5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测试2.6 回归测试2.6.1 回归测试的概念2.6.2 回归测试的类型2.6.3 回归测试的时机2.6.4 回归测试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3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3.1 桌上检查3.1.1 桌上检查的实施3.1.2 桌上检查的检查表3.2 代码检查3.2.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2.2 代码检查的实施3.2.3 用于代码检查的检查表3.3 走查3.3.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3.2 走查的实施3.3.3 走查中的静态分析技术3.4 同行评审3.4.1 同行评审的角色和职责3.4.2 同行评审的内容3.4.3 评审的方法和技术3.4.4 评审工作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盒测试4.1 覆盖率的概念4.2 逻辑覆盖4.2.1 语句覆盖与块覆盖4.2.2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4.2.3 条件覆盖4.2.4 条件/判定覆盖4.2.5 条件组合覆盖4.2.6 路径覆盖4.2.7 ESTCA覆盖4.2.8 LCSAJ覆盖4.3 路径测试4.3.1 分支结构的路径测试4.3.2 循环结构的路径测试4.3.3 圈复杂度与基本路径测试4.4 数据流测试4.4.1 定义∕使用测试的几个定义4.4.2 定义∕使用测试举例4.4.3 定义∕使用路径测试覆盖指标4.5 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选择4.5.1 覆盖率的使用4.5.2 使用最少的测试用例来达到覆盖4.6 程序插桩技术4.6.1 程序插桩4.6.2 用于测试覆盖率的程序插桩4.6.3 用于断言检测的程序插桩4.6.4 用于数据流异常检测的程序插桩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盒测试5.1 等价类测试5.1.1 等价类的概念5.1.2 等价类测试的原则5.1.3 等价类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2 边界值分析5.2.1 边界值分析的概念5.2.2 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5.2.3 边界值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3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5.3.1 判定表的概念5.3.2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4 基于因果图的测试5.4.1 因果图的适用范围5.4.2 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5.4.3 因果图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5 基于状态图的测试5.5.1 状态图5.5.2 利用状态转换树生成测试用例5.5.3 利用状态转换表生成测试用例5.6 基于功能图的测试5.6.1 功能图5.6.2 功能图法设计测试用例举例5.7 基于用例和场景的测试5.7.1 基本流和备选流5.7.2 利用用例和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实例5.8 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用例设计5.8.1 使用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的场合5.8.2 基于事务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3 基于控制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4 基于有向图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5.9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法的测试5.9.1 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 状态表5.9.2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5.9.3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5.10 其他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本章小结 第6章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6.1 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6.1.1 单元测试的定义6.1.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区别6.1.3 单元测试环境6.2 单元测试策略6.2.1 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6.2.2 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6.2.3 孤立测试6.2.4 综合测试6.3 单元测试分析6.3.1 模块接口6.3.2 局部数据结构6.3.3 独立路径6.3.4 出错处理6.3.5 边界条件6.4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4.1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4.2 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6.5 集成测试的基本概念6.6 集成测试策略6.6.1 基于分解的集成策略6.6.2 基于功能的集成6.6.3 基于路径的集成6.6.4 基于调用图的集成6.7 集成测试分析6.7.1 体系结构分析6.7.2 模块单元分析6.7.3 接口分析6.7.4 风险分析6.7.5 可测试性分析6.7.6 集成测试策略分析6.7.7 常见的集成测试故障6.8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8.1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8.2 场景测试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测试7.1 系统测试概念7.2 系。
电脑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有关文档的集合.
电脑软件(Computer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程序必须装入机器内部才能工作,文档一般是给人看的,不一定装入机器。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用户,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用,在设计计算机系统时,必须通盘考虑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用户的要求和软件的要求。
软件的正确含义应该是:
(1)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程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软件具有与硬件不同的特点:
(1)表现形式不同
硬件有形,有色,有味,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而软件无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软件大多存在人们的脑袋里或纸面上,它的正确与否,是好是坏,一直要到程序在机器上运行才能知道。这就给设计、生产和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2)生产方式不同
软件是开发,是人的智力的高度发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制造。尽管软件开发与硬件制造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这两种活动是根本不同的。
(3)要求不同
硬件产品允许有误差,而软件产品却不允许有误差。
4)维护不同
硬件是要用旧用坏的,在理论上,软件是不会用旧用坏的,但在实际上,软件也会变旧变坏。因为在软件的整个生存期中,一直处于改变(维护)状态。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如:word wps rar 等
测试的有2种方法答: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
黑盒测试又叫做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白盒:此方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软件测试按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答: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 ─ 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
单元测试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平行地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在运行(可能是不完整)的应用中保证软件单元被结合后能正常操作的测试执行的阶段系统测试:当应用作为整体运行时的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的步骤是什么?1) 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Unit Testing)、集成测试(Integrated Testing)、确认测试(Validation Testing)和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及发版测试。2) 开始是单元测试,集中对用源代码实现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
3) 集成测试把已测试过的模块组装起来,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4) 确认测试则是要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应该考虑进行如何测试的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Black box testing) ── 不考虑内部设计和代码,根据需求和功能进行测试。白盒测试 (White box testing) ── 根据应用软件的代码的内部逻辑,按照代码的语句、分支、路径和条件进行测试。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ing)——对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黑盒测试。这种测试应当由测试人员进行。
但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在推出软件之前不进行代码检查。(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 ── 针对全部需求说明进行黑盒测试,包括系统中所有的部件。回归测试 (regression testing) ── 每当软件经过了整理、修改、或者其环境发生变化,都重复进行测试。
很难说需要进行多少次回归测试,特别是是到了开发周期的最后阶段。进行此种测试,特别适于使用自动测试工具。
负荷试验 (load testing) ── 在大负荷条件下对应用软件进行测试。例如测试一个网站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状况,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系统响应速度下降或是出现故障。
压力测试 (stress testing) ── 经常可以与“负荷测试”或“性能测试”相互代替。这种测试是用来检查系统在下列条件下的情况:在非正常的巨大负荷下、某些动作和输入大量重复、输入大数、对数据库进行非常复杂的查询,等等。
性能测试 (performance testing) ── 经常可以与“压力测试”或“负荷测试”相互代替。理想的“性能测试”(也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测试) 都应在质量保障和测试计划的文档终予以规定。
可用性测试 (usability testing) ── 是专为“对用户友好”的特性进行测试。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取决于最终用户或顾客。
可以进行用户会见、检查、对用户会议录像、或者使用其他技术。程序员和测试人员通常不参加可用性测试。
安装/卸载测试 (install/uninstall testing) ── 对安装/卸载进行测试 (包括全部、部分、升级操作)。安全测试 (security testing) ── 测试系统在应付非授权的内部/外部访问、故意的损坏时的防护情况。
这需要精密复杂的测试技术。兼容性测试 (compatability testing) ── 测试在特殊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环境下的软件表现。
α 测试 (alpha testing) ── 在开发一个应用软件即将完成时所进行的测试。此时还允许有较小的设计修改。
通常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进行这种测试,而不是由程序员和测试人员来进行。β 测试 (beta testing) ── 当开发和测试已基本完成,需要在正式发行之前最后寻找毛病而进行的测试。
通常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进行这种测试,而不是由程序员和测试人员来进行。
V模型 v模型在软件测试方面,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尽管很多富有实际经验的测试人员还是不太熟悉V模型,或者其它的模型。
V模型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和瀑布开发模型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由此也和瀑布模型一样地受到了批评和质疑。V模型中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
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W模型 W模型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
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W模型也有局限性。
W模型和V模型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设计、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X模型 X模型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
己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
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但这样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H模型 H模型H模型中, 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并且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这个示意图演示了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试“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它流程可以是任意的开发流程,例如设计流程或者编码流程。
也就是说, 只要测试条件成熟了,测试准备活动完成了,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进行了。 H模型揭示了一个原理: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H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 尽早执行。不同的测试活动可以是按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反复的,只要某个测试达到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开展。
更多相关的测试知识,可以关注下 搜狗测试 微信公众号,那上面会发各种测试相关的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