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软件系统看成是各种对象的集合,这更接近人的思维。软件需求的变动往往是功能的变动,而功能的执行者。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易于编程。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的系统方法,简称OO (Object-Oriented)方法,是建立在“对象”概念基础上的方法学。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
使用面向对象思想进行开发有以下优点:
1、易维护
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的结构,可读性高,由于继承的存在,即使改变需求,那么维护也只是在局部模块,所以维护起来是非常方便和较低成本的。
2、质量高
在设计时,可重用现有的,在以前的项目的领域中已被测试过的类使系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有较高的质量。
3、效率高
在软件开发时,根据设计的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产生类。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接近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思考方式,势必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易扩展
由于继承、封装、多态的特性,自然设计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更灵活、更容易扩展,而且成本较低。
缺点:
1.性能损失.面向对象编程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相对的为了实现相应的目标, 就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如果程序进行超大规模计算,则性能损失就比较明显;
2.对数学运算等对象化很弱的编程不适用;
优点:
1、易维护
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的结构,可读性高,由于继承的存在,即使改变需求,那么维护也只是在局部模块,所以维护起来是非常方便和较低成本的。
2、质量高
在设计时,可重用现有的,在以前的项目的领域中已被测试过的类使系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有较高的质量。
3、效率高
在软件开发时,根据设计的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产生类。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接近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思考方式,势必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易扩展
由于继承、封装、多态的特性,自然设计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更灵活、更容易扩展,而且成本较低。
缺点:
1、没有准确的定义:很难提供一个准确的定义来说明面向对象DBMS应建成什么样,这是因为该名称已经应用到很多不同的产品和原型中,而这些产品和原型考虑的方面可能不一样。
2、维护困难:随着组织信息需求的改变,对象的定义也要求改变并且需移植现有数据库,以完成新对象的定义。当改变对象的定义和移植数据库时,它可能面临真正的挑战。
3、不适合所有的应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用于需要管理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的应用,它们特别适合于特定的应用,例如工程、电子商务、医疗等,但并不适合所有应用。当用于普通应用时,其性能会降低并要求很高的处理能力。
谈到面向对象,这方面的文章非常多。
但是,明确地给出对象的定义或说明对象的定义的非常少——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其初,“面向对象”是专指在程序设计中采用封装、继承、抽象等设计方法。
可是,这个定义显然不能再适合现在情况。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如,面向对象的分析(OOA,Object 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的设计(OOD,Object Oriented Design)、以及我们经常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许多有关面向对象的文章都只是讲述在面向对象的开发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或所采用的比较好的设计方法。
看这些文章只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对象,什么是面向对象,才能最大程度地对自己有所裨益。这一点,恐怕对初学者甚至是从事相关工作多年的人员也会对它们的概念模糊不清。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它是90年代软件开发方法。
说几个主要的: 优: (1)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象、类、结构属性、方法) (2)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3)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 ,大大减少后续软件开发量。 (4)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性高,降低重复工作量。
(5)缩短了开发周期。 (这几点是网上复制的) 缺点也很明显。
类和继承等特点使得程序会多很多指针操作来定位函数入口和自身要维护虚拟方法表等额外的工作,程序的处理效率相对要低(但程序开发效率高)。所以现在单纯的C语言还是大为用武之地的。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CPU和内存的性能也突发猛进。由原来的1核到8核,内存16M和现在的16G,所以程序的效率多多少少会随着硬件的性能变得更好。
你可以发现很多大的项目也开始由C转而变成让c++和JAVA等面向对象来写了。
优点:
(1)面向用户的观点;
(2)自顶向下的分析设计与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
(3)严格划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的界限及任务;
(4)工作成果规范化、文献化;
(5)及早地发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错误提高系统的成功率。
缺点:
(1)开发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开发过程严格无法适应需求的变化。
(3)难以应付非结构化的问题。
(4)用户很难尽早建立系统预期的概念结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