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数字城市”,是城市高度综合地将公共信息数字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信息化与城市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城市政府决策智能化、城市办公自动化、城市商务电子化、城市交通管理自动化、城市规划模拟仿真化、城市治安管制预警化等。
政府决策智能化??营造“数字城市”,关键在于政府首脑机关。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推行了电子政务,兴起政府上网工程。
通过上网,政府将管理城市的大政方针在网上公布,及时传达到各个单位,同时,市民对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畅地反映给政府,极大地促进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对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功不可没。城市的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在“数字城市”的背景下,大力推广办公自动化。
从办公人员制文、发文、到领导审批、签发都可以实现网络办公,各种适应办公专业性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规范化。通过会议电视和多媒体播放,减少了公务人员旅行和公文旅行,通过数码信息,实现网上办公,根本改变了过去用人脑记,手工查档案等落后操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治本之策。
交通管理自动化 交通管理自动化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
如交通拥挤、车辆行驶缓慢、交通事故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自动化研究,建立了“智能交通系统”。
具体而言,就是在城市交通领域,将汽车、司机、道路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联结起来,该系统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输到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实时选择最优交通方式和最便捷的交通路线;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从而,使路网上的交通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据调查,充分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节约35%的建设费用,提高30%的运输能力。??城市规划仿真化??城市规划模拟仿真化是优化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进外资、旧城改造,城市开始旧貌换新颜。但是,具有城市地域民族、历史特色的建筑一片一片被拆除,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形象雷同,千城一面,令人生厌。
在城市形象中如何突出城市内在的历史底蕴,使城市的历史传统、乡土文化与建筑特色得以保持和发扬?数码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发挥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优势,即通过城市形象模拟仿真软件,建立可视化三维图像的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形象直观的模拟城市,可以随心所欲地构建理想的城市形象,可以将不同的城市形象在平台上加以比较、遴选和优化,充分吸收各方的意见,将理想的城市形象在实际城市改造中仿真。这样的城市规划则有利于建立特色鲜明的符合城市历史内涵和发挥现实功能的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城市治安预警化??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电子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城市秩序的监控,在城市的敏感地区和重要区域,可广泛采取电子监控手段,采取电子预警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做出灵敏的反应,把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
公安执法机关可以通过专业软件将全市全部的住宅和建筑物在平台上进行三维的显示,一旦出现警报,可以迅速在控制中心模拟案发现场,迅速制定应对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对案犯的控制。另外,通过电子网络,可将居民档案迅速调出,必要时对案犯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在全国甚至向国际刑警组织进行通报,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震慑犯罪团伙.而且有利于重大案件的迅速侦破。
营造“数字城市”的宏观对策??“数字城市“的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方兴未艾。但是营造“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系统工程。
当前在以下几个领域还需要认真研究,实施相应的宏观对策:??——如何有度地开放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政府有获取信息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也有及时了解信息的强烈要求。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向政府要求信息公开,是人民拥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即所谓人民应当拥有“知情权”。同时,向人民及时地发布信息,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有很多信息都应当公开,但目前尚未完全公开,造成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当然,对于关系国家重大机密和安全的信息,如何保证不被泄露,适时有度地开放信息,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且需要巨大的技术工程和基础设施加以支撑。
最基础的电缆、光纤以及控制软件需要的数目十分巨大,如何建立网站,如何实现联通,如何成为便民的窗口,这里还有大量的工作尚未完成。例如现在三网合一的问题就没有解决。
通讯网、广播电视网和数字网,如何相互联通,彼此兼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龙多不治水”的混乱现象,这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营造“数字。
去年,郑州市谋划建设多项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打造社会化服务高地,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一、智慧环保项目 大力推进智慧环保暨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系统建设。2016年完成投资几千万元。
搭建郑州市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整合了现有软硬件资源,对市区建成区进行网格化布点监测,安装了280多台套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时上传数据中心,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的展示分析,夯实了智慧环保基础条件。 二、智慧城管项目 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系统总投资几百万元,该平台除完成了住建部要求的九大子系统外,还结合我市实际延伸开发了视频监控、门户网站、领导督办、广告牌匾、门前三包、绩效考核、实景影像对接等多个子系统平台,使整个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城市管理,目前已完成初步验收。
三、WIFI全覆盖项目 市主城区WIFI全覆盖项目已经建设完工,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系统验收。各县市区WIFI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四、郑州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鉴于我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容量较小,不适应我市越来越复杂的智慧城市管理任务,市政府研究决定,以现有政务中心大数据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增容、扩建,纳入市民中心总体规划,集约建设集数据汇聚分析、多维检测展示、智慧融合决策、中央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郑州智慧城市管理中心”。 五、智慧交通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几百万元,总体目标为在现有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基础上,建设监控管一体化的信息共享集成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体系。
项目建成后,主要有交通运行状态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特殊时段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调度、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控和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天网工程、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城市建设,落实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1."数字城市"的体系结构 "数字城市"虽然不只含有一个系统,但从广义上说仍属于计算机及网络所支持的系统群集。
因而它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有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数字城市"的一个参考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2.宽带网络 "数字城市"涉及到大量图形、影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量非常大,目前的因特网难以胜任,必须使用宽带网络。
城市宽带网技术发展很快,据报道,国内已有城市开始建立每秒10G的宽带网络。这种宽带网络可以满足"数字城市"的需要。
但是,要特别注意网络的互联与接口问题。中国城市的宽带网建设可能会以企业为主,中国电讯放开经营以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盯住城市宽带网建设,这样形成竞争的局面是一件好事,不过它可能会形成美国那样多家公司的通讯电缆都通到一个小区,小区用户可以任意选择一家的电话或因特网。
如果协调得好,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协调不好,它不仅造成电缆资源的浪费,甚至相互封闭,互不联通,或通过"很远"的路径联通,造成许多不便。所以建立"数字城市"首先要把网络建设规划和高效联通的问题协调好,千万不能造成相互割据的局面。
3.海量存贮 除了网络外,计算机服务器与存贮设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数字城市"涉及地理数据,数据量大,一个大中型城市的数据可能以TB计算。
当前计算机的硬件已经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多CPU高性能服务器的价格大幅降低,上千GB的Raid硬盘也相当便宜。"数字城市"的数据存贮可能是采用多服务器,分布式管理,如何将它们有效连接和协调管理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4.联邦数据库 这里提出的联邦数据库(Federated DataBase)的概念有别于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一般是指同种同类数据的组织管理。
这里的邦联数据库除了包含分布式的概念以外,它还指异构数据库和空间数据的多比例尺数据库。异构数据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同一种类型的数据,使用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如矢量图形数据或属性数据,不同的部门采用不同的系统管理,它们的数据类型相同,只是数据的物理存贮结构不同,形成异构数据;另一个概念是数据的类型也不相同,如DEM数据和影像数据,它们与矢量图形数据的类型不同。
"数字城市"中的数据一般包含五种类型:二维矢量图形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属性表格数据、城市三维图形与纹理数据。由于城市各部门的应用不同,它们可能还是多比例尺的和分布式的。
所以,"数字城市"需要用到"邦联数据库"的概念。 5.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数据共享是"数字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除了政策和行政协调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外,技术上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数据共享有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数据转换,不同的部门分别建立不同的系统,当要进行数据集成或综合应用时,先将数据进行转换,转为本系统的内部数据格式再进行应用。我国已经颁布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使用该标准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转换。
但是这种数据共享方法是低级的,它是间接的延时的共享,不是直接的实时共享。建立"数字城市"应该追求直接的实时的数据共享,就是说用户可以任意调入"数字城市"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美国OGC联盟推出的Open GIS,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成立了"邦联数据库与互操作"工作组,其宗旨就是协调国际间该方面的讨论与研究。本文作者作为该工作组组长,正在组织"邦联数据库与互操作"的研讨工作,欢迎有兴趣的学者加盟和参与该工作组。
6.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一是地理空间数据,这就为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一个机会。"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包括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
二维数据的可视化问题已基本解决,剩余的问题属于艺术加工的范畴,三维数据的可视化或者说虚拟现实技术目前仍是一个难点。如何高效逼真地显示我们的"数字城市"是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
7.超链接技术 因特网得益于万维网的超链技术,它将世界各地的网站通过IP地址超链接起来,使我们忽略了空间距离。"数字城市"将来也有很多的系统,或者说很多网站,需要把它们超链接起来。
从硬件技术和网络协议上说,超文本链接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数字城市"涉及到图形、图象等数据,远没有超文本链接那么简单。这里需要涉及到前面所说的许多技术,特别是互操作技术。
当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实现"数字城市"各系统之间的超链接已为期不远。(引自百度百科)。
“数字城市”是一个概念,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
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1.定位 "数字城市"仍是一个概念,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
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2.目标 很难为"数字城市"的目标下个确切的定义,或许可以说"数字城市"建成之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会信息化"实现之时。
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查找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休闲…… 3.基础 "数字城市"的基础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速宽带网络和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
也就是说"数字城市"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修路"的问题。但是光有路不行,还必须有第二项基础-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
据统计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也是定义在地球空间框架上集成和展示各种数据,数字地图和数字影像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为什么我们要叫"数字城市",而不叫"网络城市"?网络城市只能说明铺设了多少光缆,而不能衡量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衡量"数字城市"的指标,除宽带网里程以外,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据量的大小,特别是各类基础空间数据的数据量。"数字城市"第三项基础是人,管理"数字城市"和使用"数字城市"的人。
与管理我们的"现实城市"相对应,管理"数字城市"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除管理"数字城市"的人以外,培养使用"数字城市"的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只是建了"数字城市"而没有人用,是一种浪费,也产生不了社会经济效益。只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成百万、上千万的市民应用"数字城市"才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前几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IT产业的硬软件技术,今后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将有赖于"信息服务"业。 4.关键环节 我们的许多城市已经在大张旗鼓地铺设光缆,有些城市的许多部门也在建立GIS。
为什么我们要突出"数字城市"的概念,我想,除了"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一个整体战略目标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网络和数据的共享。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城市内分别铺设了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Internet网,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浪费。
我们现在要做的补救工作是三网合一,或者说三网互通,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并为信息共享创造条件。"数字城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数据共享及系统间的联接与互操作。
信息共享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方面或者说行政管理方面的因素。如何发挥政府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数据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为"数字城市"提供数据。
信息共享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因素,如何保证生产的数据是符合规范的、有效的,如何实现"数字城市"中的各系统互联接和互操作,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问题,该问题将在第四部分详细讨论。 5.层次 "数字城市"实际上有多个层次。
许多城市目前启动的项目主要局限在政府管理部门,"数字城市"为"现实城市"的管理决策服务,这是一项重要职能,近阶段可以说是一项主要职能。但是它还不够,还要考虑企业、社区和个人这三个层次。
将来"数字城市"的核心可能是企业和社区,传统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新型的信息服务企业大量产生,形成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是连接政府与个人的纽带,也是城市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数字化社区"将起重要作用。
个人是信息化服务的主体,也是社会消费主体。在设立"数字城市"的建设项目时,一定要列立一些项目,引导个人的信息消费。
中国城市的纸质交通旅游图每年。
关于数字城市 一、“数字城市”(英文:digital city)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二、数字城市内容 1、城市设施的数字化 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基础上,实现设施的数字化,这些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设施、管线设施、环境设施; 交通设施——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空中交通; 金融业——银行、保险、交易所; 文教卫生——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博物馆、科技馆、运动场、体育馆,名胜古迹; 安全保卫——消防、公安、环保; 政府管理——各级政府、海关税务、户籍管理与房地产;城市规划与管理——背景数据(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及自然灾害等)、城市监测、城市规划。 2、城市网络化 三网连接: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与Internet,三网实现互联互通;通过网络将分散的分布式数据库、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建立互操作平台;建立数据仓库与交换中心、数据处理平台、多种数据的融合与立体表达、方正与虚拟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
城市的智能化 城市智能化方面包括: 电子商务:网上贸易、虚拟商场、网上市场管理; 电子金融:网上银行、网上股市、网上期货、网上保险; 网上教育:虚拟教室、虚拟试验、虚拟图书馆; 网上医院:网上健康咨询、网上会诊、网上护理; 网上政务:网上会议等。 数字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的广泛应用,对城市的繁荣稳定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公众服务平台建设 以三维仿真地图、矢量电子地图数据、影像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实现三张类型地图数据的联动切换和有机结合,整合了城市各类兴趣点信息,普通市民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种生活服务,包括位置搜索、公交查询、美食、娱乐、旅游、酒店预订等,为市民带来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体验。 三、目标 很难为"数字城市"的目标下个确切的定义,或许可以说"数字城市"建成之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会信息化"实现之时。
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进行网上办公、网上查找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休闲…… 四、基础 "数字城市"的基础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信息基础设施,要有高速宽带网络和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和网络交换系统。
也就是说"数字城市"的第一项任务是解决"修路"的问题。但是光有路不行,还必须有第二项基础-数据,特别是"空间数据"。
据统计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也是定义在地球空间框架上集成和展示各种数据,数字地图和数字影像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为什么我们要叫"数字城市",而不叫"网络城市"?网络城市只能说明铺设了多少光缆,而不能衡量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衡量"数字城市"的指标,除宽带网里程以外,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数据量的大小,特别是各类基础空间数据的数据量。"数字城市"第三项基础是人,管理"数字城市"和使用"数字城市"的人。
与管理我们的"现实城市"相对应,管理"数字城市"要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规范,要不断对网络系统和数据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和升级,并协调用户的访问。除管理"数字城市"的人以外,培养使用"数字城市"的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只是建了"数字城市"而没有人用,是一种浪费,也产生不了社会经济效益。只有成千上万的企业,成百万、上千万的市民应用"数字城市"才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前几年,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IT产业的硬软件技术,今后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将有赖于"信息服务"业。 五、关键环节 我们的许多城市已经在大张旗鼓地铺设光缆,有些城市的许多部门也在建立GIS。
为什么我们要突出"数字城市"的概念,我想,除了"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一个整体战略目标以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网络和数据的共享。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城市内分别铺设了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Internet网,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浪费。
我们现在要做的补救工作是三网合一,或者说三网互通,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并为信息共享创造条件。"数字城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它一般指在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中,能够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既能虚拟现实又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一项综合工程。
数字城市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包括:超大容量超高速计算机、科学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卫星图像分析与3S技术、宽带卫星通讯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技术、互操作系统、元数据等。数字城市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城市规划学、城市网络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统计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管理学。因此,无论从科学的定义上,还是从管理的定义上,数字城市均可视作是人类发展的台阶式进化,其中既包含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经济变革,也包含着政府决策、政府管理、政府服务和廉政建设的革命性进展。中国数字城市的建设,将对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中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思考,有五个战略要点应当加以集中关注。
现在的城市管理者正在构想一种叫作数字化城市的方案,一旦这种方法推行,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变。
所谓数字化城市指的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在城市生活系统中搜集、查找、分析、处理数据的高智能化的建设工程。早期城市的出现与工业化密不可分,而如今的数字化城市则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来管理整个城市,这种管理既能是虚拟的,又能是真实的。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数字化城市呢?首先要有超级计算机技术和科学计算技术,借助这种超级计算机能很快地帮我们处理掉大量数据,这种计算机和我们曰常家用的PC机差别很大。 其次还要有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电脑产生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外面的人却能真实地感触到,不论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还是触觉上,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有就是需要借助卫星成像和导航,它能帮助我们实时地采集信息然后再传出去,若没有它就好比人没有了眼睛。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有一天真的实现,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3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