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标,贯彻执行上述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各国的经验,规定了各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述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制度。
(1)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就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人身健康,对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作出的量值规定。环境标准制度则是关于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和实施的规定。
根据1999年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五类。
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地方标准在其颁布的地区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财富,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危害环境的其他因素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在资源管理方面也有各种标准,如草原载畜量标准、渔业方面的可捕捞标准、各种用水节水标准等。
(2)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其后果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的活动。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环境监测实行日报、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的制度。
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每年6月都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此外,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也实行监测制度,如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湿地水禽监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等。
(3)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环境资源规划制度是关于这种规划的编制、内容、执行等事项的法律规定。
制定环境资源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措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还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各项自然资源法律也对规划及其编制、审批和实施等作了规定。
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法规定国家制定水资源战略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等等。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责任者是地方各级政府的首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的法人代表。上级政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与下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将环境保护任务落到实处。
其法律依据是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产生污染的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规定。近年来在进一步强化这项制区,强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强考核和奖罚,并把环境质量的好坏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我国还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考核的对象是城市政府,按照具体的指标,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状况进行考核,以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改善环境质量。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一项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防止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性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初由《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我国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引进了这项制度,后来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都规定了这项制度,2002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发展了这项制度。
根据该法规定,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法律规定的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关于工业依业、畜牧业、林业艄源、水利、交通、城建、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分别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环。
国家查环保的要求有体现在环境保护所包含的三个层面的意思上:
1、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
2、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3、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据了解,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扩展资料
国家查环保的注意事项
1、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强化法治,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3、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4、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5、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环境质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环保
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标,贯彻执行上述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各国的经验,规定了各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述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制度。
(1)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就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人身健康,对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作出的量值规定。环境标准制度则是关于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和实施的规定。
根据1999年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五类。
地方环境标准只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地方标准在其颁布的地区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财富,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危害环境的其他因素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在资源管理方面也有各种标准,如草原载畜量标准、渔业方面的可捕捞标准、各种用水节水标准等。
(2)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其后果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的活动。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环境监测实行日报、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的制度。
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每年6月都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此外,在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也实行监测制度,如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湿地水禽监测,草原生产、生态监测等。
(3)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环境资源规划制度是关于这种规划的编制、内容、执行等事项的法律规定。
制定环境资源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措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还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各项自然资源法律也对规划及其编制、审批和实施等作了规定。
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法规定国家制定水资源战略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等等。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责任者是地方各级政府的首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的法人代表。上级政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与下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将环境保护任务落到实处。
其法律依据是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产生污染的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规定。近年来在进一步强化这项制区,强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强考核和奖罚,并把环境质量的好坏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我国还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考核的对象是城市政府,按照具体的指标,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状况进行考核,以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改善环境质量。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一项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防止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性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初由《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我国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引进了这项制度,后来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都规定了这项制度,2002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发展了这项制度。
根据该法规定,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法律规定的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关于工业依业、畜牧业、林业艄源、水利、交通、城建、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分别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
环境标准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环境标准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tandard 定义1:为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由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技术规范。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国家根据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目录 环境标准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控制标准 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环境标准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控制标准 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展开 编辑本段环境标准的特点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
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编辑本段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又是环境保护的手段。
它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定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
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只有与环境标准相比较才能有意义。 3、环境标准是执法的依据。
不论是环境问题的诉讼、排污费的收取、污染治理的目标等执法依据都是环境标准。 4、环境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通过实施标准可以直至任意排污,促使企业对污染进行治理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无污染、少污染工艺;设备更新;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等。编辑本段环境标准的分类 我国的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根据适用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是指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面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它往往是对污染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的要求。
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代替GB3095–82)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代替GB3838-88和GB3838-83)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代替GB 3097-82) 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82) 为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污染物控制标准 污染控制标准,即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已颁布的国家级污染物控制标准: 1、废水部分 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 甜菜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5-83)等。 2、大气环境控制标准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42-83)等。
3、废渣部分 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控制标准(GB5085-85)等。 3、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
我国已颁布的环境基础标准有: (1)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 (2)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40-83) 4、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全国普遍适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作业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我国已发布的国家环境方法标准有: (1)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1496-79) (2)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腐蚀性试验方法标准(GB5087-85) (3)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标准(GB5088-85)等。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编辑本段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环境标准体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它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才能既保护。
26. 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行为的违法性。
即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 2、行为人的过错。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3、行为的危害后果4、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7. 论环境法与中国入世 一、中国环境法制应从政府主导型迈向公众参与型的轨道。
中国环境管理模式与中国环境法制模式大致可以“政府主导型”来描述但入世以后,这种强力政府保护环境之模式实应反思,以此为契机,我国环境法制应改弦易辙,步入公众参与的轨道:(1)明确环境权,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2)应有一透明之环保行政程序法,使公众可以监督环保行政部门之所为。(3)在环保决策机制中,应建立听证会等程序,使与环境休戚相关之老百姓可以参与决策。
如是,使我国环境法制适应WTO的自由之精神! 28. 试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保护法》中将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做了3个层次的规定,包括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了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统管与分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地方环保部门难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首先,我国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国家环保总局与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而由于其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
其次,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间关系不明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监督管理体系不完整,缺乏社会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监督体制中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公民、媒体及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的规定非常有限,没有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29. 列举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要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规划制度2.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制度3.环境标准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环境保护责任制度6.“三同时”制度7.排污收费制度8.限期治理制度9.排污申报登记制度10.公众参与制度 30. 试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行政处分规定的两种情况。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观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将征收的排污费挪作他用的,由审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回挪用款项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予以追回,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直接经济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1. 试论“谁开发谁保护”原则的意义和贯彻途径。
32.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和土地的种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土地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分类;(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3. 试分析公民环境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概念: 公民环境权与法人环境权、国家环境权相对应而存在。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全球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及人类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而提出的。 特征:公民环境权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型公民权利,它独立于公民财产权,人身权而自成体系,应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同人身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并行写入民法 作用:其一,它顺应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其二,它有利于提高公民环境权利意识。
有,主要是在金属新材料或者特种新材料。
第一个是产业现状、第二个是环境变化、第三个是企业实践和思考建议,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产业现状:行内的人都知道,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是我们现在三大支柱性的高技术产业,而且新材料这个行业往往是相关行业的基础性平台。
有了新材料的平台,那么我们的相关行业不论是IT还是基因,还是集团的制造业才能有创新的突破,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但新材料难点也不少,一个品种非常繁杂,很难一句话把所有的业务点概括全。
第二新材料的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高,要有较高的知识经验和积累,才能够进得去。第三是投入大。
不确定性也非常强。虽然它的盈利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相对比较长,但是风险也不低。
各个国家对新材料的核心技术的投入和保密做得非常到位。 我们说,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都对新材料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咱们看一下。美国,就有一个0271E的材料与电子技术,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行业来着力的培育和发展。
德国,有跨世纪的材料研究计划。日本更是以新材料作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
咱们国家的政府也有大量的投入和众多的项目包括“863”自然科学基金,还有963火炬计划,但是咱们的面广一点,集中度不如美国、德国和日本,强度自然不如他们。 在这些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支持下,我们的企业做了大量的努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包括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先进水平。在成果转化上,不仅成为成果,还要转化成为商品、产品,电子元件、铝电子等,并已经有很高的产业。
从钢铁行业、稀土材料看,我接触的这两个行业,很多人都说中国是一个钢铁大国,还不是强国,但是这个话可能有一定的水分,实际上中国在钢铁行业的装备、技术、工艺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不仅是它的量是世界第一,这里面有所谓的连铸、连轧等等,以及强度的超级钢已经在世界上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是一个稀土大国,它的稀土材料也已经是全球第一。
这里展现的是从基础装备到产品到计算机硬盘的核磁共振,完全中国人自己做,自己做所有的工艺。软件材料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敏感材料,高精密度方面,像神舟系列等等,都是靠软磁材料的发展。
这项非晶体技术,这既是一项材料的革命也是一项工业的革命,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在15米范围内实现。最短的流程从冶炼到浇铸,到自动收取每秒是25米的线速度,每秒100万度的冷却速度,这是一项工业革命。
第二、因为每秒100万度的冷却速度,所以金属来不及结晶,所以形成非晶体。所以完全不同于寻常的金属材料,我们可以用这种材料做很多文章,主要是在两大类,第一是电力系统的配电变压器的节能降耗。
它代替硅钢片做的变压器可以使损耗降低75%。小型机械化也是应用非常广。
民营企业协会的王小兰会长他们的焊机就是用它。过去都是美国的GE和外国公司的天下,现在我们也可以做了。
第二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中国政府,包括我们国人对环保、能源这些意识不是特别的强,总觉得中国是地大物博,总觉得我们有用不尽的能源和资源,但事实上不是如此,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无论是政府还是我们的国民,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经从领导的意识变成成全民的共识。
我们比较提倡的21世纪的循环经济,总能源、资源的输出到最后的废物,产品的输出,逐渐需要再循环。中国这种新的改变,我们的加工程序,我们的流程,中间的物流消耗、能源消耗大为降低。
比如我是从钢铁行业来的,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首钢是北京市大型企业,首钢现在和唐钢准备在河北的高碑店建一个新的一流的钢厂就是这样,这个本身已经是非常先进了。连铸、连轧最后直接出来的产品,但是现在现在循环经济的概念下还不够,第一他要吃掉14—18万的废塑料。
第二它可以吃掉120万吨的废钢。同时它用它的焦炉和高炉煤气发电,可以发120万千瓦,而且它的副产品还可以提供300万吨的水泥厂,所以按照循环经济的概念,无论是企业和社会都在努力实施,而且确实卓有成效。
国际环境除了它在能源、资源和技术上的垄断,其实这种非关税的壁垒对我们中国企业,特别是油出口前景的中国企业威胁也是比较大。对我们整个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到最后的销售和包装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你达不到标准,就进不了欧洲、北美。
所以我们作为企业,可能就要立足于环境的变化,立足于政府导向的变化来策划我们的战略。我们是这么考虑的,虽然我们有50年的研究历史,但是今天的研究和过去的研究是截然不同的,昨天的研究是在政府体制内,按照国家的指令,按照计划经济的形式来做的,现在我们要进入市场,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虽然有关系,但是不是完全一样,还不能操之过急,还要尊重科技规律,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组合上,我们过去清一色都是硕士、博士,但是我们今天要做创新,特别是有价值的自主创新,必须在人力资源上有一定的组合,要。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风险涉及政策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国际风险等,而这其中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可以预测、可以规避的主要风险是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包含市场利率风险、资金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1、利率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利率变化风险是指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当利率上升时,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的资金成本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之降低。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
这无疑会给投资者经营者带来损失。 2、资金变现风险资金变现风险,就是将非货币的资产或有价证券兑换成货币。
不同性质的资产或证券其变成货币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储蓄存款、支票等的变现性能最好,股票外汇、期货和债券投资等的变现性能次之,房地产投资的变现性能较差。房地产资金变现风险主要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因变现的进间和方式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变成货币或延迟变成货币,从而给房地产经营者带来损失。
3、购买力风险购买力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中因消费者购买能力变化而导致房地产商品不能按市场消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购买力风险是一种需求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需求是一个非常不定的因素。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受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结构等影响,如果整体市场上需求下降,将会给房地产投资商经营者带来损失。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策略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规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产投资风险或使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
1、投资分散策略房地产投资分散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房地产投资区域分散是将房地产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投资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而房地产投资时间分散则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当房地产先导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如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含蓄额从周期谷底开始回升,贷款利率从高峰开始下降,而国家出让土地使用权从周期波谷开始回升,预示着房地产业周期将进入扩张阶段,此时应为投资最佳时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投资。
共同投资也是一咱常用的风险分散方式。共同投资开发要求合作者共同对房地产开发基础上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最大的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
例如与金融部门、大财团合作,可利用其资金优势,消除房地产筹资风险;与外商联盟,即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获得房地产投资开发政策优惠。 2、投资组合以及保险保险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转移或减少房地产投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
保险对于减轻或弥补房地产投资者的损失,实现资金循环运动,保证房地产投资者的利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啬房地产投资者的信誉,促进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房地产保险业务主要有房屋保险、产权保险、房屋抵押保险和房地产委托保险。
房地产投资者在购买保险时应当分考虑造反房地产投资者所需要的保险险种,确定适当的保险金额,合理划分风险单位和厘定费率以及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等几方面的因素。 房地产投资组合策略是投资者依据房地产投资的风险程度和年获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基础上造反搭配投资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房地产投资策略。
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在普通住宅,投资一部分在高档写字楼等等。因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投资风险大小不一,收益高低不同。
风险大的投资基础上回报率相对较高,回报率低的投资基础上相对地风险就低些,如果资金分别投入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基础上整体投资风险就会降低,其实质就是用个别房地产投资的记收益支弥补低收益的房地产的损失,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平均的收益。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如何科学确定投入不同类型房地产合理的资金比例。
三、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和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投资风险总体上呈现出下列变化态势。1、经济风险降低,增加技术含量房地产投资经济风险是指一系列与经济不至于产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给房地产开发经营所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房地产投资的经济风险将有所降低。首先,经济的发展使们收入增加,实际购买能力提高,特点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实力将有一个飞跃,普通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将十分迫切,再加上境外人员和机构的大量涌入都使我国房地产业拥有一个更加优越的经济环境,同时存贷款利率下调以及按揭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期限的放宽,否则激了需要、降低了融资成本。
房地产投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对房屋户型设。
创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简称。被国家命名为文明城市,可以提高美誉度。
就是国家对城市文明程度的测评!创城的意思就是争取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
公共文明指数,是描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市民文明素质发展水平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安排,从2009年起,中央文明办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将对全国文明城市和先进城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并进行排名公布。
新的测评体系除了将“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列为申报的基本条件外,还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设为前置条件。同时,新的测评体系还规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不得申报,并增添了“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两个“一票否决”项目。
测评内容更广泛细致。新的测评体系分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大板块,其中基本指标设置了9个测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126条测评内容、369项测评标准。新增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大测评项目,增加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民族团结进步、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土地资源管理等新内容。
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范围扩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等六种方法,测评更加注重随机性、群众性和客观性。在369款测评标准中,涉及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的就有138款,占测评总条款三分之一多。问卷调查项目由上届的29个问题增加到了45个问题,主要是进行市民文明素质、社会道德风尚、政府服务质量、城市整体形象等方面调查。实地考察申报点由原来的16类增加到了32类,实地考察的范围也扩大了,把企业、学校、村镇、老旧街巷、政务中心等列入了测评范围。
什么是理念?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998)是这样阐述理念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该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形象。或指思想的理念,或指客观的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种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中世纪经院哲学称理念为共相。康德将一些超经验的概念称为理性的理念,必须设定的理想。黑格尔称之为一种客观的理性或精神。” 我们时下使用"理念"如此之频繁而普遍,显然已失去了原意,以致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不得不重新给出解释,把理念定义为观念、概念、想法或思想。
理念作为哲学术语,希腊文idea和eidos翻译而来的外来语,原意为形象,或指思想的理念,或指客观的理念。最早引入"理念"这一术语的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意识之外的实体。”在他看来,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是塑造个别事物的“原形”,个别事物都是“分有”理念而成的。因此,柏拉图的理念不过是被抽掉了物质基础的概念,是被绝对化、神秘化了的概念。
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中,把理念指作理性领域中的概念。康德(1724-1804年)借用柏拉图的术语,用“Idea”表示理性理念,他认为,理性是根据原则来认识的能力,通过概念在普遍中认识特殊。理性原则一般是共相、思维,这是就它以无条件者和无限者作为它的对象而言。理性的产物是理念。黑格尔(1770-1831年)对于理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表述:“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理念的理想的内容不是别的,只是概念和概念的诸规定;理念的实际的内容只是概念自己的表述,象概念在外部的定在的形式里所表现的那样。而且概念还包括这种外部形态于它的理想性中,使它受自己的支配,从而保持它自身于其中。” 黑格尔认为思维的产物一般地就是思想,但思想是形式的,思想更进一步加以规定就成为概念,而理念就是思想的全体——一个自在自为的范畴。因此,理念也就是真理,并且唯有理念才是真理。理念是具体的,也是发展的。作为自身具体的、自身发展的理念,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黑格尔说的真理,与我们所说的真理不同,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对,就是上帝!
环保理念应该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
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 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万涓成水、汇"绿"成"和"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