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 顺着箭线,取大值
工作最迟时间的计算: 逆着箭线,取小值
总时差: 最迟减最早
自由时差: 后早始减本早完
1.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包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顺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大”( 最早开始时间--取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起始结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0。 用最早开始时间加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2.网络计划工期的计算: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就是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一般以这个计划工期为要求工期。
3.工作最迟时间的计算(包括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逆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小”( 最迟完成时间--取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与终点节点相连的最后一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计算工期)就是最后一个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用最迟完成时间减去工作的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
4.总时差:“最迟减最早”(最迟开始时间减最早开始时间或者最迟完成时间减最早完成时间)。注意这里都是“最迟减最早”。每个工作都有总时差,最小的总时差是零,我们经常说总时差为零的工作是“没有总时差”。
5.自由时差:“后早始减本早完”(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自由时差总是小于、最多等于总时差,不会大于总时差。
网络性能主要有主动测试,被动式测试以及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三种方法1.主动测量是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的性能。
主动测量在性能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可以以任何希望的数据类型在所选定的网络端点间进行端到端性能参数的测量。最为常见的主动测量工具就是“Ping”,它可以测量双向时延,IP 包丢失率以及提供其它一些信息,如主机的可达性等。
主动测量可以测量端到端的IP 网络可用性、延迟和吞吐量等。因为一次主动测量只是查验了瞬时的网络质量,因此有必要重复多次,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要对一个网络进行主动测量,则需要一个面向网络的测量系统,这种主动测量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测量节点:它们分布在网络的不同端点上,进行测量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若要进行单向性能的测量,则它们之间应进行严格的时钟同步;- 中心服务器:它与各个测量节点通信,进行整个测量的控制以及测量节点的配置工作;- 中心数据库:存储各个节点所收集的测量数据;- 分析服务器:对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整体的或具体节点间的性能状况 在实际中,中心服务器,中心数据库和分析服务器可能位于同一台主机中。主动测量法依赖于向网络注入测量包,利用这些包测量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方法肯定会产生额外的流量。
另一方面,测量中所使用的流量大小以及其他参数都是可调的。主动测量法能够明确地控制测量中所产生的流量的特征,如流量的大小、抽样方法、发包频率、测量包大小和类型(以仿真各种应用)等,并且实际上利用很小的流量就可以获得很有意义的测量结果。
主动测量意味着测量可以按测量者的意图进行,容易进行场景的仿真,检验网络是否满足QoS 或SLA 非常简单明了。总之,主动测量的优点在于可以主动发送测量数据,对测量过程的可控制性比较高,比较灵活机动,并易于对端到端的性能进行直观的统计;其缺点是注入测量流量本身就改变了网络的运行情况,即改变了被测对象本身,使得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注入网络的测量流量还可能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2.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上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流量的测量方法。被动测量利用测量设备监视经过它的流量。
这些设备可以是专用的,如Sniffer,也可以是嵌入在其它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和主机)之中的,如RMON, SNMP 和netflow 使能设备等。控制者周期性地轮询被动监测设备并采集信息(在SNMP 方式时,从MIB 中采集),以判断网络性能和状态。
被动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 通过SNMP 协议采集网络上的数据信息,并提交至服务器进行处理。- 在一条指定的链路上进行数据监测,此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
这种方法的问题是OC48(2.5Gbit/s)以上的链路速度超过了 PCI 总线(64bit,33MHz)的能力,因此对这些高速链路的数据采集只能采用数据压缩,聚合等方式,这样会损失一定的准确性。- 在一台主机上有选择性的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这种工具只是用来采集分析网络上数据包的内容特性,并不能进行性能参数的测量,如Ethereal 等工具。被动测量非常适合用来测量和统计链路或设备上的流量,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QoS 参数,因为流量只是当前网络(设备)上负载情况的一个反映,通过它并不能得到网络实际的性能情况,如果要通过被动测量的方法得到终端用户所关心的时延,丢包,时延抖动等性能参数,只能采用在被测路径的两个端点上同时进行被动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但这种分析将是十分复杂的,并且由于网络上数据流量特征的不确定性,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够准确的。
只有链路带宽这个流量参数可以通过被动测量估算出来。被动测量法在测量时并不增加网络上的流量,测量的是网络上的实际业务流量,理论上说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但是被动测量设备需要用轮询的方法采集数据、陷阱(trap)和告警(利用SNMP 时),所有这些都会产生网络流量,因此实际测量中产生的流量开销可能并不小。另外,在做流分析或试图对所有包捕捉信息时,所采集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
被动测量的方法在网络排错时特别有价值,但在仿真网络故障或隔离确切的故障位置时其作用会受到限制。总之,被动测量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它不产生流量,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其缺点在于被动测量基本上是基于对单个设备的监测,很难对网络端到端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可能实时采集的数据量过大,且存在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性问题。
3.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 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各有其有缺点,而且对于不同的参数来说,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对端到端的时延,丢包,时延变化等参数比较适于进行主动测量;而对于路径吞吐量等流量参数来说,被动测量则更适用。
因此,对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的测量需要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相结合,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结论。
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与单代号网络计划和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种类相同,计算原理也基本相同。
由于搭接网络具有几种不同形式的搭接方式,所以其参数的计算要复杂一些。一般的计算方法是:依据计算公式,在图上进行计算。
1.工作最早时间计算工作最早时间的计算应从起始节点开始依次进行。只有紧前工作计算完毕,才能计算本工作。
计算最早时间按以下进行:(1)因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起始节点一般都代表虚工作,所以,其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都为零。(2)因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的起始节点一般都代表虚工作,所以凡与起始节点相连的工作,其最早开始时间都为零。
(3)其他工作的最早时间根据时距计算。根据搭接关系的不同,计算公式也不同,利用教材(4.2.33)公式计算2.计算工期及计划工期的计算在计算完最早时间后,即可确定总工期。
对于搭接网络计划,由于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搭接关系,这就使得其最后的终止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有可能小于前面某些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故应将最早完成时间最大的节点与终止节点用虚箭线相连,并重新计算带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tc。
3.工作最迟时间计算4.间隔时间(lagi,j)的计算5.时差计算搭接网络计划同前边简单的网络计划一样,其工作的时差也有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两种。(1)工作总时差。
搭接网络工作总时差计算与单代号网络计划计算方法相同,即:tfi=lsi-esi=lfi-efi(2)工作自由时差计算。搭接网络中,工作自由时差的概念与一般网络计划相同,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搭接关系,故自由时差的计算与搭接关系有关。
如果一项工作仅有一项紧后工作,则该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的lagi,j就是其自由时差,即:ffi=lagi,j如果一项工作有两个以上的紧后工作,则该工作的自由时差是其与紧后工作之间的lagi,j的最小值,即: ffi=min{lagi,j}6.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关键工作。同样,也可以根据lag也可确定关键线路:从起始节点顺着箭线的方向到终止节点,若所有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则该线路是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最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由于搭接关系的存在,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不一定等于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1.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未规定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值为零。
EFi=ESi+Di ESj=max{EFi} 计算工期Tc=EFn 2.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间隔时间 LAGi,j=ESj-EFi 3.总时差:1)终点节点的总时差为 TFn=Tp-Tc 2)TFi=min{ LAGi,j+TFj} 4.自由时差:1)终点节点的自由时差为 FFn=Tp-EFn 2)FFi=min{ LAGi,j} 5.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LFi=EFi+TFi LSi=ESi+TFi LFn=Tp LSi=LFi+Di LFi=min{LSj} 6.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总时差=LS(最迟开始)-ES(最早开始)自由时差=本工作的所有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中最早的-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如果采用改进的节点法,则时间参数的计算顺序,先计算最早系列;然后计算自由时差,继而计算总时差;最后计算最迟系列。
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可以归纳为三类:节点参数;工作参数;线路参数。计算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和最早完成时间:从起始节点开始顺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至终点节点,最早完成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持续时间,最早开始时间=各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计算各项工作的最迟开始和最迟完成时间:从终点节点开始逆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至起点节点,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本工作持续时间,最迟完成时间=各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双代号网络图绘制在时间坐标上,称为时标网络计划,时标网络图中的工作全部按最早开始和最早完成时间绘制,称为早时标网络计划;网络图中的工作全部按最迟开始和最迟完成时间绘制,称为迟时标网络计划。
考试中经常驻出现早时标网络图。时标网络计划中的实箭线表示工作,波形线表示一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反映了该工作对项目工期的敏感程度。总时差越小,表明该工作对项目工期越敏感。
因此,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即为关键工作。扩展资料:网络计划即网络计划技术是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与计划评审法之分。CPM主要应用于以往在类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经验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应用于研究与开发项目。
CPM和PERT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计划方法,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同之处。CPM假定每一活动的时间是确定的,而PERT的活动时间基于概率估计;CPM不仅考虑活动时间,也考虑活动费用及费用和时间的权衡,而PERT则较少考虑费用问题;CPM采用节点型网络图,PERT采用箭线型网络图。
但两者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基本相同,即是通过网络形式表达某个项目计划中各项具体活动的逻辑关系,现在人们就将其合称为网络计划技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网络计划。
念部分 双代号网络图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网络计划形式。
它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如图12-l所示。图12-1 双代号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中,每一条箭线应表示一项工作。
箭线的箭尾节点表示该工作的开始,箭线的箭头节点表示该工作的结束。 工作是指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度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
根据计划编制的粗细不同,工作既可以是一个建设项目、一个单项工程,也可以是一个分项工程乃至一个工序。 一般情况下,工作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如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有的则仅是消耗时间而不消耗资源(如混凝土养护、抹灰干燥等技术间歇)。
在双代号网络图中,有一种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的工作——虚工作,它用虚箭线来表示,用以反映一些工作与另外一些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2-2所示,其中2-3工作即为虚工作。图12-2 虚工作表示法 节点是指表示工作的开始、结束或连接关系的圆圈(或其他形状的封密图形)、箭线的出发节点叫作工作的起点节点,箭头指向的节点叫作工作的终点节点。
任何工作都可以用其箭线前、后的两个节点的编码来表示,起点节点编码在前,终点节点编码在后。 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
一条线路上的各项工作所持续时间的累加之和称为该线路之长,它表示完成该线路上的所有工作需花费的时间。理论部分:一 节点的时间参数1.节点最早时间 节点最早时间计算一般从起始节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进行。
(1)起始节点 起始节点i如未规定最早时间ETi时,其值应等于零,即 (12-1) 式中 ——节点i的最早时间; (2)其他节点 节点j的最早时间ETj为: (12-2) 式中 ——节点j的最早时间; ——工作i-j的持续时间; (3)计算工期Tc Tc = ETn (12-3) 式中 ETn —— 终点节点n的最早时间。 计算工期得到后,可以确定计划工期Tp,计划工期应满足以下条件: Tp≤Tr (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 Tp = Tc (当未规定要求工期)。
(12-4) 式中 Tp——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T r--- 网络计划的要求工期。注: 计划工期:施工方自己确定的工期 要求工期:甲方合同约定的工期 计算工期:通过网络图或者横道图等方法理论计算得出的工期2.节点最迟时间 节点最迟时间从网络计划的终点开始,逆着箭线的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当部分工作分期完成时,有关节点的最迟时间必须从分期完成节点开始逆向逐项计算。 (1)终点节点 终点节点n的最迟时间LTn,应按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Tp确定,即: LTn=Tp (12-5) 分期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应等于该节点规定的分期完成的时间。
(2)其他节点 其他节点i的最迟时间LTi 为: (12-6) 式中 LTj ——工作i-j的箭头节点的最迟时间。二 工作i-j的时间参数 (1)最早时间 工作i-j最早开始时间ESi-j: ESi-j = ETi (12-7) 工作i-j最早完成时间EFi-j: EFi-j = ETi + Di-j (12-8) (2)最迟时间 工作i-j的最迟完成时间LFi-j: LFi-j = LTj (12-9) 工作i-j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 LSi-j = LTj – Di-j (12-10) 三 时差计算3.时差 (1)总时差 工作i-j的总时差TFi-j: TFi-j = LTj – ETi – Di-j (12-11) (2)自由时差 工作i-j的自由时差FFi-j: FFi-j = ETj – ETi – Di-j (12-12) 例题精解 例12-1 如例12-1图所示,试计算各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
例12-1图 节点时间参数的计算 例12-3图 工作最早时间计算结果 (图中标出了虚工作最早时间) 例12-4图 工作最迟时间计算结果 例12-1 如例12-1图所示,试计算各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解:列表计算如下: 例12-1表 各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计算 节点 计算 ① 0 0 ② (0+10)=10 10 ③ (10+10)=20 20 ④ (10+20)=30 30 ⑤ (10+30)=40 40 ⑥ (30+20)=50 50 ⑦ (20+20)=40 (50+0)=50 50 50 ⑧ (40+30)=70 (50+0)=50 70 70 ⑨ (50+30)=80 (70+50)=120 120 120 ⑩ (120+10)=130 130 例12-2 根据例12-1图,计算各节点的最迟开始时间。
解:列表计算如下: 例12-2表 各节点的最迟时间计算 节 点 计算 ⑩ 130 ⑨ (130-10)=120 120 ⑧ (120-50)=70 70 ⑦ (120-30)=90 90 ⑥ (70-0)=70 (90-0)=90 70 70 ⑤ (70-30)=40 40 ④ (70-20)=50 50 ③ (90-20)=70 70 70 ② (70-10)=60(50-20)=30(40-30)=10 10 10 ① (10-10)=0 0 例12-3 仍以例12-1为例,计算各工作的最早和最迟时间 解:计算过程如例12-3表所示,计算结果如例12-3图所示。例12-3表 工作的最早时间的计算 工作名称 开始 节点 工作开始节点最早时间 工作最早 开始时间 ESi-j 工 作 持续时间 工作最早 结束时间 EFi-j A(1-2) ① 0 0 10 10 B(2-3) ② 10 10 10 20 C(2-4) ② 10 10 20 30 D(2-5) ② 10 10 30 40 E(3-7) ③ 20 20 20 40 F(4-6) ④ 30 30 20 50 G(5-8) ⑤ 40 40 30 70 H(7-9) ⑦ 50 50 30 80 I(8-9) ⑧ 70 70 50 120 J(9-10) ⑨ 120 120 10 130 ⑩ 130 例12-4表 工作的最迟时间的计算 工作名称 结束 节点 工作终点节点 最迟时间 LTj 工作最迟 结束时间 LFi-j 工 作 持续时间 工作最迟 开始时间 LS i-j A(1-2) ② 10 10 10 0 B(2-3) ③ 70 70 10 60 C(2-4) ④ 50 50 20 30 D(2-5) ⑤ 40 40 30 10 E(3-7) ⑦ 90 90 20 70 F(4-6) ⑥ 70 70 20 50 G(5-8) ⑧ 70 70 30 40 H(7-9) ⑨ 120 120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