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熔融法系指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熔融后迅速冷却成固体,再将该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使成为易碎物,例如滴丸,该法适合对热稳定的药物和难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的载体材料如PEG、枸橼酸、糖等溶剂法亦称为共沉淀法,系指将药物和载体共溶于有机溶剂中挥干溶剂,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经干燥即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成的固体分散体,该法适合于易挥发、热不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和载体材料。
Sekiguchi等在60年代首先提出固体分散物概念,他们以尿素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了磺胺噻唑固体分散物。
口服这种固体分散物,药物吸收、排泄量均比口服单纯磺胺噻唑增加。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固体分散物指药物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中的体系。 水溶性和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常作为固态分散物载体,以增加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增加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在载体中分散的状态分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溶体、偏晶体、玻璃态固溶体和分子复合物等。常用于增溶作用的载体有水溶性聚合物,如PVP、PEG等;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如糖类物质蔗糖、葡萄糖等,有机酸类物质枸橼酸、琥珀酸等;其它亲水性辅料,如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等。
80年代以来,也有应用一些水不溶性载体或难溶性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阻止药物的释放,以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用于该目的的材料有水不溶性聚合物,如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等;脂质物如胆固醇、棕榈酸甘油酯等。
固体分散物的常用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熔融ز溶剂法,表面分散法等。 采用熔融法制备中药滴丸,如苏冰滴丸、香连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是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典型应用。
以PEG-6000与卵磷脂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了青蒿素固体分散物,Xز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青蒿素以非晶体状态存在,该固体分散物显著增加青蒿素的体外溶出速率。
1.熔融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匀加热至熔融,将熔融物在剧烈搅拌下冷却成固体,然后将此混合物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使变脆而碎。
2.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是将药物与载体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溶剂后,得到药物在载体中混合而成的共沉淀固体分散物。 3.溶剂-熔融法,将药物先溶于适当得溶剂中,制得5份~10份溶液加到100份熔融载体中,搅拌均匀,按熔融法固化后即得。
4.研磨法,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后,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使药物与载体以氢键结合而形成固体分散体。 5.溶剂喷雾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将药物与载体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尽溶剂即得。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熔融法系指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熔融后迅速冷却成固体,再将该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使成为易碎物,例如滴丸,该法适合对热稳定的药物和难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低的载体材料如PEG、枸橼酸、糖等 溶剂法亦称为共沉淀法,系指将药物和载体共溶于有机溶剂中挥干溶剂,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经干燥即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成的固体分散体,该法适合于易挥发、热不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和载体材料。 。
Barker等试将液态的维生素E制成固体剂型,用单硬脂酸甘油酯(Gelucire)44/14(熔点44℃)以熔融法(60℃水浴)制备维生素E的SD,含药量可达50%w/w),药物吸收比普通制剂增加两倍,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且维生素E的SD装入胶囊后储存18个月未见维生素E渗出。Manish等用Gelucire50/13(熔点47℃~53℃)作载体制备萘普生、17-酮甾类、消炎痛、睾丸激素、非那西丁、黄体酮等固体分散体,添加硅酸镁铝作表面吸附剂。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硅酸镁铝生成氢键而保持无定形态,加速了药物的溶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