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
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 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
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 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 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
原来每年9月 举行 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 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 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
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 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 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
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 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 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 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 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 的支持和资助。除了 1981年第三十四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 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 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
在 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 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部分, 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第67届戛纳电影节在当地时间5月14日正式揭幕。
这里不单是文艺电影的朝圣地,也是很多明星、时尚达人最爱的地方,同时也是真正能把世界各国的名导、大牌明星统统招至麾下的地方。每次戛纳电影节颁奖时,我们都会听到各个竞赛单元的名字,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细数一下戛纳电影节的九个主要单元。
戛纳电影节的各个“单元” 1.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主竞赛单元 主竞赛单元是戛纳电影节的主要活动,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将角逐电影节各类奖项,其中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奖(Palme d'Or, Golden Palm)能为获奖影片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和全球关注及发行渠道。该单元一般只接受叙事类影片,不过偶尔也会有纪录片闯入。
2.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非竞赛单元 非竞赛单元严格来说并不是戛纳电影节的正式组成部分,不过在电影节创办之初,这个环节就一直存在。在该环节展映的影片多是未能达到参与竞赛单元标准(meet the criteria for entering the competition)。
3.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单元创立于1978年,意在吸收一些难以归类的小众影片。该单元创立之初并未设立奖项,不过近几年也开始颁发“一种关注”奖。
4. Cinéfondation 电影基金会单元 电影基金会单元在1998年成为戛纳电影节的一部分,主要展映全球电影学院制作的中、短片。该单元有自己的评选委员会,并且会对该环节获奖的前三名颁发现金奖励。
5. Cannes Classics 戛纳经典单元 戛纳经典单元创立于2004年,主要是利用修复的胶卷放映一些经典影片,向全球电影发行公司、版权所有者、电影资料馆,以及国家档案库的工作成果致敬。 6.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国际影评人周 国际影评人周由法国影评人工会创立于1962年,是戛纳电影节最古老的一个单元,主要关注电影界新人的作品。
该单元主要包括14部由初次或二次制作电影的新人制作的故事片或短片角逐奖项,以及特别放映环节。参赛电影由影评人周提名的国际影评人小组选出,获奖者会得到现金奖励。
7.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导演双周 导演双周由一群法国导演于1968年创立,目的是在不受政治、审查和精英主义影响下放映影片。 8. Marché du Film (The Film Market) 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是电影节举办的终极目标,所有电影从业人员汇集一处,商谈与电影有关的各种交易。
9. L'ACID (the Association du Cinema Independent pour sa Diffusion) 独立电影推广协会 该环节由独立电影推广协会赞助,旨在为独立电影寻找全球发行渠道。该环节被纳入戛纳电影节已超过16年,不过在最近几年才得到电影节的官方认可。
独立电影推广协会单元每年会放映9部尚未在全球发行过的故事影片。
戛纳电影节又叫做戛纳国际电影节,在1939年就成立了,一直以来都是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电影节。简单来说,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就是在电影界内给予的最高肯定。
所以,如此高级别的电影节,即便不能获得,只是受邀也是一件很荣誉的事情。
电影节最初的目的当然是给优秀的作品颁奖,同时激发大家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同时,也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的机会,毕竟都是同道中人。
但是,这几年随着戛纳电影节的名声越来越大,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受关注程度越来越广,出现的奇奇怪怪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戛纳电影节似乎也偏离了自己原有的轨迹。
比如说,一些明星没有作品,也出现在了电影节上。还有些明星甚至没有受邀,也来走红毯了。似乎走红毯成为了这个节更加引人注目的环节,作品本身的宣传力度反而被弱化了。
所以,有人总结,现在的戛纳电影节,社交的作用已经压过了原来最初的目的。
大家都把它当做一个高级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很多原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人。
还可以在记者面前扬眉吐气,要么吹嘘自己也能走红毯,要么让大家看到没有受邀又如何,一样也能参加戛纳电影节。
在这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是戛纳最热闹的时期。周边的小镇、酒店和酒吧,随处可见有人拿着剧本推销,有人在介绍自己,想办法销售自己的作品。
法国时间5月12日下午,坐落于戛纳国际电影节国际村的戛纳中国馆迎来本次电影节年轻的艺术镀金者——中国青年制片人和他们的项目。
他们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通过2018青年制片人培育计划选送戛纳制片人工作坊并参加中国馆的青年制片人项目推介,在欧洲电影市场和国际影人面前展示青年制片人自己的努力成果。本次在中国馆与来自世界各地电影人见面的青年制片人有:青年制片人刘雯及其影片《无名狂》、青年制片人藤井树及其影片《荞麦疯长》、青年制片人曹金玲及其影片《莫尔道嘎》和青年制片人阎云飞及其影片《重返西园码头》。
青年制片人项目推介 戛纳中国馆再度见证初心 本届戛纳电影节不乏中国青年电影人的身影,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由毕赣执导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其制片人单佐龙是2016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青年制片人培育计划选送戛纳制片人工作坊的5位优秀青年制片人之一;入围短片主竞赛单元的《延边少年》,其导演魏书钧曾入围2017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并获奖,本次,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再度与一群年轻的艺术镀金者——中国青年制片人征战戛纳,在中国馆举行青年电影制片人项目推介。戛纳中国馆青年制片人项目推介会于法国时间5.12下午正式开始,各位青年制片人将入围本次戛纳制片人工作坊的电影项目在中国馆为到场的不同领域各国电影人进行展示和解读。
青年制片人刘雯带来影片《无名狂》“被神秘人绑架的大盗,金盆洗手之际仗义施援的镖王,一段15年前的灭门血案重现江湖。”这是一部中式新武侠,是一场关乎真相的罗生门;青年制片人藤井树带来影片《荞麦疯长》“两女一男的人生画卷,因为一场车祸改变了各自的命运轨迹,驶向不可预测的未来”,这部要重树90年代上海印象,也以更多想象力颠覆传统的影片;青年制片人曹金玲带来影片《莫尔道嘎》“一个伐木工人与一片森林的故事,最终还原最原始的生命,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既探讨个体在时代大势下的境遇,也挖掘人与自然深层次的共生关系;青年制片人阎云飞带来影片《重返西园码头》“时隔13年未破解的命案,4个父亲与一个孤儿,追问社会变迁下中国人的血缘与情感”,这个在发展到最后会有转折和惊喜的故事,也是电影主创团队在采访事件时被撼动的部分。
在每位青年制片人的推介过程中,能窥见这些青年艺术镀金者们日趋成熟的对于电影市场与影片选择的把控,也能感受到中国青年制片人对于电影的热情和努力。同时,通过在戛纳制片人工作坊短短几日的学习,青年制片人们接触到更为国际化的电影视野,未来势必将这些融入新的电影项目中;与此同时,推介会现场来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电影人也同样对中国青年制片人及他们的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对于本次戛纳中国馆项目制片项目推介,正如现场青年制片人们自己所阐释的:“很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得到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公司的关注,加强海外发行推广,也希望大家能更多了解中国当下的现状和发展。” 与青年电影人同行 为戛纳中国红增色 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致力于为中国电影尤其是青年电影贡献一己之力,日趋成熟的导演、制片人、编辑三大版块和不断拓展的国际电影合作,携手看电影国际设立戛纳中国馆便是其中之一。
自中国馆开设之初,专项基金力求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开中国电影一席之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交流互动平台。每年的戛纳中国馆,汇聚来自中国、欧洲乃至世界不同领域的电影人,或为了增进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了解、或为了互助合作;力邀国际制片公司及制片人、欧洲电影基金、国际媒体参加,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制片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互相启发;充分展示中国电影及电影人发展现状,提供良好中欧电影文化交流平台,也成为中国青年电影人与海外电影文化、政策、资金等展现自我之地。
遇见这些年轻的镀金者,与他们在国际电影节一起成长,为世界展示更多中国电影人尤其是青年电影人的才华和成长、热情与努力,是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2018青年制片人培育计划的初衷,也是基金会不断携手戛纳电影国际市场设立中国馆、输送更多青年制片人才的初衷。
这些笑话年年都不少,大家对这种行为也早已见怪不怪,她们的行为概括起来非常简单:蹭红毯。
然而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买门票进去的八百线网红,现在很多明星也被诟病“蹭红毯”。跟随电影《如影随心》走上红毯的马苏就因为超长“霸位”遭到了知名时尚博主的点名diss——对此,马苏也是相当大方地给予了回应,说自己是跟剧组一起参加红毯,要为电影宣传。
有些吃瓜群众可能不太明白红毯其中的门道,虽然马苏是带着作品走上红毯,但其实这与真正凭借入围作品走红毯的主创是不同的。今天Madam就来给各位小伙伴们科普下国际影展星光熠熠的红毯背后的学问。
能名正言顺走上戛纳红毯的,一般分为三类人:首先是作品入围影展竞赛的主创团队,然后还有电影节的组委会、评审团成员。比如男神张震,他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唯一的一位华语评委。
还有去年的范冰冰,作为主竞赛单元评委,走上红毯也分外淡定。而凭借入围作品走上红地毯的,当然更是名正言顺,底气十足。
今年,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入围主竞赛单元,男女主赵涛、廖凡成为影帝、影后的有力候选人。本质上,戛纳电影节官方邀请的其实也就只有这些电影人。
除了他们,出现在红毯上所谓的明星、演员、以及莫名奇妙的网红,其实都已经脱离了原本亮相红毯的意义,更多的是商业行为,有些甚至演变成为某些扭曲的博出位方式。像前面提及的马苏跟随《如影随心》剧组,在红毯上的亮相,其实只不过是剧组自掏腰包的宣传。
今年,苗苗与郭富城携作品《六月的秘密》也走上了戛纳红毯,《六月的秘密》还在戛纳当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但她们跟马苏一行人,都是同样的方式。
简单粗暴的解释,这就是片方自己花钱,通过强大的公关关系让主创们走上红毯宣传电影的一种商业行为。只要你有钱,邀请国际媒体、租借场地在戛纳当地举办活动,再让主创明星走上红毯,一整套的宣传线都可以实现。
而片方舍得如此砸大钱,往往是为了增大电影的关注度,不仅希望借此大好良机为影片在戛纳找到合作方,还可以在国内趁机再好好宣传一番,营造一种“走向国际”的假象。当然,如果明星们没有电影作品,也还是有机会走上红毯的。
每年戛纳红毯,从都不乏品牌邀请的艺人身影。比如李宇春,作为欧莱雅的代言人,被品牌官方以大阵仗邀请,今年再次相当霸气地走上了红毯。
还有作为“小米体验官”的马思纯,也踏上了今年的戛纳红毯。同时,她还被邀请作为“中国电影新力量形象大使”参加由《看电影》在戛纳举办的电影推广活动。
而这两天被网友热议的另两位“定毯神针”,王丽坤与水原希子,则是作为Dior的品牌代言人亮相,大好机会,怎能不多停留会?代言人走上国际影展红毯,其实是艺人与品牌的默契十足的双赢合作。对于品牌来说,为艺人赋予各种头衔,让他们顺理成章地踏上戛纳红毯,获得曝光,可以让让品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对于艺人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国际舞台的曝光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在国内加码做一轮强势的宣传。那么,除了这些知名艺人以外,我们每年总能在戛纳红毯上看到的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艺人和采用各种奇葩方式抢夺眼球的网红们,又是如何登上戛纳红毯的呢?近两年,由于大家对红毯的高度关注,走戛纳红毯甚至已经成为一项明码标价的业务。
不少高端定制旅游公司在戛纳影展期间推出打包业务,从与国际知名影人入住当地同一间五星酒店,获得戛纳红毯邀请函到后续的曝光、新闻稿件宣传传播,全都可以打包提供服务。当年在戛纳红毯轰动一时的张馨予身穿东北大花袄就是由某家国际旅游公司一手策划的。
而且戛纳电影节上,大大小小的红毯实在很多。除了备受关注的开闭幕式,还有各种剧组的发布会、首映等等,这里面的水分就更大了。
举个例子,今天同样被诟病蹭红毯的李玉刚老师。咋说呢,这个红毯走得的确名正言顺。
受到剧组邀请,去看人家的首映,确实不是蹭。但是既然是剧组的首映,也就和戛纳官方关系不大了。
其实,电影节最开始设置红毯环节,是为对电影人表示致意,同时让真正的好电影获得更多人关注的机会。要知道,在九十年代,我们华人影星也曾凭借作品在红毯上大放异彩。
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影展唯一一部华语金棕榈。主演张国荣、巩俐与张丰毅在戛纳海滩的合影。
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PS,风华正茂的三人完全自带无限光圈,英姿洒脱。巩俐在当年可谓戛纳的常客,第二年又凭借张艺谋导演的《活着》与葛优再次莅临戛纳。
葛优在那一年成为戛纳国际影展的首位华人影帝。而第一位且至今仍是唯一一位拿过戛纳影展影后的华语演员——是女神张曼玉。
2004年,张曼玉凭借她前夫导演的电影《清洁》夺得影后。当年那些走出国门,凭借作品获得世界瞩目的华语电影人,如今看来,全都是不可磨灭的经典回忆。
如今演艺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红毯的意义逐渐开始变了味。各线艺人都铆足了劲,希望通过这个全民关注的国际平台一战成名。
争奇斗艳愈演愈烈,一再刷新网友眼界。不是说不是官方邀请就不能走,想要宣传自己或是宣传品牌都无可厚非。
其实蹭红毯与否的标准在于,你到底有没。
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
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
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
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
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
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戛纳国际电影节也叫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是一个电影人的节日,一般的举办方会为电影创作者颁发电影奖项。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闭幕。
戛纳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扩展资料:
戛纳电影节发展历程:
1930年代戛纳电影节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
1939年六月,路易·卢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预计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戛纳电影节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电影节,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届。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一届以来,1948年跟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但是在1949年,电影节在新的大楼“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亦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办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
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