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
例外:金属活动性:Sn>Pb,但元素的金属性: Pb > Sn。
二、依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三、根据金属原子失电子吸收的能量判断
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据金属原子在相同条件下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四、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碱性:LiOH<NaOH<KOH<RbOH,则有还原性大小关系为:Li<Na<K<Rb。
再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 Mg>Al。
五、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判断
与水反应越易、越剧烈的金属单质,其原子越易失电子,该金属活泼性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与冷水不反应,Al与热水反应很慢,则金属性:Na> Mg>Al。Fe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u与稀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性:Fe>Cu。
六、依电化学中电极来判断
1.就原电池而言: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人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就电解而言: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情况为:
阴极:Ag+>Hg2+>Fe3+>Cu2+(氧化性) ,则元素金属性与之相反。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如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反例:氮原子氧化性弱于氯原子)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甲烷比氨稳定)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和高氯酸,硒酸的酸性强于硫酸)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氧目前无最高正价,硝酸则因分子内氢键导致酸性较弱,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反例:硫离子还原性强于砹离子,氢氧根还原性强于氯离子)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反例:氯气可以从水中置换出氧气(本反应热力学可行,动力学上则因为中间产物次氯酸分解较慢导致反应速率较慢,光照则可以加速该反应),从氨气中置换出氮气,但氯的非金属性弱于氧氮)此外,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扩展资料
非金属性是元素化学术语的一种,非金属性常表示获得电子的倾向。
元素的非金属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义更为广泛。
元素的非金属性实际按照其电负性的强弱。对于元素来说,元素的电负性常数越大,则其非金属性越强,但电负性标度不只一个,不同元素在不同标度中的电负性强弱也有所不同,且相同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电负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分析。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F>O>N>Cl>Br>S,I>C>Se>At>H>P>As>Te>B>Si
注意,由于NCl3水解生成HClO和NH3,因此N非金属性强于Cl;同时,尚无可靠证据可比较S和I的非金属性(置换反应实际上不能比较二者非金属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非金属性
这个很简单,金属性即失电子能力,(还原性)首先我们要心中有数,按照元素周期律,位于左下角的元素往往金属性强,表现为,
1,和水(或者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如,Na和冷水剧烈反应,同周期处于右侧的Mg则和热水也要缓慢反应,而和Na同在第一主族的Cs铯,则是碰到水就爆炸,可见金属性极强,厉害的金属是可以从水中抢夺氢离子的,比如钠,而弱一点的就只能和氢离子较多的酸反应了,比如镁。
2,最高价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这个是指氢氧化物,如Na的最高价氧化物指的是Na2O,而氧化钠的水化物是NaOH,我们可以用pH试纸,或者pH计轻松测量出,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铝的pH大得多(同浓度而言)
3,由置换反应判断如,初中的学生都知道,锌是一个活泼的金属,他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Cu。在初中我们理解为金属活泼程度,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则要由更深层次的理解,即Zn比Cu更容易失电子,所以可以失去两个电子转移给Cu2+,即Zn + Cu(2+) = Zn(2+) + Cu
最后给楼主举个例子帮主楼主理解,越是靠近左边,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如第一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楼主记住,化学中许多东西都是要趋于稳定的。为了获得更稳定的结构,他们往往选择失去电子,处于最左下角的元素正像一个大土豪,奢侈地挥霍着自己的电子,相比之下,处于右上角的就像是饥渴的贫民了,他们有7个电子,为了获得8电子稳定结构(楼主应该知道,所有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性质都源于他们8轨道满电子的特点),他们更容易抢夺其他元素的电子。
好了,说了好多,就像自己也跟着复习了一遍一样。在下是一名高三党,还有90+天就要起飞了,这里也祝楼主学业进步
有什么不会的追问吧,我标了序号,追问协商哪个点不懂就是了,在下乐意效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易发表网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如卤素按氟(
给你个全的
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比如F2 Cl2 Br2 和H2O的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非金属依次减弱)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6、由对应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非金属强的强制弱!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弱,其元素的金属性也越强。
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强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比较规律: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2、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减弱,同主族金属性增强.3、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4、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5、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6、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做负极.7、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等同于3.
编辑本段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制弱!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弱,其元素的金属性也越强。
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强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8、用电化学的方法。 (1)根据周期表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若该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如酸性:HClO4 (最强酸)>H2SO4 (强酸)>H3PO4 (中强酸)>H4SiO4(弱酸),则非金属性:Cl > S > P > Si (3)它的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若容易生成气态氢化物,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4)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若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