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包括:
1)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二、侧面描写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2)以对面写正面。
(3)以反面写正面。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主要形式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
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三.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希望能帮助到你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2、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侧面描写
描写方法: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描写方法共有5种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诚恳的说:“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编辑本段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怎样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写出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人们美好,温馨生活的向往。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铺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编辑本段按叙述的表现手法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编辑本段按特征分类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 们 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
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无论是景中含情,或是情中含景,都是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也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表达方式,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景中藏情式 景中藏情最重要则在于“点情”, 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
诗人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另外,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