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扩展资料
肖像描写:
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避免行文死板。
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3.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关于人物描写的方法汇总如下
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4、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描 写 手 法 浅 谈 你 试 过 写 游 记 吗 ? 如 果 你 能 通 过 文 字 , 具 体 呈 现 景 物 的 特 色 , 并 让 读 者 有 置 身 其 中 的 感 觉 , 那 就 说 得 上 是 一 篇 出 色 的 游 记 了 。 以 下 为 你 介 绍 三 种 常 用 的 描 写 手 法 , 如 果 你 能 在 游 记 中 灵 活 运 用 , 必 定 能 令 文 章 生 色 不 少 。
定 点 描 写 「 远 地 的 山 岗 , 不 似 早 春 时 候 尽 被 白 漫 漫 的 云 雾 罩 著 了 , 巍 然 站 在 四 围 , 闪 出 一 种 很 散 漫 的 青 的 薄 光 来 。 山 腰 里 寥 落 的 松 柏 也 似 乎 看 得 清 楚 了 。
桥 左 边 山 的 形 式 , 又 自 不 同 , 独 立 在 那 边 , 黄 色 里 泛 出 青 绿 来 。 不 过 山 上 没 有 一 株 树 木 , 似 乎 太 单 调 了 ; 山 麓 下 却 有 无 数 的 竹 林 和 丛 薮 。
」 ( 徐 蔚 南 《 山 阴 道 上 》 ) 在 一 个 固 定 的 观 察 点 , 把 眼 前 所 见 的 景 物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 由 近 而 远 、由 左 而 右 、由 高 至 低 等 等 ) 描 写 出 来 , 就 是 「 定 点 描 写 」 。 在 上 文 中 , 作 者 站 立 在 一 个 固 定 的 位 置 , 由 远 ( 远 地 的 山 岗 ) 至 近 ( 桥 左 边 的 山 ) 观 察 山 岗 , 并 按 此 顺 序 描 写 山 上 景 物 , 就 是 运 用 了 定 点 描 写 。
动 点 描 写 「 从 峰 顶 俯 视 , 它 们 ( 老 松 树 ) 如 苔 藓 , 披 覆 住 岩 石 ; 从 山 腰 仰 视 , 它 们 如 天 女 , 亭 亭 而 玉 立 。 」 ( 徐 迟 《 黄 山 记 》 ) 从 高 低 、远 近 、前 后 、左 右 等 不 角 度 去 描 写 同 一 对 象 , 就 是 「 动 点 描 写 」 。
所 谓 「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 从 不 同 角 度 看 同 一 景 物 , 往 往 会 有 不 同 的 面 貌 。 运 用 动 点 描 写 , 就 可 以 把 景 物 立 体 地 呈 现 出 来 。
在 上 面 的 例 子 中 , 作 者 先 从 俯 视 角 度 写 松 树 , 然 后 再 从 仰 视 角 度 写 , 就 能 具 体 呈 现 老 松 树 的 不 同 面 貌 。 步 移 法 「 这 条 路 很 不 容 易 走 。
道 上 要 经 过 鳌 鱼 背 。 鳌 鱼 背 是 巨 大 的 岩 石 , 中 部 高 起 , 坡 度 相 当 大 。
凿 在 岩 石 上 的 石 级 又 陡 又 斜 , 右 手 边 望 下 去 是 绝 壁 。 下 了 鳌 鱼 背 穿 过 鳌 鱼 洞 , 那 是 个 天 然 的 洞 , 从 前 人 修 山 路 就 从 洞 里 通 过 去 。
出 了 洞 还 得 爬 百 步 天 梯 …… 从 文 殊 院 绕 过 天 都 峰 的 西 南 脚 …… 极 窄 的 路 介 在 石 壁 之 间 , 石 壁 渗 水 , 石 级 潮 湿 , 立 脚 不 稳 就 会 滑 倒 。 」 (叶 圣 陶 《 黄 山 三 天 》 ) 随 著 观 察 者 位 置 的 移 动 , 把 所 见 的 不 同 景 物 依 次 描 写 出 来 , 就 是 「 步 移 法 」 。
在 上 文 中 , 作 者 沿 著 自 己 在 黄 山 上 的 行 走 路 线 , 依 次 描 写 路 上 所 见 的 景 物 , 如 鳌 鱼 背 、鳌 鱼 洞 、天 梯 等 等 , 就 是 运 用 了 步 移 法 。 运 用 步 移 法 时 , 必 须 清 楚 交 代 位 置 的 转 移 , 例 如 文 中 「 下 了 鳌 鱼 背 穿 过 鳌 鱼 洞 」 、「 出 了 洞 还 得 爬 百 步 天 梯 」 等 句 , 就 清 楚 显 示 了 作 者 的 行 走 路 线 。
步 移 法 的 好 处 是 能 让 读 者 有 身 历 其 境 之 感 , 容 易 对 文 章 产 生 联 想 和 共 鸣 。参考资料:kyozky - 初入江湖 三级。
描写人物的方法: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7、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8、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拓展资料: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要写好人物,就必须注重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们都要仔细观察他们外部情态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长处,获取启示。
要把观察到的结果,得到的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激励自己。感染他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文章要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可以这样说,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因此,我们应把人物描写作为写好文章的重点。
百度百科-人物描写
文章描写方法: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4、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5、情中见景:情中见景的目的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6、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扩展资料: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2、以对面写正面。
3、以反面写正面。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描写方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3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