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对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进行比较、预测教育的需求,或者确定课程目 标达成的程度等。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 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一)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 员、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 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其二是可以满足 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 的需要,以便管理课程,制订出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由于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它能被用于及时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 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使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更为完善;或者从根 本上改革课程,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
作为编制课程的教师、幼儿园课程 专业人员、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其他课程编制人员,有可能通过课程评价 的过程,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准,从而更有利于原有课程的完善或新课程的开发和 发展。在课程管理的层面上,幼儿园课程政策制定者、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 社会其他成员需要获得有关课程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对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鉴定 或推广的依据。
由于课程评价具有鉴定功能,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中各种成分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或者可以通过对不同课程的比较,对课程的实际 效果进行评定,对课程是否值得推广、在什么范围内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等做出结 论。幼儿园课程评价可被用于3 个方面:其一是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其二是 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其三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对幼儿园课程的每一种评价 都有可能涉及这3 个方面,只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 及所强调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否与幼儿园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契合,是否与幼儿 园教育实际状况相契合;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 程的各种成分是否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 功能。
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 素,如师生互动的质量、幼儿和教师在课程运行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幼儿园环 境的创设和利用,以及动态变化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等。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功用。
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对课程效果的考察和评定,会涉及什么是效果以及如何去衡量效果的问题。
(二)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人员由谁承担,取决于课程评价的目的、种类、评价人员 与被评价者的利益关系等因素。例如,如果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总结性的(如:向 教育行政部门做有关课程发展的报告、决定课程的优劣等) ,那么课程评价人员 应从那些不受评价对象制约和影响并具有评价知识和经验的人中去选择;如果课 程评价的目的是形成性的 (如:为课程编制和改进提供指导意见、发现课程实施 中存在的问题等) ,那么课程评价人员应从那些接近评价对象并具有评价知识和 经验的人中去挑选。
(三)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在评价课程时,都需要有能衡量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状况和课程效果的标尺。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这种衡量的标尺,而评价指标则是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理当客观、公正和标准化,课程评价的标准和 指标也应规范化。但是,课程评价是极为复杂的事,它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而价值观是相对的,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同样的课程做出不同的判断,由是,从不 同的价值观出发,就有可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程评价标尺;以不 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所作的课程评价也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 程评价标尺。
例如,在对以目标模式设计的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常以课程确定 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评价指标,这些课程目标本身比较行为化和具体化,从上一 级指标到下一级指标,多层次的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目标中所确 定的许多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都是评价这种课程效果的指标。又如,在对某一以幼儿经验为主展开的主题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指 标就不会十分具体,常常会采用无记名方式,让一些评价人员根据其经验,运用 等级评定方式,评估各要素在评价指标中的重要程度,并进行加工,以此作为评 价该课程效果的依据。
在对同一主题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时,则可在课程评 价专家的指导下,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由幼儿园园长、其他教师、家长以及其他 人员参与评价,分析、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使课程的实施得以改 进。项宗萍 (1995 ) 根据因果关系模型及一些相关因素分。
1.类型目前经常使用的课程评价类型有:按评价的参照点来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
相对评价是根据儿童在集体里占据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绝对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达成度来进行评价;个人发展评价是评价该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前后比较,掌握其进步的情况。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就是确定儿童在接受教育前的“准备程度”;形成性评价是确定儿童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教学任务实现程度;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一个阶段之后进行评价,评定达到的程度。以上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应配合使用,取长补短。
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今课程评价发展的一个趋势。评价中实施多元主体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进者,也应当参与课程的评价,而儿童作为课程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也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因此也应当拥有课程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而且,儿童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促进其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活动更加投入。
因此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儿童自我评价要相结合。2.评价方法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一.观课形式
领导和教师随时进教室观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2.每位教师每月出一节公开课,村小学以校为单位,中心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3.每学期选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上观摩课,全镇小学教师参与听课和评价.听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评价表>;在会上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评价办法
1.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实行多向评价.除领导,专业人员外,更强调同行的参与,在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家长.学生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采取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评价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5.评价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6.出公开课的教师,在听取听课教师的评价后,要在两天之内写出教学反思交于主管领导.
三.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客观,不带随意性.
评价学生要客观,不带偶然性.
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
2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评价类型与方法
1.类型
目前经常使用的课程评价类型有:
按评价的参照点来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相对评价是根据儿童在集体里占据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绝对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达成度来进行评价;个人发展评价是评价该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前后比较,掌握其进步的情况。
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就是确定儿童在接受教育前的“准备程度”;形成性评价是确定儿童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教学任务实现程度;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一个阶段之后进行评价,评定达到的程度。以上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应配合使用,取长补短。
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当今课程评价发展的一个趋势。评价中实施多元主体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进者,也应当参与课程的评价,而儿童作为课程系统的三大主体之一,也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因此也应当拥有课程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而且,儿童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促进其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活动更加投入。因此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儿童自我评价要相结合。
2.评价方法
评价应该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应该根据评价目的与内容,综合采用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调查、档案分析等多种方法。
强化练习
【单选题】下面那一项不是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分的()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人发展评价
答案:D。解析:按评价的功能来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三个部分。
一、课程方案评价评价学前教育课程方案,主要要了解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案以及方案中的各个要素、部分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是否以先进的课程理论为指导;第二,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各要素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是否符合原先的指导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的范围很宽泛,大到课程的整体规划,小到具体的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
二、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评价学前教育机构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了解的内容就比较多,包括:1.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反应,指主动性、参与程度、情绪表现等。2.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指对儿童的控制程度、课堂管理方式、教育机制和技巧等。
3.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在学前教育机构里,师幼互动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学前教育机构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抽象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还是直观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无不是借助于连续不断的师幼互动而逐渐实现的。教师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相引导者,积极的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将能促进儿童知识经验和行为的建构。
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中,总体以不带鲜明色彩的中性行为为主。对儿童表现出的负面性行为会抑制儿童的互动进一步深入,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大大降低了教师与儿童互动的质量。
教师能对儿童的互动行为保持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回应,注重对儿童的肯定,且适时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有效牵引教师与儿童互动良性循环过程。4.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学前教育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通过斑斓的色彩、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布局随时随地影响着儿童,通过情感交融与互动,每时每刻都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隐性的教育价值。
如,评价教师是否创设快乐体验的环境——是否让孩子有自主活动的时空、感受理解与关怀、获得安全与满足、成功与自信:是否创设丰富多元的环境——玩具与材料是否数量充足、种类多样,能够蕴涵丰富的信息与多元价值:是否创设有趣可选的环境——是否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工具、材料、方法、伙伴;是否创设富有挑战的环境——有无根据需要设置问题情境,提高活动难度,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难度,解决问题,挑战自我;是否创设对话互动的环境——是否能引导儿童大胆操作、询问探究。伴随孩子的活动能够再现师幼间近距离对话的。
再现师幼主题探索的轨迹:是否更新和发展环境——是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孩子的兴趣、关注的热点,及时添加、更换、动态改变发展的环境:是否创设富有特色的环境——是否创设与学前教育课程追求相匹配,具有学前教育课程特色的园所环境。通过对课程方案实施的评价,我们一方面可以获得课程方案对儿童适宜性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影响课程方案效果的因素。
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是指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幼儿教师所运用的方法,应符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易于为教师学习、练习、掌握和运用。幼儿发展评价过程和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鉴于对方法本身的介绍可参阅其他书籍,这里仅谈谈其在幼儿园的应用。观察法。观察法按照观察的时空条件、目的、角度等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轶事记录是观察者在日常生活情况下,将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下是一位教师记录的实例:东东拿着穿线玩具玩,他先穿了一个椭圆形,一拉绳子,图形片漏了下来。他看了看绳子的尾部,又穿了一次,没拉到头时就停住了,他从绳子的尾部和头部两端拉起绳子,连续穿了三个图形片后,左手一拉绳子,三个图形片都漏了下来。他愣了一下,想了想,又穿了一个图形片,从绳子的两头拉起,尝试着把绳子的两头交叉打结,试了一会儿没有成功,他就拉着绳子的两头向身体内侧甩了起来,看着图形片绕着绳子上下荡着,头也跟着晃动起来。时间抽样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出现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幼儿经常出现的行为,容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例如:观察内容:在幼儿自由游戏时每隔观察表格要预先准备好。表示幼儿合作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判断幼儿的游戏类型,在相应的空格里打“事件抽样是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事件作为观察的目标,在观察中等待该事件的发生并仔细观察记录事件全过程的方法。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在记录方法上,教师不仅可以采用行为分类记录方法,记录幼儿的行为是否已经发生,而且可以加入描述性记录。运用此方法时,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观察记录表。行为检核是将要观察的项目和行为预先列出表格,然后检查行为是否出现,或行为表现的等级如何,并在所选择的项目上做上标记。行为检核是观察目的的具体体现,所以,这种方法可使观察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时,可以将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若干个行为检核表,一个阶段对全体幼儿进行核查,对核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幼儿个体或群体的发展情况。情景观察法是在教育的实际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者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行为。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使用各种美工材料进行某个主题的创作活动时,就可以观察到不同幼儿使用工具的能力、美术技能、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表现。情景观察法可以和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用。?记录的方法。在幼儿发展评价中,常用的记录方法有以下几种:录音录像摄影等技术记录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来收集幼儿发展的资料是教师每天都要使用的。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WEIGHT: n>;?教师要具有观察记录的意识。意识的沉淀会转化成习惯,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幼儿的行为或语言能使某个教师有所触动、有所欣喜,而对另一个教师来说则不值一提,或漠然视之,或充耳不闻。这说明教师对观察记录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对幼儿外显的行为或语言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而教师捕捉到幼儿外显的行为或语言后,再进行思考、分析并迅速地作出判断、选择、决策,转换成教育行为与幼儿进行互动,这一过程的速度对于不同的教师也有很大的差异。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有目的地去强化自己这方面的意识,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有关理论知识,渐渐养成习惯,使观察技能成为教师内在的素质之一。另外,教师也可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醒自己更便捷地进行观察记录,如将纸裁剪成适合自己使用的便条,用夹子夹起来,再用绳子将便条和笔穿起来挂在胸前,或放在口袋里,这样当观察到幼儿的行为或语言时就能马上进行记录。教师也可在教室内的不同区域放置一些告示贴(纸的反面上端有一条不干胶,可撕下来贴)和笔,在观察记录需要时能马上拿到工具,不至于到处寻找工具而贻误最好的观察时机或遗忘记录的内容,还可把记录好的告示贴贴在记录的区域内,供其他教师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经过一周时间后,教师可以将告示贴进行整理,分类放进幼儿个人的档案袋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o:p></o:p></SPAN></P>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