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有关青海湖的传说吗?下面是青海湖青海湖了历史传说及传奇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说:
拥有4583平方千米面积的青海湖浩瀚神秘,是大自然赐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清澈碧蓝的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青海湖畔山清水秀,辽阔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数不尽的牛、羊、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到来时,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旅游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
天俊江仓海拔在2850米到5826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世界海拔最高是冻土关角隧道。
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国内第一长隧。隧道结构为两条分离式单线隧道组成,全长32.46双公里。关角隧道地质之复杂,隧道施工中必须经过地质断层和二郎洞断层束素有隧道建设史上的地质博物馆之称。它的建成将证明我国迈入世界高海拔特长大隧道行列国家之一。
在关角隧道的建设中曾创下了多个第一:在关角隧道10个斜井施工第一个开挖到井底实施正洞施工的,在关角隧道施工中第一个开始隧道混凝土衬砌工序的,在高原隧道中第一个使用中隔板通风技术解决洞内施工环境的。
1、 唐蕃古道(全程4582.06公里)
西宁——日月山——青海湖——黄河源(玛多)——玉树——昌都——八宿——波密——林芝——拉萨——那曲——西宁
2、丝路环线(全程2095.46公里)
西宁——青海湖——茶卡——德令哈——外星人遗址——敦煌——嘉峪关——张掖——祁连——门源——西宁
3、昆仑寻根问祖线路(全程2277.4公里)
西宁——扎麻隆凤凰山——丹葛尔古城——金银滩原子城——沙岛——刚察——天峻(石窟)——德令哈——大柴旦(魔鬼城水上雅丹)——不冻泉——昆仑山——西王母瑶池——胡杨林——格尔木——贝壳梁——都兰——茶卡盐湖——西宁
4、青甘川美景游
西宁——循化——若尔盖——九寨沟——松潘古镇——久治——达日——玛沁——西宁
5、环青海湖线路
西宁——湟源——日月山——倒淌河——黑马河——鸟岛——仙女湾——西海镇——金银滩——沙岛——西宁
6、西宁——大通黑泉水库——门源油菜花海——仙米林场——互助北山——互助——西宁
7、西宁——大通——门源——祁连——西海镇——湟源——西宁
8、西宁——湟源——共和——贵德——湟中——西宁
9、西宁——平安——循化——临夏——夏河——同仁——尖扎——坎布拉——西宁
10、西宁——乐都——民和——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祁连——门源——西宁
1、天津
直辖市。
因靠近北京又临近大海,有“天子渡头”美称,谓之天津。
网络上又称“哏都”,以表现天津人的幽默乐观和对相声艺术的喜爱。
特产有狗不理包子,大麻花等。
2、天水
甘肃省地级城市。
别号“伏羲故里”,取“天一生水”而得名。也有传说天水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天水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唐代伟大诗人为避战乱而暂居的南郭寺、飞将军李广墓等重要文化古迹。
特产有天水“呱呱”(一种面食小吃)和花牛苹果等。
3、天门
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李白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使这座城市具有浪漫的文学色彩。
天门古称竟陵,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史,是“茶圣”陆羽和唐代著名和尚诗人皮日休的故里。
天门是蒸菜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蒸菜之乡。
338国道,即海兴—天峻公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条普通国道,是中国60条东西横向国道线之一,起点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港口),终点在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这条国道经过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7个省区,G338是它的国道编号。
青海湖在西汉时称西海、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到北魏时才始称青海,到清代加了个“湖”字。1949年后统称青海湖。历史上之所以称青海湖为仙海和鲜水海,与西王母神话有关。据《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另据《十三州志》沿袭汉书的记载:“青海在临羌县,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史学界一般认为“仙海”就是青海湖,天峻县关角沟的二郎洞乃传说中的西王母石室。此外,青海湖亦被称为“卑禾羌海”是因为青海湖流域早先曾是卑禾羌人的牧地,故以其命名。羌人究竟如何称青海湖实难考证,但蒙古语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海”,是以湖水颜色来命名的;而藏语则称青海湖为“措温波”,其意是“青色的湖”。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还有一个古老的藏语名字叫“赤雪甲姆”,藏族学者解释说,因湖周有过l万顶帐幕或者有万座帐幕被海水吞没而得名。“甲姆”藏语意为“王母”,将两词连起来可译为“万帐王母”,汉语称西王母。传说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应当就是今日的青海湖。
(一)宋、元以前
青海湖地区建置始于汉代。汉宣帝神爵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1年一前60年),西汉军队进击湟水流域的先零羌等部落,部队曾西进到青海湖附近。据《前汉书•赵充国传》卷六十九记载:“修建湟峡以西道桥70余处,令可至鲜水左右”。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筑5县(即海晏县三角城、尕海古城、刚察县北向阳古城、共和县草多隆古城、兴海县支东加拉古城)。《西羌传》亦云:“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燧亭相望。”西海郡的设置,使汉朝行政管辖范围扩大到青海湖地区。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羌人首领庞恬、傅幡等不满王莽夺地设郡,并兴兵围攻西海郡,太守程永弃城潜逃,被王莽处死。于翌年春天派护羌校尉率兵击败羌人,恢复西海郡。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
东汉初年,居住在黄河北岸的烧当羌首领联合附近小部落击败先零羌河卑湳羌后,逐渐强盛,青海湖地区亦归属其势力范围,一直到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汉军举兵平定烧当羌。次年,东汉曹风向汉和帝奏称:烧当羌居地,土地肥美,饶于田畜,地形险固,又有西海渔盐之利,所以强盛,每胁诱众羌为乱。值此迷唐失败远走,宜及时恢复西海郡县,隔断胡羌交关之路……国家可无西方之忧。和帝即任命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治龙耆(即王莽时代之西海郡治)。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西两部羌人大败汉军,青海地区完全处于羌人控制之下。后经持续12年之久的战乱,最后仍以羌人失败而告终。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鲜卑秃发乌孤进入湟水流域,建立南凉国。与此同时,臣服于南凉的鲜卑乙弗部落由甘肃迁徙到青海湖地区。元兴元年(公元402年)秃发傉檀袭位,称凉王,迁都乐都城,次年进占姑臧作为国都,统治地区东起兰州,西到青海湖。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秃发傉檀率兵西进青海湖,掠夺乙弗部落牲畜40万头只。居今临夏地区的鲜卑乞伏炽磐建立的西秦王国乘机攻占乐都,秃发傉檀降,青海湖的乙弗部落从此臣服于西秦。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北凉势力渐人青海湖地区,但迫于西秦的压力,不久即回师河西走廊。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吐谷浑王夸侣建立政权,在青海湖西7.5km。处建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后于公元540年建都于此。从此,青海湖流域完全置于吐谷浑统治之下。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周太子宇文赟进攻吐谷浑,曾一度到达伏俟城,但随后又退出。吐谷浑派遣使者向北周纳贡,以后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隋朝初年。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四月,隋炀帝亲自统兵征讨吐谷浑,不久便击败吐谷浑,并以伏俟城为治,设置西海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濒于覆灭,吐谷浑又率部重新回到青海湖。
唐朝,吐谷浑为其属国。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吐蕃北渡黄河,进入青海湖南部地区。吐谷浑首领诺曷钵被迫走避青海湖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高宗继位,册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占领了吐谷浑王国地盘,青海湖地区旋即置于吐蕃政权统治之下,而唐朝势力渐退到日月山以东。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吐蕃遣使者向唐提出划分疆界,唐玄宗乃以赤岭(今湟源县日月山)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金城公主请立碑于赤岭,以分唐朝与吐蕃之境。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右武卫员外将军、陇右节度副使哥舒翰在青海湖北设神威军,又筑城于青海湖龙驹岛上,谓之应龙城,但次年复被吐蕃占据。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中央王朝崩溃,整个青藏高原被吐蕃属部割据,出现了大小不一、各自为政、互不辖属的部落。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牵制西夏,宋朝对甘青一带的吐蕃部落采取笼络手段。宋仁宗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青海东部出现了河湟吐蕃唃厮啰地方政权,青海湖大部归属唃厮啰,并臣服于宋朝。11世纪中后期,宋朝设置专管茶马交易的机构“提举茶盐司”等,通过“以茶博马法”获得大批良马,并以此控制藏族各部落。总之,在元朝以前,历代王朝对青海西部牧区多以“属部”视之。
元朝,则将青海地区变“边郡”为“内郡”,与内地一样,具皆赋役之。1229~1241年,蒙古窝阔台汗在位时,其次子阔端负责统领藏区,包括青海湖在内的整个藏区成为阔端的辖区,一直延续到忽必烈称帝时。蒙古先后在各藏区成立若干宣尉司、宣抚司和安抚司等地方行政机构。嗣后,于河州设置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辖青海湖(今海东及玉树地区除外)等地的藏区。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设释教总制院直接管辖藏族地区,行政令于原吐蕃控制之地,一切军政、民政、财政悉归其管。
1、胡勒天池。位于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是浪士当景区的王牌景点。有大小两个天池,大天池海拔3690米,面积70亩,小天池海拔3780米,面积10亩,池水清澈见底,池面波光粼粼,倒映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高山之上。
2、神龙潭瀑布。瀑布高达五十多米,宽五米。瀑布的右面石壁上有一尊色彩鲜艳的佛像,这就是藏龙王。当地群众介绍,早年,北山地区经常遭受旱涝之灾,农牧民生活十分贫苦。为求风调雨顺,人们便在悬崖上雕刻了一尊龙王像,称做佛像崖。多年之后,山顶上流下来一帘无源之水,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神龙潭瀑布。
3、十二盘。十二盘坡,犹如一条青龙,蜿蜒盘卧在达坂山上,雄伟而壮观。起初设计施工时,为了减缓坡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十二盘又借喻为十二生肖弯,每一个盘路代表一种生肖。
4、龙尾观云。青海的龙王山由青龙山、白龙山、黑龙山组成。其中青龙山就坐落在北山,而青龙龙尾就在浪士当,也就是大家看到的这座山。山顶有一个观景亭,夏季游人可以登上山顶观日出,赏云海,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罕见的佛光。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又是人们登高取来年吉祥的必登之山。
5、红桦林。大片的红桦,春天树叶翠绿,树干殷红;盛夏以后,红色的树皮开始龟裂,山风吹来,树上绿叶挥舞,树身红衣婆娑,深秋,经霜以的树叶更是一片火,漫山遍野的红桦织策划能够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红色锦缎。
6、白桦林。一棵白桦如阳刚雄健的男子,或昂首挺胸,或旁逸斜出,神韵尽显。晨风中,夕阳里,桦树林中百鸟翔集,浅吟低唱,婉转悦耳。在当地,人们称白桦林为“家庭林”,白桦树杆木质坚硬,象征着家庭的稳固和谐。
7、门岗店。位于浪士当景区西北的门岗店是唐蕃古道的遗址,这里是杜鹃花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自五月中旬起,杜鹃花便含苞待放、竟相争艳,使整个景区生机盎然赏心悦目。花期长达一个月、香味特浓,有“千里杜鹃林,香气漂万里”的美称。
8、平安塔。是当地藏族群众自愿修建的一座典型的藏式塔。方形底座,圆身。因其形状像瓶,所以也叫“瓶塔”这种塔普遍见于藏族佛教庙宇的进门部位,通常内部是空的。装进成千上万个小小的泥佛像,这个塔修建在这里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祈福。
9、胡勒瀑布。便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极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便散落流沙状,游人可以沿着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感觉如进入水帘洞一般,有丝丝细雨,浸入心脾。
10、龙泉湖。全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区的景色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春天,雪山融化的涓涓雪水汇入湖中,漫山的杜鹃点缀四野,这是一片苏醒的野生动物的乐园。夏天,葱绿的林间百花盛开,云海茫茫。秋天,碧蓝的湖水倒映这岸边金黄的书页,秋高气爽。冬天,寒凝大地,这里一片平静。
11、大通河。发源于青海省天峻县的木里,流经天峻、刚察、门源、互助、民和、最后汇入黄河,其中就有四座神山坐落在这里,分别是位于青岗峡的喇郭山、位于加定的达参山、位于加塘的冉布奘岭、位于扎龙沟的更奘多吉。
12、喇郭山。位于青岗峡,意为神羊山,华锐神山之一。背靠茫茫林海,左邻滔滔大通河水,林乳圣水的涵养滋润,使它神奇俊秀,瑰丽多姿。
13、药水泉瀑布。扎龙沟深处,挺拔耸立的神女峰下,有一帘泉水汇集而成的瀑布,绿毯般的山坡上,泉水飞落而下,迸珠溅玉,景观甚为壮观。药水泉瀑布由108眼喷涌而出的泉水汇集而成,总流量194.60L/S,落差达40余米,宽约50米,据说能医治108种疾病。
14、神鸟降魔。加塘,北山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所以也称“北山小江南”。这座美丽的山就是孔雀山,河对岸的洞是妖魔洞。
15、冉布奘岭。位于加塘,华锐神山,山巅常积雪。有诗赞为:形如乌龟背白银,翘首缩尾想飞行,不舍朵仓川原美,永佑富强与繁荣。
16、擎天一柱。它高约30余米,雄伟壮观。由白垩系砂砾岩组成,这是一个普通的丹霞石柱,以前它和周围的山体为一个整体,以后沿着岩石裂隙不断风化,水流侵蚀切割和重力作用下,使它与山体分离,形成目前的石柱状态。
17、采药老人。它是可溶岩地层中的岩溶石柱,柱高约10米,上小、中、下粗,装似满载而归的采药老人,经构造作用和节理裂隙,切割、崩落逐步形成孤峰。
18、引大工程。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甘肃引大通河水入秦王川的自流灌溉工程。其总干渠全长87公里,穿越了33座隧洞,9座渡槽,2座倒虹吸,有甘肃都江堰之称,每年引水4.46亿立方米,可以保灌86万亩农田,解决灌渠3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工程总投资为10.653亿元,1978年开工兴建,1994年10月全面竣工。
19、扎龙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一。藏语称“萨隆朵尕扎西切”,由第一世嘉仪活佛始建于清顺治十年,后经历嘉仪活佛的继续扩建,建成大小经堂,观音千佛殿、弥勒殿、嘛尼康等的殿堂楼阁、佛塔、活佛官邸及僧舍等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建筑群。扎龙寺的建筑形式有一定民族特色,现成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20、甘冲寺。亦称巴扎尕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位于今巴扎藏族乡甘冲沟。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藏语称“土丹夏智瑙日林”。现有喇嘛15人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21、白雕山。相传很多年前西域有一神雕,体大如鹏。一日飞至达坂,发现此处山水灵秀,景色宜人,便落下来欣赏美景,不料山河迸落,将神雕左翅冲断,从此神雕再也无法飞回故乡,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迸落的天河,便是今天人人皆知的大通河。
22、加羌仙境。群山涌翠,林莽中翻越千重绿浪,一簇又一蔟的绿,一片一片的绿,如紫如黛,甚是惹人,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青,山水相得益彰,此地花木繁茂,芳香馥郁,古木嵌崎?曲,鸟语禽鸣,如簧不绝于耳。野兔、马鹿、马鸡等野生动物出没于河畔丛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95秒